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華,又名德峰、德和,海南瓊山縣(今屬??谑?東營沙上西村人,1900年5月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勞忠厚的農民,父親除種田外,還經商做些生意。1916年,陳德華考入瓊崖中學(今瓊臺師范學院),中學就讀期間,閱讀宣傳民主、馬列主義的進步書刊,參加“青年觀摩會”,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參加當地群眾的反封建反霸斗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與同學們一道上街游行,深入農村宣傳,參加抵制日貨活動。1922年7月,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英文專修科,廣泛閱讀各種馬列書籍。1923年冬,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夏,與葉文龍、羅文淹、王文明、許俠夫、陳垂斌、黃昌煒等人一起組織瓊崖新青年社,出版《瓊崖新青年》雜志,宣傳革命思想。1925年底,從上?;貜V東工作,在廣州參與組織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
1926年1月,奉中共廣東區(qū)委委派,與王文明等一起回到瓊崖工作,為建立瓊崖地方黨組織,開展革命斗爭。1926年6月,當選為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第一屆地委委員,負責組織工作。瓊崖地委成立后,瓊崖各縣相繼建立黨支部,瓊崖各地的工運、農運、學運蓬勃發(fā)展。陳德華多次主辦黨員訓練班,提高黨員政治水平;并建立農民干部訓練所,訓練農會骨干,深入各縣協(xié)助舉辦農民訓練所,建立農民自衛(wèi)軍,為瓊崖大革命高潮的到來日夜奔走。介紹高達三、馮肇棟同志到他的家鄉(xiāng)沙上小學任教,以此為掩護,進行革命宣傳組織工作。1927年春,又介紹林詩耀來到沙上村小學任教,在沙上村小學建立沙上村黨支部,領導東營鄉(xiāng)和沿海一帶的群眾進行革命斗爭。同時又請了一位女教師來沙上村小學任教,動員自己的妻子林旋舊和同村同學馮大椿的妻子帶頭上學堂學文化。在??谑信d辦一間進步書店,動員同村三名男青年來??诘曛匈u書。他還兼任瓊海中學和海南公學教員,參加馮平同志主持的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的工作,訓練農民運動骨干。
1927年4月22日,陳德華正在??诃傃赂呒夀r民軍事政治訓練所,同志們通知他盡快避開,他卻說:“你們先離開,我一個人留下,我搞組織工作的,敵人可能不認識我,我留下處理妥文件再走?!本驮谒麆偺幚砗命h的一切文件時,敵人逮捕了他,押送往府城監(jiān)獄。在獄中,盡管敵人施用種種毒刑,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從不暴露自己。從他身上,敵人未得到任何證據。由于組織上設法多方營救,又利用他父親經商,在商界人士多方活動后,1928年初獲釋出獄。出獄當天,接到廣東省委通知,即在??谑型胰?父母、妻子)會面、合照,隨后乘船離瓊去香港。在香港,陳德華不顧病弱的身體,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1929年,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又返回香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工作。從1928年到1933年的五年多時間里,在香港、上海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由于獄中受刑過重,身體健康已大受損害。出獄后又抱著病體忘我地為黨工作,不幸患了肺結核病。在上海,黨組織曾多次設法送他入上海紅十字總醫(yī)院治療。陳德華的病始終未能治愈,黨組織又設法送他回香港治療,終因病情逐漸惡化,后由組織護送回家,于1933年6月14日在家病逝。
陳英才本名起賢,海南崖縣一區(qū)遵道村(今三亞市崖城鎮(zhèn))人。1894年出生于遵道村一個農民家庭,兄弟3人,陳英才排行第三。自幼家境清貧,由堂祖母撫養(yǎng)。十多歲就讀于崖縣縣立第一高小,后至府城瓊崖中學就讀。他賦性聰穎、學習勤奮、知識廣博、多才多藝,數理詩文無一不能,書畫一門更是出色,滴墨可畫百十只風姿各異的蜜蜂。此外,他個性剛毅憨直,無私無畏,急人之難,深受群眾愛戴,因在家排行第三,被尊稱為“至哥”。
1912年,袁世凱妄圖改變共和恢復帝制,正在崖縣縣立第一高小讀書的陳英才,聯合學校進步師生,參加了聲討袁世凱余孽龍濟光的斗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陳英才帶領進步學生積極投身五四運動。1922年,日本帝國主義在西沙群島(原屬崖縣管轄)設立“實業(yè)公司”,開挖西沙群島磷礦,竊取資源。陳英才與崖縣一批愛國青年學生組織發(fā)動各階層人民起來游行示威,成立“崖縣測勘西沙群島委員會”,并擔任主任。陳英才與其他20多名愛國青年學生聯名發(fā)表《瓊崖公民對西沙群島淪亡宣言書》,以鐵的證據揭露日寇侵略我國領土、掠奪我國資源的滔天罪行,最終迫使日本撤銷其“實業(yè)公司”。
