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文
2021年11月5日,到訪丹麥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發(fā)表大肆抹黑攻擊中國、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的言論。此前,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崛起使北約這個跨大西洋軍事聯盟對美國更加重要?!弊罱?,北約在對華政策方面屢屢做出呼應和追隨美國政策的表態(tài)。北約真的要將自己綁上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戰(zhàn)車嗎?
“印太戰(zhàn)略”是特朗普政府以遏制中國崛起為目的的地區(qū)戰(zhàn)略。在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雖然因為貿易糾葛、軍費分擔等與北約的歐洲盟友之間產生諸多齟齬,但在特朗普軟硬兼施的催逼之下,基于共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等原因,2020年12月,北約30多個成員國共同出臺了“北約2030”改革報告。其中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并強調“必須更加認真地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北約在追隨美國政策上顯得更加積極。
一是在軍事戰(zhàn)略和集體政策上追隨美國將戰(zhàn)略重點向印太地區(qū)轉移。2021年2月17日,北約召開美國新政府上任后的首次成員國國防部長視頻會議,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強調了對北約的承諾及對跨大西洋伙伴關系的重視。2月19日,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以視頻形式召開的第57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高調表示:“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美國決心重新強化與北約盟國的關系?!?月23日,與在比利時參加北約部長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見時,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聲稱,北約的“戰(zhàn)略構想”旨在遏制中國和俄羅斯。
4月13日,在印度主辦的視頻防務論壇“瑞辛納對話”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在應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價值觀認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等挑戰(zhàn)時,北約是一個關鍵平臺……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保護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
9月6日,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年度軍備控制會議上聲稱,“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在軍控方面負有全球責任。中國正在建造大量的導彈發(fā)射井,可以顯著提高其核能力”。10月4日,斯托爾滕貝格訪問美國國防部時表示,“北約與以往一樣重要,因為我們面臨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界,中國因為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長而更加自信。北美和歐洲必須在北約這個平臺上緊密合作,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安全環(huán)境”。
10月18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國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國的網絡能力、新技術和遠程導彈等,都對歐洲安全產生了影響。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安全威脅將是北約未來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北約對美國地緣戰(zhàn)略重點轉向亞洲所做的重大反思”。
二是主要歐洲和北約國家在軍事活動上加大配合以美國為首的“印太戰(zhàn)略”的力度。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英國。4月26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組建由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45型導彈驅逐艦保衛(wèi)者號和鉆石號、23型護衛(wèi)艦肯特號和里士滿號、維多利亞堡級綜合補給艦和潮汐級油料補給艦、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等組成的海上編隊,實行穿越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總航程4.8萬公里,時間長達8個月的所謂“自由航行”。期間,英國航母編隊一路與印度、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印太地區(qū)國家軍隊展開不同類型和規(guī)模的聯合軍演。
