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堯道
隨著新一輪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改革進入了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階段。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面臨著一系列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和研究團隊人員多年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艱辛摸索,從2013年開始實施“以學為主”課堂改革,到改革中期形成的“學為中心”的課堂共識,再到2018年“學習型課堂”的實踐經(jīng)驗總結,到今天的“主動學習者”課堂改革的理論升華,課堂行動一直堅守對學生的“學”的行動落實與探索。隨著研究的深入、認識的深化,課堂改革終歸到對“人”的培育研究——“主動學習者”的研究。
課堂本來就是學習的場所,學習是課堂中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但目前有不少課堂并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課堂,更不是具備“主動學習者”品質(zhì)的課堂?!爸鲃訉W習者”課堂,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不容易。目前,“主動學習者”課堂對于廣大一線教師而言,在理論認知和實踐操作上還略顯陌生與模糊。近年來,自主學習、有效學習、深度學習和高效課堂研究的理論文獻非常多,所有這些研究成果都無一不指向?qū)W習有效性的兩個字:主動?!白灾鳌钡纳顚邮侵鲃?,“有效”的背后是主動,“深度”的本質(zhì)是主動,“高效”的實質(zhì)也是主動,所有這些都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行為產(chǎn)生的效果。但是,目前這些研究還未深化和升華到主動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方面的文獻資料也不多,可操作的實踐案例更少。針對以上情況,厘清主動學習者與“主動學習者”課堂的內(nèi)涵和價值,探索“主動學習者”課堂改革的路徑,對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的有效實施、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當前課堂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還十分普遍,存在“以講為主”“以教為主”“以問為主”“以練為主”“以考為主”的教學現(xiàn)狀,課堂學習還處于被動接受、思維淺層的狀態(tài),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學習形態(tài)還沒有真正形成。目前新冠疫情的復雜性和反復性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學生居家學習或在校自主時間的學習也表現(xiàn)出較大的隨意性且效率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也總不得要領,主動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必須建構“主動學習者”課堂模式,引領、促進學生智慧和生命的成長。因此,不管是著眼建構新形勢下高效課堂的學習生態(tài),還是著眼于人的未來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主動學習者”課堂改革都有著改變當下和面向未來的雙重意義。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學校各學科教師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以及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與要求,把培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任務更加清晰有效地落實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課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陣地,“主動學習者”課堂改革應該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重大使命。課堂改革如何將時間還給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主動學習”有效地發(fā)生在每一位學生身上?
一、預習:必不可少的課前自我學習
有些學生不愿預習,或者預習效果差。問題歸因還是學生習慣了被動式的接受學習,習慣了教師的講授教學。
高效的課堂,是從預習開始的。預習是“主動學習者”課堂的教學起步,是課堂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為基本的學習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不能僅局限在40分鐘的一節(jié)課內(nèi)。學生重視預習,才會對整個學習過程負起責任,明確學習是自己的事。落實預習,學生要將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從中找出自己的疑問,試圖找到解決疑難的辦法,規(guī)劃即將到來的課堂學習。
落實預習,教師要把預習指導納入教學計劃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努力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學習動機,讓他們成為主動學習的人。通過設計預習簡案等方式來指導預習,包括明確學習任務、預習筆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
二、開展問題解決式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學習的起點源于具體情境下的真實問題,終點結于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能產(chǎn)生新的問題,由此誘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更加深邃的未知世界。
學生明確目標,帶著問題學習,其本質(zhì)就是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習的動機更足,好奇心更旺盛,專注力也會越集中,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問題解決的主動學習并沒有定式。對于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以疑導學,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主動學習路徑。教師要以學生的問題發(fā)現(xiàn)、探究和解決為學習主線,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學習過程,以“問題解決”悟得正確的學習方法,讓課堂真正成為積極思考、自主建構、自主發(fā)現(xiàn)和能力素養(yǎng)提高的地方。
三、“導學相長”的導學案學習
教和學是相互影響和促進的兩大要素。教學相長實為“導學相長”。教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教實為“導”;學要借助于教(導),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兩者互為融合,互相促進。
課堂不僅是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的地方,也是展示教師生命活力的舞臺。學生借助學材和其他資源平臺展開學習與探索,一切學材資源都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憑借。教師的導,要給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知識及建構知識體系提供支架,師生在課堂中互導、互學。教學中有“交往”,學生就能“體驗”到智慧和生命的成長。
導學案為學生提供了課堂學習的依據(jù),避免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陷入膚淺和盲目的誤區(qū)。導學案的編寫要突出學生主體,著眼于學生的學。學習目標、知識、能力素養(yǎng)、問題與任務要清晰,便于學生自學。教師提前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和其他學材之后完成預習的內(nèi)容,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導學案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拐杖,待學生熟悉學習過程,初步領會了一些學習方法后,也可以讓學生自主編寫簡單的導學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懂的說出來,疑問提出來”的分享與討論學習
分享學習可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關鍵是如何提高分享學習的質(zhì)量。
課堂教學本質(zhì)是分享、探索、質(zhì)疑和創(chuàng)造。因此,設計學習過程要遵循: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自己思考;能讓學生表達的,要讓學生自己表達;能讓學生質(zhì)疑的,要讓學生自己提問;能讓學生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
防止分享與討論流于形式,把分享與討論學習推向深入。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適當釋疑解惑,把學生帶進思維的時空中,拓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五、實踐與應用型學習
在課堂中,學生的實踐和應用學習活動的形式與方式是多樣的。具體表現(xiàn)在:教材和學材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分析解決,方法和規(guī)律由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
如對于課堂展示活動,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所學到的知識。為激發(fā)學生展示的主動性,可適當布置具體任務,對展示的學生或小組及時給予鼓勵,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展示。
落實課堂達標練習,是另一種應用型的主動學習。適量和有效的課堂達標練習,會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發(fā)揮練習對學習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加強情境實踐和應用,課堂可實施科學探究和實驗操作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做實驗來增進理解和記憶,在實驗中不斷反思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效率一定能提高。
六、答疑課之類的教授他人學習
答疑課是最有特色的“主動學習者”課堂形態(tài)。答疑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學生答不全、答不好,教師才出來“救場”。
提出疑問和答疑,都是一種主動性學習,都是建立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答疑,是自己主動學懂、學深、學透后,將己所學傳授給他人,是最為真實、最具針對性的主動學習。
首先,學生要有疑敢問,有疑善問。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提出高質(zhì)量的疑問(問題)。疑問的來源,是學生獨立思考、訓練或?qū)嵺`應用遇到困惑后生成的“真問題”,或者是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后提出的“真問題”。
解答疑問,是一種教授他人的主動學習。教師與學生都有答疑的機會和權利。要對學生提出的“真問題”進行梳理,即使是簡單問題,也要對勇于提問的行為加以鼓勵并解答;對發(fā)現(xiàn)關鍵問題的學生充分肯定,根據(jù)需要組織討論、展示或精講,重在分析思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關鍵問題還可以適時追問,將問題研究延伸到思維深處,讓學生時刻保持一顆“學必有疑”的心。
主動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學生之間的“教”,讓學生將自己所學教授給他人。學生作課堂展示,由學生“講課”,其他學生參與進來,“生幫生”“生教生”,就形成了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成為教授型的學習者,自己必須有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扮演教師角色,如對同學的方案提出疑問、分享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講解傳授時做到要點清晰、重點突出、表達到位,不至于影響課堂學習進度。
總之,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堅持以“主動學習”為課堂導向,深入推進建構“主動學習者”課堂改革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課堂改革,撬動和引領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的整體改革,為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提供更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進一步建構和完善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的學科課程和教材建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