1922年秋,陳英才考入廣東公路工程??茖W校,不久輟學,受聘到南洋育英學校教書,一年后返回廣州讀書。在校期間,陳英才受到馬克思主義教育,積極參加革命活動,熱心支援徐成章等人創(chuàng)辦的《瓊崖旬報》,積極招股贊助。1923年,陳英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中共廣東區(qū)委派出一批黨員、團員以農運特派員的身份奔赴各地組織農民協(xié)會,開展農民運動。1924年冬,陳英才受黨組織派遣,第一個從廣州返回崖縣從事宣傳和組織農運工作,他帶回一本《什么叫馬列主義》的小冊子,向群眾宣傳馬列主義。1925年,在廣州讀書的共產黨員陳世訓、麥宏恩、黎茂萱等受黨組織的派遣相繼回到崖縣,他們會同陳英才一起,著手籌建革命的國民黨崖縣黨部,并成立共產黨小組,陳英才任組長。此后,他們在崖城、保平、港門地區(qū)積極開展革命活動。一方面,創(chuàng)辦平民夜校,印發(fā)進步刊物,傳播革命思想,宣傳馬列主義和黨的政治主張;另一方面,籌建農民協(xié)會,培養(yǎng)發(fā)展共產黨員對象,開展反對豪紳、反對苛捐雜稅和敲詐勒索的斗爭。
1926年初,陳善(文昌人)就任崖縣縣長,陳英才被任命為教育科長。隨后,他與陳世訓、麥宏恩、黎茂萱等趁國共合作之機,以教育科長的身份在崖城、港門、保平教育界中傳播馬列主義,宣傳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積極與縣長陳善商討籌備成立國民黨崖縣黨部和農民協(xié)會等事宜。在陳善的支持下,陳英才等在崖城和五都地區(qū)(今保港)各村先后組織起農民協(xié)會,以農民協(xié)會為核心,開展反帝反封建運動,發(fā)動群眾清理公田、祠堂賬目,同地主豪紳進行斗爭,同時還先后發(fā)展了一批共產黨員。1926年7月,在陳英才的領導下,中共崖城東南支部成立。同年秋,縣農民協(xié)會成立(會址設在崖城四邑會館)。黨支部和農民協(xié)會建立后,農民運動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反苛捐雜稅、反高剩貸和減租減息的斗爭聲勢甚為浩大。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4月22日,大屠殺擴展到瓊崖,崖縣反動頭目王鳴亞也對崖城、保港地區(qū)的共產黨人展開搜捕、鎮(zhèn)壓。崖城、保港的黨組織轉入農村進行秘密活動。1927年冬,黨的崖縣主要負責人李茂文從崖縣東區(qū)來到崖城,向陳英才傳達“八七會議”精神。之后,陳英才召集林慶墀等地下黨員進行傳達貫徹,準備組織武裝迎接東路工農革命軍進攻崖城。1928年春,崖縣東區(qū)(藤橋地區(qū))革命失利后,反動縣長王鳴亞變本加厲地對崖城、保港的共產黨員進行嚴密的搜查。為了保存力量,陳英才指示崖城、保平、港門的共產黨員暫停活動,尋找各種職業(yè)掩蔽,他本人也由其胞兄陳起杰介紹到三亞函豐泰鹽業(yè)公司任職。1935年秋,我地下黨發(fā)動群眾,聯名向國民黨旅長陳漢光告發(fā)王鳴亞的貪污罪行。當時正值陳漢光與王鳴亞互相爭斗之際,陳漢光一怒之下,將王鳴亞抓去海口警備司令部坐牢。至此,陳英才轉回崖城恢復東南支部,并擔任黨支部書記,肖爾熾任組織委員,林慶墀任宣傳委員。1936年,陳英才等開始大力發(fā)展黨組織,擴大黨的力量,在城內、西關、北廂、水南、馬站建立起5個黨支部。1936年底,中共瓊西南臨委派劉秋菊、林茂松兩位同志來崖縣指導恢復工作,在崖城召集陳英才、吳秉明、何紹堯、何赤等傳達《八一宣言》精神,準備大力發(fā)展武裝,但由于客觀條件不允許,不久,三人奉命返回特委。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日。正在崖縣中學任教的陳英才同黎茂萱、林慶墀等以崖中黨支部為核心,成立“抗日救國后援會”,由陳英才任主任。后援會成立后,積極領導宣傳抗日,組織抗日宣傳隊,書寫救國口號,印發(fā)漫畫,張貼墻報,編寫刊物以及戲劇來宣傳發(fā)動群眾、鼓舞愛國熱情,使崖城、保平、港門地區(qū)迅速掀起抗日愛國宣傳的熱潮。陳英才還同林慶墀奔赴黃流,與從西路趕來的史丹會合,在黃流地區(qū)召開各種小型會議,進行抗日宣傳。
1938年秋,重建中共崖縣縣委,陳英才任組織委員(組織部長),主動協(xié)助縣委發(fā)展黨員,壯大隊伍,發(fā)動武裝,開展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團結一切愛國力量和各族人民進行抗日斗爭。他和黎茂萱等在崖城發(fā)動群眾,同破壞團結抗日的老訟棍、大土豪劣紳黃鼎芬和貪官污吏、國民黨崖縣法院檢察官韓灼華開展斗爭,使得韓灼華被罷官,黃鼎芬被國民黨當局扣到??诃傃率貍渌玖畈拷],后被王鳴亞保釋。
陳英才肩負著黨的重任,日夜奔忙于城鄉(xiāng)之間,足跡遍布崖城、梅山、樂羅、望樓港、球尾灶、鶯歌海這條紅色交通線。他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山區(qū),迂回至沿海平原發(fā)展抗日斗爭力量。1940年8月,陳英才在樂東縣志孟村執(zhí)行任務時,因操勞過度,染病身亡,時年46歲。
(摘自海南史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