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王玲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江蘇揚州 225200
由于生活的愈加富足,我國肥胖人數(shù)逐年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正急劇升高,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在升高。妊娠期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臨床中認定為妊娠期間所發(fā)生的糖代謝異常,也屬于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1-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謝正常,由于妊娠引發(fā)的暫時性糖代謝異常,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有極大的危害[3]。目前社會人群對于妊娠及孕期營養(yǎng)的認知還多停留在較為傳統(tǒng)的階段,諸多的誤區(qū)對孕婦與胎兒健康造成了一定影響。故針對該癥及早的明確診斷與實施干預措施十分重要,其能保證孕婦在不使用胰島素控制下維持血糖水平,并使其獲得更為良好的妊娠結局[4-5]。故本研究選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揚州市江都婦幼保健院產(chǎn)檢并分娩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開展了探究實施早期篩查及干預對該癥母嬰結局影響的研究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于本院產(chǎn)檢并分娩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對孕婦實施干預時間區(qū)別予以分組,對照與觀察兩組各取39例。對照組年齡22~44歲,平均(29.32±3.51)歲;分娩孕周35~41周,平均(38.61±1.75)周;孕次(1.58±0.81)次;產(chǎn)次(1.33±0.51)次。觀察組年齡22~45歲,平均(30.02±3.47)歲;分娩孕周36~41周,平均(38.94±1.83)周;孕次(1.70±0.78)次;產(chǎn)次(1.32±0.53)次。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診斷及糖耐量檢測符合2010年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標準,且對象于妊娠前糖代謝均處正常范圍;②單胎妊娠;③對象臨床資料清晰完整,具良好的依從性。
排除標準:①妊娠前期(1~23孕周)糖尿病或血糖波動者;②嚴重精神類疾病者,意識模糊,表達障礙者;③其它妊娠期并發(fā)癥者;④妊娠前有胰島素治療史者。
所有對象均于28孕周前予以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并確診,具體篩查方法:兩組均于24~28孕周進行糖耐量測試。準備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檢查前禁食8~10 h,檢查前連續(xù)3 d正常飲食,即碳水化合物攝入量≥150 g/d,檢查期間靜坐,禁煙。5 min內(nèi)口服含75 g葡萄糖的液體300 mL,分別抽取服糖前、服糖后1 h及2 h靜脈血(從開始引用葡萄糖水計算時間),放入含有氟化鈉的試管中,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漿葡萄糖水平,3項結果任意一項達到或超過標準(空腹:5.1mmol/L,1 h:10.0mmol/L,2 h:8.5mmol/L)均確診為妊娠糖尿病。
將39例妊娠后期(28周后)干預的糖尿病孕婦作為對照組,將39例妊娠中期(24~28周)干預的糖尿病孕婦作為觀察組;兩組均嚴格實施營養(yǎng)管理及適當運動干預。內(nèi)容具體涉及:①營養(yǎng)管理。由營養(yǎng)師制訂個體化食譜,依據(jù)孕婦的具體體重增加量和血糖水平制訂營養(yǎng)干預方案。具體參照[熱量=(25~35)/(身高-105)]的原則指導其合理膳食。飲食結構占比具體細分為:蛋白質占15%~25%、碳水化合物占35%~45%,脂肪占25%~30%,其他類占5%;碳水化合物攝入時,盡可能選擇低糖成分,分散到3頓小到中量正餐和2~4頓加餐中。通過科學指導孕婦攝入每日所需熱量,控制其體質量的增加。干預期間由責任護士每周進行電話隨訪,督促孕婦按照方案進行飲食控制。另每2周監(jiān)測1次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直至妊娠結束。②運動指導?;谠袐D自身愛好、日常習慣等細節(jié)擬訂妊娠期間的運動計劃??蛇x擇輕幅度,持續(xù)時間中長度的有氧運動。每餐30 min后進行。
