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白云行知職業(yè)技術學校 梁慧勤
師德有別于其它職業(yè)道德,實踐路徑在真實的情境中,核心價值在于引領師生的生命成長。師德的最高境界是實現(xiàn)教育自覺。以教師為引領的師生對話,通過培育人文情懷,修煉積極心態(tài),實現(xiàn)教育自覺,可以推動教師以德修身、以德立教,成為師德高尚的新時代教師。
校園生活中每天都出現(xiàn)教育問題,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如何能在這些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修煉師德,用對話引領學生成長?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新時代對師德提出新要求。從“四有好老師”標準,到“四個引路人”要求,再到七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師德師風成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師德有別于其它職業(yè)的道德,要修煉師德,首先就要理解它的獨特性。
1.實踐路徑在真實的情境中
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真實的生活。師德的對象是正在發(fā)展中的人,他們需要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感受和模仿,逐步形成自我認知和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使得教育情境中的教師語境、行境、心境都不只是“對待”學生的問題,同時還是“教育”學生的問題。教師需要將頭腦中的道德標準轉化為情境中的行為實踐,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發(fā)揮應有的育人作用。
每個情境的解決方案都是獨特的。學生各具特征、場景各不相同,教師無法從規(guī)范的道德標準中找到預先設定好的教育措施。而一個實踐證明有效的措施,也無法完全適用于另一個情境。這需要教師將師德內化于心,能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教育措施。
2.核心價值在于引領生命成長
生命的成長體現(xiàn)教師的人文情懷。一方面,學生的成長需要有道德的教師。學生不是教師的產(chǎn)品,是經(jīng)由教師的引領成為更好的自己。學生需要被教師平等對待,不論是天資聰慧還是潛力待發(fā);學生需要被教師全面理解,不僅聚焦學業(yè)成績,更要看到多種發(fā)展可能。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需要生命成長。教師不是蠟燭和春蠶,師德修煉并不意味著教師只能通過犧牲來成全學生。真正幸福的教師一定是集洞徹自我價值、關懷他人生命、改造周遭情境于一體的。
生命的成長是有方向的,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要對自我做好價值引領,成為“四有”好老師;要對學生做好價值引領,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積極共贏的心態(tài)與學生相處,在培育符合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同時,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這樣的教師才是有道德的教師。
3.最高境界是實現(xiàn)教育自覺
自覺的行動來自內在的道德認同。點亮山區(qū)貧困女孩夢想的張桂梅、心有大我精誠報國的黃大年、勇敢無畏仁心仁術的鐘南山等教書育人楷模感動了全國人民,他們的事跡早已超越了外在的規(guī)范要求和物質獎懲,是他們內心對振興教育的使命感,對實現(xiàn)“中國夢”的擔當意識,推動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做出常人難以企及的自覺行動。
時代呼喚更多有教育自覺的教師。在當今這個充滿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的世界里,教育創(chuàng)新與變革日益加劇。教師不能只做低頭教書的經(jīng)師,必須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扎扎實實的教育實踐中實現(xiàn)教育自覺。
1.建立平等的關系
對話體現(xiàn)師生間的尊重與理解。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師生之間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關系,對話作為一種有別于告知、指導和教訓等以教師單向輸出為主的師生溝通方式,將道德的重心從“我”轉向“我們”,更符合新時代學生的需求。通過對話促使教師放下主觀判斷,對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給予關懷,與學生共同面對一個問題,而不是將學生視作問題。
教師應成為對話的發(fā)起人。對話帶來的是師生人格上的平等,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教師作為學生人生導師的育人身份。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應承擔起發(fā)起和組織對話的責任。教師通過有方向性的問題推動對話的開展,引導學生挖掘資源、探索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就是師生間不斷加深理解、獲得共識的過程。
2.連接潛在的資源
資源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動力。很多學生出現(xiàn)問題行為,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缺乏有助于解決問題的資源。學生真的是缺乏資源嗎?也許學生只是暫時與資源失去了連接。這時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的伙伴,通過對話幫助學生連接潛在的資源。
學生的資源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教師、家長、同伴,學校、家庭、社會等都能成為學生外部的支持力量,在學生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更深刻和持久的動力源泉往往潛藏在學生身上。有教師帶領的對話能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珍貴的價值和能力,學會用自身的力量應對困難。
3.探尋未來的可能
對話的落腳點不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而在未來。違反紀律也好,缺交作業(yè)也好,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與學生對話重點不是為了懲罰學生、“戰(zhàn)勝”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件事里學習到什么,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對話的過程比結果更有價值。對話就是師生間在理解基礎上的相互合作,連接潛在的資源,探尋未來的可能。這個合作過程對師生帶來的成長,甚至比獲得一個結論更加重要。
1.培育教師的人文情懷
如果A同學破壞了公物,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按學校規(guī)定進行處分。但從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角度,教師在引領對話時首先要關注學生作為獨立的人行為背后的情緒和觀點。
師:看到灑滿樓梯的飯盒,我猜你當時一定很憤怒,是嗎?
