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弘
慢阻肺是臨床多發(fā)、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臨床癥狀以氣流受阻為主。該病顯著危害患者身體健康,患者發(fā)病后具有胸悶、慢性咳嗽、喘息、氣短和咳痰等臨床表現(xiàn),隨著疾病發(fā)展,急性加重期表現(xiàn)為肺氣腫、呼吸困難、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等[1],其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各項機能,同時也可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中醫(yī)將慢阻肺納為“肺脹”、“喘證”范疇,痰濕壅肺為其主要證型,表現(xiàn)為喘息、胸悶、咳嗽、多痰。研究顯示[2],氣道黏液是慢阻肺病情進展和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一方面其促進機體感染癥狀,加速病情惡化;另一方面,炎性反應的加重又會進一步提高氣道黏液分泌速度。二者互相促進,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祛痰對控制AECOPD 病情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3]。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具有行氣溫肺、抑制氣道黏液分泌、促進痰液排出的功效。本研究針對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84 例AECOPD 痰濕壅肺證患者采取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8 年5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84 例AECOPD 痰濕壅肺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3∶19;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68.52±3.16)歲;AECOPD 病程1~3 d,平均病程(2.15±0.39)d。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5∶17;年齡58~77 歲,平均年齡(68.49±3.23)歲;AECOPD 病程1~3 d,平均病程(2.21±0.43)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了解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書面文件;臨床資料齊全;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合并惡性腫瘤;具有多索茶堿、布地奈德和頭孢呋辛鈉藥物過敏史;需要采取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氣管插管;中途因個人原因退出。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guī)西藥治療。靜脈滴注0.2 g 多索茶堿注射液(浙江北生藥業(yè)漢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07),2 次/d;靜脈滴注2 g 頭孢呋辛鈉(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75),平均8 h 進行1 次;布地奈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6) 霧化吸入,1 吸/ 次,2 次/d,接受為期12 d 的治療。
1.3.2 觀察組 患者采取常規(guī)西藥聯(lián)合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西藥治療與對照組相同,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藥物組成如下:甘草10 g,法半夏15 g,橘紅10 g,陳皮12 g,桔梗15 g,茯苓15 g,白芥子9 g,萊菔子9 g,蘇子9 g,溫水煎煮,1 劑/d,2 次/d,接受為期12 d 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治療前后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WBC。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喘息、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hs-CRP、WBC 經(jīng)檢測均正常,表示顯效;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改善>50%,hs-CRP 和WBC 經(jīng)檢測有所改善,表示有效;上述臨床癥狀未減輕或者病情加重,表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記錄中醫(yī)證候評分,證候評分根據(jù)臨床癥狀分為正常0 分,Ⅰ級2 分,Ⅱ級4 分,Ⅲ級6 分,分值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③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與喘息消失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顯效19 例,有效15 例,無效8 例;觀察組顯效23 例,有效18 例,無效1 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41/42),高于對照組的80.95%(34/4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98,P=0.014<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和WBC比較 治療前,兩組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和W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和WBC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和WBC 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和WBC 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7.08±1.21)d、咳痰消失時間(5.74±0.75)d、喘息消失時間(5.09±1.40)d 短于對照組的(9.14±1.77)、(7.87±0.76)、(7.10±1.19)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27、12.928、7.089,P<0.05)。
近年來,由于社會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致使我國慢阻肺患病例數(shù)越來越多,并呈增加趨勢[4]。慢阻肺是臨床多發(fā)疾病,對患者呼吸功能影響較大,疾病發(fā)生后,往往伴有喘息、咳嗽及咳痰等臨床癥狀,隨著疾病進展,AECOPD 患者往往伴有呼吸衰竭、呼吸困難、肺源性心臟病、肺氣腫等疾病,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較大[5]。
中醫(yī)將慢阻肺歸于“喘癥”、“咳嗽”、“肺脹”的范圍內(nèi)[6],臨床治療過程中,糖皮質(zhì)激素、抗感染及抗支氣管痙攣等是常用西藥,但治療效果不理想。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是當前中醫(yī)用于慢阻肺治療的常用藥物,特別是對于AECOPD 痰濕壅肺證[7],該治療方法效果明顯,其有助于增強心肌收縮力,實現(xiàn)支氣管擴張、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藥物組成包括甘草、法半夏、橘紅、陳皮、桔梗、茯苓、白芥子、萊菔子、蘇子,其中橘紅具有祛痰及抗炎作用;白芥子祛痰效果明顯;蘇子能夠?qū)Χ喾N病原體進行抑制,使支氣管痙攣癥狀減輕,避免支氣管腺體大量分泌,具有顯著抗氧化作用。萊菔子能夠?qū)Ψ窝浊蚓按竽c桿菌有效抑制,使肺動脈高壓減?。?];桔梗具有良好的血管擴張、鎮(zhèn)咳祛痰及抗炎的作用,而甘草的功效包括抗支氣管痙攣、止咳等,將以上藥物聯(lián)合在一起,能夠使支氣管痙攣改善,實現(xiàn)支氣管擴張,而且具有抗菌、祛痰的作用,從而使呼吸功能改善。將中醫(yī)治療與西醫(yī)治療結合在一起,可以改善AECOPD 患者肺功能,減輕臨床癥狀,避免進一步損傷氣道,促進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提高。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合西藥治療與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AECOPD 痰濕壅肺證,能夠及早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加快康復速度。治療后,觀察組hs-CRP、中醫(yī)證候積分和WBC 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藥聯(lián)合可有效降低機體炎性反應,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AECOPD 痰濕壅肺證患者應用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不僅能夠減輕臨床癥狀,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炎性反應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