通過隨訪調查判別比對兩組孕婦血糖指標、妊娠結局、不良妊娠以及新生兒異常情況。①記錄評測兩組孕35周后血糖指標(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②通過隨訪等比對兩組妊娠結局、不良妊娠與新生兒異常情況,妊娠結局包括自然分娩與剖宮產(chǎn)兩項;不良妊娠包括妊高癥、早產(chǎn)、羊水過多、產(chǎn)后出血,不良妊娠率=總發(fā)生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0%;新生兒異常情況包括呼吸窘迫、巨大兒、低血糖、紅細胞增多,新生兒異常率=總發(fā)生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婦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指標對比[(),mmol/L]
表1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指標對比[(),mmol/L]
組別對照組(n=39)觀察組(n=39)t值P值空腹血糖6.85±1.26 5.01±0.88 7.477<0.001餐后2 h血糖8.31±1.78 6.08±1.33 6.267<0.001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79.49%)高于對照組(48.72%),不良妊娠率(5.13%)則低于對照組(19.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與不良妊娠情況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異常率(7.69%)低于對照組(28.2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異常情況對比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支持二胎政策,臨床中的高齡孕、產(chǎn)婦數(shù)量與日俱增,隨之凸顯的則是各類妊娠問題。據(jù)悉,妊娠期糖尿病由于其不斷增長的發(fā)病率,已經(jīng)公認為我國高齡產(chǎn)婦最廣泛也是高危害性的妊娠合并癥之一[6]。該病的發(fā)生與孕婦的飲食結構和運動習慣而引起的孕期營養(yǎng)過剩相關,還與妊娠中后期孕婦的內(nèi)分泌和代謝變化有關[7]。孕婦在妊娠中后期體內(nèi)胎盤生乳素、孕酮、胎盤胰島素酶等物質含量增加,而這些都具有抗胰島素的作用,且妊娠中后期孕婦容易出現(xiàn)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情況,進而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8]。伴隨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發(fā)展,孕婦體內(nèi)胰島素對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空腹時胰島素水平與血糖水平升高,使毛細血管變窄、管壁增厚,進而引發(fā)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發(fā)妊娠期高血壓的概率是糖代謝正常孕婦3~5倍[9]。母體的高血糖會刺激胎兒體內(nèi)胰島細胞變大,胰島素分泌增多,高血糖和高胰島素使胎兒血液滲性增高,胎尿增多進而使羊水增多,容易引起胎膜早破[10]。胎兒高胰島素血癥抑制脂肪分解,脂肪在胎兒體內(nèi)積累,并且營養(yǎng)過剩的飲食方式也會導致胎兒生長過快,引起胎兒巨大化,增加剖宮產(chǎn)和難產(chǎn)的風險。且剖宮產(chǎn)對孕婦身體的損傷更大,胎兒巨大化還會引起新生兒子宮內(nèi)缺氧進而造成新生兒窘迫[11]。
經(jīng)大量研究證實,多數(shù)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可通過營養(yǎng)管理和適量的運動降低血糖水平,獲得良好的妊娠結局。故對于該癥,明確診斷后,越早的實施干預,就孕婦及新生兒具有更積極的影響。依據(jù)國內(nèi)學者王麗娟[12]研究提示,予以早期篩查及干預的研究組,剖宮產(chǎn)率(28.57%)低于對照組(42.71%),自然分娩率(71.43%)高于對照組(57.29%)(P<0.05),且研究組各項妊娠并發(fā)癥及新生兒異常情況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孕婦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01),該結果提示早期篩查確診及早期干預可明顯調節(jié)孕婦的血糖水平;而觀察組自然分娩率(79.49%)高于對照組(48.72%)(χ2=8.023,P=0.005),不良妊娠率(5.13%)則低于對照組(20.51%)(χ2=4.129,P=0.042),且該組新生兒異常率(7.69%)低于對照組(28.21%)(χ2=5.571,P=0.018)。上述多項結果均證實了,早期的干預措施可使孕婦機體狀況得到顯著保障,有效減少不良妊娠的發(fā)生率,且保證了良好的妊娠結局與新生兒情況。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實施篩查及早期干預措施意義關鍵,其能有效調節(jié)孕婦血糖水平,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增強新生兒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