同時,法國政府派遣兩棲攻擊艦、驅逐艦、護衛(wèi)艦等??樟α?,沿著與英國艦隊基本一致的路線,遠航至印太地區(qū),與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軍隊展開系列軍演。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日、美、法、澳于2021年5月11日啟動的聯合軍演,4國共11艘軍艦在我東海海域進行的聯合訓練,以及5月11日至17日,日本陸上自衛(wèi)隊、法國陸軍和美海軍陸戰(zhàn)隊在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的相浦駐地、橫跨宮崎縣與鹿兒島縣的霧島舉行的聯合演練,演練離島登陸和巷戰(zhàn)等科目,具有明顯的針對性。
就連強調歐洲戰(zhàn)略自主并有意與美國政策保持距離的德國政府,也在2021年3月2日表示,將派遣一艘德國護衛(wèi)艦于8月啟程前往亞洲。在經停中國上海的要求被理所當然地拒絕后,11月5日,德國海軍護衛(wèi)艦巴伐利亞號停靠日本東京港口。此間,巴伐利亞號護衛(wèi)艦還與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在日本關東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實施了聯合訓練。此外,德國空軍計劃派遣6架臺風戰(zhàn)斗機、3架A330加油機和3架A400M運輸機,參加將于2022年9月5日至23日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多國聯合演習。德國空軍參謀長英戈·格哈茨中將表示,德國尋求在印太地區(qū)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021年第57屆慕尼黑安全會議
北約的本質是世界格局兩級對峙背景下的地區(qū)集體防御機制。冷戰(zhàn)期間,美國需要北約的歐洲盟國充當對抗蘇聯和華約軍事集團的前沿,北約的歐洲盟國需要美國的軍事支持以應對近在咫尺的蘇聯和華約軍事集團的挑戰(zhàn)。
在冷戰(zhàn)結束和兩極對峙消失后,北約已經失去對手,其存在和價值已受到根本性挑戰(zhàn)。對此,無論是美國還是北約的歐洲盟國都心知肚明。但是,一方面是為了收割冷戰(zhàn)勝利的“紅利”;另一方面美國和北約的歐洲盟國都已經習慣了這種“一主多從”的軍事同盟關系,以致冷戰(zhàn)結束后,北約不僅沒有被削弱或消失,反而逆勢擴張。
但是,軍事聯盟存續(xù)的根本動力是對手和威脅。美國、北約的歐洲盟國與俄羅斯的緊張關系,是延續(xù)北約生命的關鍵,只要它們之間任何一方與俄羅斯出現緩和甚至關系改善,北約軍事同盟的價值和意義就將大打折扣。當前,這樣的挑戰(zhàn)或許已經出現。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
其一,隨著美俄關系出現改善的跡象和苗頭,北約歐洲盟國作為美俄對抗前沿,甚至北約這一集體防務機制對美國的價值和重要性,都有降低的趨勢。
在奧巴馬政府提出“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之時,美俄關系改善的潛在可能性已經出現。特朗普政府進一步提出“印太戰(zhàn)略”,加之特朗普的政策取向本來就有改善美俄關系的本意,2018年7月16日,特朗普和普京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了首次會晤。對此,美國政治學家和地緣戰(zhàn)略學家羅伯特·卡跟認為:“美俄總統會談并非作為對手來談,而是以盟友的身份會談,尋求趨同利益,以實現共同目標?!钡牵捎诿绹渭瘓F對于特朗普親俄傾向的警惕和懷疑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等原因,在整個特朗普任內,美俄關系并無明顯改善。
拜登政府上任,不僅全面繼承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是“戰(zhàn)略競爭對手”的定位和遏制中國崛起的“印太戰(zhàn)略”,而且將中國從與俄羅斯并列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上升為“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者”。按照西方政治、軍事博弈“為了與主要對手對抗可以與魔鬼聯手”的戰(zhàn)略文化與傳統,美俄關系改善的契機出現了。
2021年4月15日,剛剛上任兩個多月的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已提議在6月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歐洲舉行峰會。6月9日,拜登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出訪歐洲,在出席七國集團峰會、北約峰會后,飛往瑞士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會晤。
鑒于此前美俄關系的緊張,2021年3月和4月,還因網絡攻擊、干預大選等問題導致美俄兩國互相召回了駐對方國家大使,拜登與普京實現會晤本身,就是美俄關系改善的成果。在會晤中,兩國總統決定兩國大使回任履職,并挽救了美俄之間碩果僅存的軍控條約《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
拜登與普京會晤后還發(fā)表了關于《戰(zhàn)略穩(wěn)定的聯合聲明》。根據這一聲明達成共識,7月28日,美國和俄羅斯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首輪雙邊戰(zhàn)略穩(wěn)定對話,就軍備控制和降低沖突風險等問題交換意見。9月30日,美俄第二輪戰(zhàn)略穩(wěn)定對話在日內瓦舉行,雙方均稱會談富有建設性,并就將這一對話發(fā)展成不定期對話機制達成一致。雙方約定,在具體負責的工作組取得進一步成果后,舉行第三輪對話。
北約的歐洲盟國倡導建設一體化的“歐洲軍隊”
其二,北約的歐洲盟國在防務上對美國的依賴一時難以改變。在兩極對峙的冷戰(zhàn)時期,美國無疑是北約集體安全機制的“領頭羊”。在后冷戰(zhàn)時代,美國仍然在北約機制中具有無可置疑的主導地位。僅從年度軍費開支上看,美國無論是總量,還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都是北約國家中最高的。