生:嗯。
師: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你這么憤怒?
生:我的手受傷了,很疼。搬框子的時候側著身體,同學們都在笑我。我干脆就改用腳了。
當事實逐漸呈現(xiàn)出來,我們對學生也會有更多的理解。接下來的對話,我們要接納可以接納的部分,并讓學生看到可以成長的部分。
師:你受傷了還堅持為班服務,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生:小意思啦!就是我一生氣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了。
師:是啊,誰也不愿意被人取笑。但誰犯了錯誤都要自己承擔責任,學校要按校規(guī)對你進行處分,你接受嗎?
生:破壞了公物,是我不對,我接受。
同樣是要接受學校的處分,被理解后的主動承擔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2.修煉教師的積極心態(tài)
B同學最近總是不交作業(yè),教師找他談心,情況好轉沒幾天又故態(tài)復萌。學生愛反復的毛病很常見,教師很容易因此而產(chǎn)生挫敗感,對育人工作失去信心,學生也會因為教師的放棄而放棄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修煉自己的積極心態(tài),在對話中幫助學生連接資源,為學生賦能。
師:還記得嗎?上個學期你都能按時完成并上交作業(yè),最近發(fā)生了什么,使你不能繼續(xù)堅持?
生:這個學期的內容難了很多,我不會的題目多了。
師:原來是做題遇到了困難。以前你遇到不會的題,通常會怎么辦?
生:我會先看書上的例題,看懂了再做。
師:這是一個好方法。還有嗎?
生:有時會問同學,偶爾也會上專門的平臺查。
師:遇到了問題,你還有這么多的辦法來解決,不錯哦!現(xiàn)在,又遇到困難了,你覺得這些辦法還有用嗎?
生:嗯,應該可以吧,我試試。
師:對,只要你愿意嘗試,一定能找到適合的辦法。
永遠對學生心存希望,積極引導學生找到可利用的資源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是教師要修煉的心態(tài)。
3.養(yǎng)成教師的教育自覺
C女生在晚自習時間躲進廁所抽煙,被值班教師抓住了。班主任很震驚,沒想到女孩子也學起了抽煙。這個孩子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教師在對話的第一階段應該了解的。
師:值班老師告訴我,昨天你在廁所里抽煙,怎么了?
生:心情很煩悶,期中考試考得很差,馬上要開家長會,覺得壓力好大。
師:很煩悶,壓力好大,抽煙有幫助嗎?
生:沒有,昨天晚上我都睡不著。
教師認真聆聽學生的情緒感受和想法,給予學生最大的關懷和理解,使學生能夠放松下來,師生的對話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資源。
師:如果回到昨天晚上,你還會抽嗎?
生:我不會了,就在教室里看書做作業(yè)好了。
師:考得不理想,很煩悶,能看得進書嗎?
生:不行。
師:那怎么辦呢?
生:要不我去操場跑步吧。
師:嗯,還有呢?
生:還可以聽音樂,還可以找我最好的朋友聊天。
學生的不良行為其實只是他用來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只是這個方法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引導學生找到更多的方法,他才有可能在將來不再犯同類的錯誤。
師:原來還可以有這么多的方法。如果用這些方法,即使被老師看見了還會睡不著嗎?
生:不會。
師:心里踏實很重要。以后再遇到煩惱,你打算怎么做?
生:找老師談,也可以找同學,還可以……
師德修煉永遠在路上,教師在師生對話中以德修身、以德立教,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才能成為師德高尚的新時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