王正全
上一期講到,筆者和另一位留學(xué)生組建“夢之旅人惡(二)人組”踏上了用自行車征服日本九州島的光輝旅程,并在云仙島吃了正宗的炭火烤生蠔。伴隨著天色漸黑,二人終于在云仙島上物色到一家正經(jīng)的餐館了。它就是今天的主角,一家真正的鮮花餐廳。
這家餐廳有多特別,正所謂“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在平平無奇的大馬路邊上,偏偏“長”出來一家單獨的精致庭院,房屋為焦黑的小型木屋別墅,門口則幾乎全部做成了碎石停車場,只留了一小塊土地種著精美的植物,婆娑的樣子讓屋內(nèi)景致若隱若現(xiàn)。南門前可以看見闊氣的兩扇大落地玻璃窗,里面透出昏黃的光線,再結(jié)合手機導(dǎo)航軟件的提示,確定這就是一家餐廳。
我們倆就像兩條快凍僵的小蛇一樣,用盡最后的熱氣將自己的身體塞進了這家溫暖的小店。店主人是一對老夫婦,他們慢騰騰的,反應(yīng)也不大敏捷,只是慢條斯理、自顧自地做著工作,甚至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客人到了。這反倒給了我們兩人充足的時間,去貪婪地享受著店內(nèi)的熱氣和欣賞整體裝修。
這家店絕對是筆者一生中見過的最讓人目瞪口呆且印象深刻的餐廳了。進門就是一米玄關(guān),玄關(guān)邊上是一個多層鞋柜,因為是店鋪,鞋柜分了高高低低好幾層,滿足各種顧客的需求。鞋柜上放滿了各式各樣美好的鮮花,有超大叢、超高的石斛蘭,高挑而纖細的龍血樹苗和各種藤蔓類的植物,進門就是一片綠意盡收眼底。往里一看,更是美不勝收,屋內(nèi)光線是深橘黃色的明亮暖色調(diào),燈飾也都很特別。燈具的樣式不復(fù)雜,也未必是為了照明使用。即使是開著燈還是很昏暗,但是店家卻特別用心,使用干干凈凈的實木小木條將燈泡都罩起來,特意拗成“S”型四方幾何鏤空造型,一下子讓普通的燈泡變得獨特起來。燈下可不是一抹黑或者傳統(tǒng)日本人喜歡的“目下無塵”,而是從上至下、高高矮矮、大大小小,錯落有序的各種花卉綠植。
在來這家“鮮花餐廳”之前,可從未見有人這樣子裝扮餐廳。細看去是一堆各色各異的竹芋,葉子修長美麗,高挑的搭配低矮的,有賞葉的也有觀花的,很多竹芋是葉子正面和背面有雙色差異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前前后后各不同。藤蔓類植物攀緣在實木燈罩架子上下,葉片遮住部分光線,在夜里看起來更是鮮艷,綠油油的,呈斑駁狀。燈具其實是一根頂梁柱,因為做了造型,用植物包裹起來,反倒看不見柱子,心里只有鮮花美景。柱子和花的后面其實就是吧臺,但是店老板做得非常大氣,吧臺幾乎貫穿了全屋的主景區(qū),看起來后廚就是明亮的一幅畫,一覽無余,背景里面要素很多卻一點也不覺得凌亂。
店里所有位置都有鮮花及綠植的身影,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照片,才認得了哪里是多肉、哪株是綠植、哪處是花卉。店家實在是太會養(yǎng)花了,所有花盆、花器配好托盤,還細心地包了專門定制的草編、藤編或繩編花盆套子,完全是藝術(shù)呈現(xiàn)。門口右邊有干枯柴火枝條做成的人工柴扉,用來增加情調(diào),旁有類似國內(nèi)博古架的自制粗線條實木架,里面陳列著屋主老爺爺夫婦收集到的各式的貓頭鷹瓷器、玩偶、雕塑、木像,其風(fēng)格多元化到能連看半個月不重樣,因為這些私人收藏品就是從世界各地搜來的。屋主一家絕對不同于傳統(tǒng)日本人,肯定是經(jīng)常出國旅游的,思想非常前衛(wèi)且國際化,才有這樣與眾不同的全屋大局觀和世界觀。博古架頂上有兩幅漢字書法作品,是屋主自制的,用粗粗的毛筆寫了“歡送迎會”和“送迎會十人接送服務(wù)”等字樣,是在描述店鋪的作用,非常好看。
所有客人用的餐具和杯具都被整整齊齊地碼在后廚的墻上,每個器具都有獨特的位置,我想店家應(yīng)該是花費了不少時間收拾和整理,才能如此整潔、高度統(tǒng)一。墻上掛滿了照片,包括夫妻結(jié)婚照、全球游客來店里消費拍照的留念,還有這家小店從無到有的建設(shè)歷程照片,有一些是和來過店里消費的明星和球星合影,上面簽著的名字看起來是練過的,都拿實木框裝裱好了的,一個框子一個故事,不用人一一解說,看者自知,絕對是一家有故事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