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杰 陳貝妮 蔣蘇
手拉手送藝術進鄉(xiāng)村校園
作為全國家庭教育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江蘇省連云港市家庭與少兒活動中心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為方向,以家庭教育改革為動力,圍繞“2+2+2”家庭教育工作體系,常態(tài)化為全市家庭提供教育指導服務,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工作機制,營造出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家庭教育發(fā)展環(huán)境。
親子閱讀習慣養(yǎng)成計劃活動
中心充分發(fā)揮陣地資源和校外教育資源優(yōu)勢,謀篇布局,精準發(fā)力,以強化師德教育為抓手,以家教理論研究為突破口,開創(chuàng)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依托市家教研究會、網上家長學校、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團隊、指導員隊伍資源優(yōu)勢,選拔46 名優(yōu)秀教師組成家庭教育講師團,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專業(yè)教研活動,著力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突出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將師德建設作為家庭教育理論研究的生命線,重點開展小組教研研討分享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培訓五十余次。立足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職能定位,中心不斷創(chuàng)新指導家庭教育的思路與途徑,2020 年市社區(qū)家長學??傂B鋺糁行?,為進一步發(fā)揮中心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提供了新的載體平臺。對于教研活動產生的理論成果,中心積極推動轉化,緊密聯(lián)系、指導、幫助社區(qū)開展家教培訓、傳播家教理念,設計家庭教育課程清單供社區(qū)多樣化選擇,有效地延伸和發(fā)展家庭教育觸角,讓家庭教育在基層真正“活”起來。
1.搭建線上創(chuàng)新平臺。借助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中心定期推送家庭教育講座,通過線上實時互動形式鏈接全國家庭教育資源,有效改善全市家庭教育資源匱乏局面。與市家教研究會、網上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等專業(yè)機構協(xié)作配合,共同拓寬家庭教育陣地和渠道,開通家校互動微信平臺。目前已開展公益講座、微講座等分享活動100 余場次,服務家長萬余人。結合建黨100 周年,開展“慶祝建黨100 周年 黨史故事大家讀”親子閱讀習慣養(yǎng)成計劃活動,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樂讀書、會讀書的習慣,營造書香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疫情期間,搭建居家服務平臺,利用中心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新媒體,推送“宅家計劃”“共創(chuàng)文明城、防疫微課堂”等居家親子活動課程、微課堂110余場,普及推廣家庭教育知識。
2.搭建線下活動平臺。中心豐富活動模式,圍繞家風家訓、德育教育等主題,將家庭理論研究成果融入公益活動主題,不斷強化提升家庭教育工作實效。2021 年中心成立“家長成長學?!?,深入開展“我為家庭少兒辦實事”系列實踐行動、家庭美育系列公益講座、家庭親子閱讀暨優(yōu)秀兒童繪本展演、“家長進課堂”以及“文明家風、節(jié)儉家訓”傳統(tǒng)文化傳承系列活動等,讓家長和孩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提升家庭文明建設的踐行力。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八禮四儀等親子互動活動,面向不同家長群體,多途徑宣傳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促進法》,構建符合時代特色和連云港本土化特征的家長提升模式。
1.以家庭為直接受益群體。中心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家庭的參與度,使家庭成為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的直接受益者。通過下發(fā)家長滿意度調查問卷、召開家庭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市兒童教育現(xiàn)狀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在社區(qū)開設流動課堂,由中心講師團成員參與,按照各自設計準備的課題排定時間表,定期送教進社區(qū)、進家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長公益性講座、家長進課堂等形式,先后圍繞幼兒入學準備、親子閱讀教育、性別平等教育、藝術教育等家庭教育內容進行了示范性培訓講座,較好推動家長的教育水平提升。豐富多彩的親子互動和科學宣講活動,也為家長開辟了提升自我、相互學習的渠道。
家長進課堂活動
風箏節(jié)活動
公益跳蚤市集活動
2.以走進社會來放大效應。中心著力拓展宣傳渠道,擴大教育覆蓋,將家庭教育活動的舞臺推進到社會面,通過開展家庭教育進社區(qū)、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進社區(qū)、家庭教育巡講活動進社區(qū)以及主題鮮明的親子活動,增強家庭教育工作影響力。中心在公眾號、網站上開設家庭教育大講堂專欄,定期發(fā)布宣傳鏈接,廣泛傳播家教知識;開展家庭教育咨詢服務,相關主題活動及時面向社會發(fā)布預告,吸引廣大家長踴躍參與;舉辦“童心向黨,繪夢啟航”江蘇省第四屆少兒藏書票征集活動、家庭教育知識競賽、“春蕾計劃——夢想未來”愛心捐贈活動等,讓家庭教育成果在家庭生根,在社會開花,放大影響力、擴大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