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張飛宇
2021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三屆“土耳其-非洲伙伴關系”峰會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議期間,土耳其和非洲國家領導人承諾將進一步推進各領域合作。而此前10月21日,第三屆“土耳其-非洲經濟和商業(yè)論壇”也在伊斯坦布爾開幕,超過40個非洲國家的政府代表和商業(yè)人士參會。同年10月17日,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出訪安哥拉、多哥和尼日利亞三國,這是其自2003年掌權以來第38次踏上非洲大陸。土耳其與非洲關系日益貼近,成為非洲大陸新崛起的外部力量,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土耳其對非洲的興趣始于冷戰(zhàn)后對外交政策多樣化的嘗試。1998年土政府提出“非洲行動計劃”,但之后數年因內政不穩(wěn),經濟危機頻發(fā),計劃未能如愿推進。現任土耳其執(zhí)政黨正義與發(fā)展黨(簡稱正發(fā)黨)在2002年上臺后,開始不斷給對非政策注入實質內容。2005年,正發(fā)黨提出“對非洲開放”倡議,這標志著正發(fā)黨的對非政策基本成型,推動土非關系進入快速發(fā)展新階段。同年,土耳其獲得非洲聯盟觀察員地位,并在2008年升級為戰(zhàn)略伙伴,主導創(chuàng)建了“土耳其-非洲峰會”合作平臺;2013年,土耳其成為非洲開發(fā)銀行和非洲基金的域外成員,并出臺了“非洲伙伴關系”政策。土在非外交網絡也急劇擴張,土駐非大使館數量從2003年的12個增長到2021年的43個。此外,土耳其航空公司在非洲近60個城市開通了直航業(yè)務,人員交流往來規(guī)模呈倍數增長。
與此同時,土耳其對非洲的經貿投資也迎來大幅增長。土非貿易額從2003年的54億美元大幅攀升至2020年的250億美元。此外,2003~2020年期間,土耳其在非洲的投資總額也逐漸增加至60億美元,而土耳其承包商承擔的對非項目價值已達770億美元,非洲項目在土承包商國際業(yè)務總量中所占份額已超五分之一。
在擴大經濟利益的同時,土耳其還特別重視在非洲擴張軟實力。一是通過官方渠道、非政府組織和私營公司等途徑向非洲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期間,土還積極向非洲國家提供了急需的醫(yī)療設備和疫苗等物資。二是贊助非洲發(fā)展項目。例如,提供獎學金鼓勵非洲學生到土接受教育,援建醫(yī)院并在當地開展健康檢查與免費醫(yī)療項目等。三是進行文化輸出。土耳其在非洲廣泛援建學校和教育機構,開設土耳其語課程。
近年來土耳其在非洲的軍事投入也顯著增加,軍工與安全成為土耳其對非合作新領域。例如,2017年,土耳其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開設其首個也是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2020年,土耳其與尼日爾簽署了軍事合作協(xié)議,允許土耳其在尼日爾部署軍事力量。此外,土對非武器銷售也在持續(xù)增長。按照土國防工業(yè)總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到2023年,土對非武器出口額將超過百億美元。
隨著土耳其在非洲利益與影響力的不斷增長,非洲大陸越發(fā)成為土外交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為其追求大國地位、打造戰(zhàn)略縱深的“新大陸”。
總體而言,目前土非關系的快速發(fā)展,由國際環(huán)境變化和土耳其內外利益需求共同推動。首先,對非合作能給土耳其帶來實際經濟利益。土版圖橫跨歐亞大陸,戰(zhàn)略位置得天獨厚,但其國內資源相對匱乏且市場規(guī)模有限,因此極為看重非洲大陸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經濟發(fā)展?jié)摿?。尤其?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格局悄然改變,全球經濟增長重心逐漸向東、向南轉移,土感知到這一風向,在“加強南南合作”的大旗下不斷拓展與非洲的經濟聯系,以期在新的國際經濟格局中“搶占先手”。
2021年10月17日,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出訪安哥拉、多哥和尼日利亞,這是其自2003年掌權以來第38次踏上非洲大陸。圖為2021年10月20日,埃爾多安訪問尼日利亞并與尼總統(tǒng)布哈里舉行新聞發(fā)布會。
其次,發(fā)展對非關系有助于緩解土耳其當前的外交孤立。近年來土與傳統(tǒng)西方盟友關系持續(xù)惡化,土耳其與美國因“居倫運動”問題、庫爾德武裝問題及土采購俄制S-400防空導彈系統(tǒng)等問題齟齬不斷;土耳其與歐盟則因難民安置及土國內“伊斯蘭教回歸”“民主倒退”等問題逐漸離心。在中東地區(qū),土耳其一方面因支持政治伊斯蘭勢力與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君主國家關系惡化;另一方面,因參與東地中海區(qū)域油氣資源爭奪,土耳其與埃及、約旦、黎巴嫩及以色列關系也處于對立狀態(tài)。同時,土耳其與俄羅斯因在敘利亞、利比亞和外高加索地區(qū)都存在難以化解的矛盾,雙方的臨時合作關系也或將“朝不保夕”。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展對非關系是土外交紓困的首選方向。
其三,埃爾多安及其領導的正發(fā)黨急需以“對非外交成就”提振國內支持。2018年以來,土耳其一直在經濟和社會危機的邊緣徘徊。一是土耳其貨幣里拉大幅貶值。尤其在2021年11月至12月20日期間,里拉在長期呈貶值走勢后暴跌,貶值47%。二是通貨膨脹加劇。2021年12月,土耳其年通脹率升至36.08%。創(chuàng)2002年9月以來新高。三是新冠疫情的暴發(fā)使情況雪上加霜。土耳其物價飆升,失業(yè)率居高不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日漸發(fā)酵。根據2021年9月土耳其媒體民調信息,正發(fā)黨支持率降至30%以下。因此,埃爾多安急需亮眼的外交成就穩(wěn)定選民信心,轉移其對國內問題的關注度。
當前,多重因素使土耳其的對非政策“取得成功”。從客觀角度看,土耳其在非洲沒有殖民主義的“歷史包袱”,也沒有美西方大國的天然“壓迫感”,因而更容易被非洲國家接受。從土耳其角度看,“非洲視角敘事”拉近了土非之間的心理與文化距離。例如,埃爾多安曾多次指責美西方國家對非洲發(fā)展痼疾漠不關心,提倡“用非洲方案解決非洲問題”。此外,土耳其還依托奧斯曼帝國時期和伊斯蘭教的紐帶,將土定位為“非洲-歐亞國家”,是非洲大陸的“內部伙伴”而非“外來者”。這都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非洲民眾的好感。
但是,土耳其在非洲的擴張不可避免地引起了部分外部力量的不安。一方面,以法國為代表曾在歷史上殖民過非洲的西方國家,視非洲為其“利益后院”,對土耳其“介入分利”的行為極為不滿。另一方面,以沙特、阿聯酋為代表的中東地區(qū)力量,高度警惕土在非擴大影響力,指責其追求“奧斯曼帝國復興”,并在東非尤其是紅海沿岸地區(qū)與土展開激烈競爭。換言之,土耳其在非洲越“成功”,與相關方的利益沖突就越難調和,而這恐將導致更多“外交沖突”。但從長期看,外交依托國家經濟發(fā)展和實力增長的本末關系難以改變。因此,土耳其在非洲能走多遠最終還要取決于該國能否穩(wěn)定經濟并克服內政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