以2018年為例,北約主要國家的軍費開支和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美國,6859.5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英國,552.3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法國,459.2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德國,454.7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美國以外的北約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勉強是美國年度軍費的一半。這導致特朗普在當年的北約峰會上非常不滿:“多年來,許多北約國家欠了我們一大筆錢——把過去10或20年的費用加起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p>
北約歐洲盟國長年軍費開支較低的結果是,歐洲民眾享受了高福利生活待遇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在安全和防務上對美國高度依賴。近年來,北約的歐洲盟國特別是德國和法國,一方面對美國在對盟友的頤指氣使上非常不滿,聲稱安全上不能再仰賴美國,歐洲要有戰(zhàn)略自主,倡導建設一體化的“歐洲軍隊”;另一方面對增加防務開支并不積極。在特朗普獅子大開口,要求歐洲國家在2025年將軍費開支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4%時,德國的承諾僅是上漲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5%。
拜登上任后,表現出積極改善與歐洲盟友關系的姿態(tài),也就難以在這個問題上對歐洲盟友提出太高的要求,當然的結果就是北約歐洲盟國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更難改變。2021年10月21日,德國防部長卡倫鮑爾明確表示:“離開美國,歐洲無法保護自己?!?/p>
無論北約的歐洲盟國怎樣追隨美國軍事戰(zhàn)略和“印太戰(zhàn)略”,都無法解決北約作為區(qū)域防務機制的本質和事實,在美歐關系越來越難掩分歧,并有漸行漸遠趨勢的當前,且不說歐洲大陸的主要大國法國和德國越來越強調戰(zhàn)略自主,美國也正在考慮歐洲盟國對其重點轉移以后的全球戰(zhàn)略還有多大的價值和意義。
那么,北約的歐洲盟國追隨美國全球戰(zhàn)略和“印太戰(zhàn)略”的努力,能否拉住美國?9月15日,美、英、澳宣布成立三國安保聯盟奧庫斯(AUKUS)。這是迄今以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中最為精干和緊密的一個組織:組成成員最少,都屬于盎格魯·撒克遜種族;毋庸諱言,英、澳也是近年在追隨美國為主的“印太戰(zhàn)略”中表現最為積極,沖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AUKUS的建立,正是美國企圖建立“印太版北約”之際。
AUKUS成員中,澳大利亞本來就在“印太戰(zhàn)略”四方機制中,英國雖是重要的北約盟國,卻已經脫離歐盟。在印太地區(qū),日本憲法至今沒有解禁其集體自衛(wèi)權,日本自衛(wèi)隊的主導權無疑在美軍之手,而韓國軍隊的戰(zhàn)時指揮權也在美軍駐韓司令手中。由此可見,AUKUS表面上只有三個成員,但在戰(zhàn)爭條件下,其潛在成員至少有五個。在AUKUS宣布成立不久,英軍參謀長卡特已經放風,AUKUS可能吸收“五眼聯盟”國家加拿大和新西蘭,以及“印太戰(zhàn)略”原四國之一的日本加入。也就是說,現實及潛在的奧庫斯聯盟成員,都沒有考慮北約其他歐洲盟國的加入。
與此同時,上任伊始即高喊“美國回來了”的拜登,也并沒有實質放棄特朗普以鄰為壑的“美國優(yōu)先”。將澳大利亞高達600多億美元的核潛艇訂單從法國“口中奪食”就是典型的事例。在太平洋地區(qū),美國的做法同樣無情。9月23日,美國政府要求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行業(yè)巨頭在45天內提交機密商業(yè)數據。這一方面是為了控制全球高科技產品的流向以針對對手,同時也是控制全球高科技產品市場以針對盟友。此舉表面上看一視同仁,但很難讓人相信美國政府不會暗中幫助英特爾等本國企業(yè)爭奪市場。美國政府在這方面有太多的“前科”。
美、英、澳宣布成立三國安保聯盟“奧庫斯(AUKUS)”
對此,韓國媒體憤怒指出,美方的要求嚴重侵害韓國經濟主權??偛吭O在新加坡的亞洲貿易中心創(chuàng)始人黛博拉·埃爾姆斯更是一針見血:“拜登政府表面上反對‘美國優(yōu)先’,實際上仍然在搞‘美國優(yōu)先’,只是換了說法而已?!?/p>
事實上,就連美國自身都已經認識到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繼美國貿易代表戴琦于10月4日發(fā)表政策演講,表示美國將從與中國“脫鉤”轉向“再掛鉤”之后,11月8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發(fā)表講話表示,美國將尋找與中國的共存之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本人,在渲染“中國威脅”的同時,也表示“不把中國當作對手,也不把中國當作敵人”。對其在訪丹麥所發(fā)表抹黑攻擊中國的言論,我駐丹麥使館回應,中國始終致力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奉勸全球最大軍事聯盟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先生,多做有利于維護國際和地區(qū)安全與穩(wěn)定的事。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面對國內撕裂和世紀迷航的內外挑戰(zhàn),對于這樣一艘連自己的方向都難以把握的船,北約卻要錨定和跟隨它前進,那么,請問北約究竟要駛向何方?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