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定鋒
中國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yī)院質量管理科,河南 信陽 464000
牙齒畸形是指個別牙齒錯位、牙弓形態(tài)或牙齒排列異常、上下牙弓之間咬合關系異常引起牙齒、顱面之間不協(xié)調的口腔疾病,一般受先天遺傳因素或后天環(huán)境因素影響導致[1]。口腔畸形雖對人體生命健康影響小,威脅性低,但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糾正治療,會導致患者飲食咀嚼形態(tài)畸形,不僅使口腔異物難以清理,長此以往還會導致骨骼改變出現(xiàn)面部畸形[2]。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口腔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口腔健康及外觀更為重視,對口腔治療接受程度也逐漸增加??谇慌R床治療上一般使用非種植體支抗治療方式進行正畸,使用矯正裝置對患者畸形牙齒持續(xù)施壓,使牙齒及骨骼緩慢恢復至正常位置,但是口腔異物感明顯,治療時間長且穩(wěn)定性較差。為探究更佳的正畸方式,有研究人員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正畸治療,發(fā)現(xiàn)其穩(wěn)定性高,短時間內即可取得良好效果[3]。為進一步探究微型種植體對口腔畸形的治療效果,選取口腔畸形的青少年進行治療分析,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中國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yī)院收治的92例需行口腔正畸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6例。研究組男25 例,女21 例;年齡13~17 歲,平均年齡(15.12±1.35)歲;其中牙列擁擠者17 例,牙列稀疏者16 例,開合畸形者8例,其他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12~17歲,平均年齡(15.04±1.54)歲;其中牙列擁擠者13 例,牙列稀疏者15 例,開合畸形者9 例,其他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1)年齡在12~18 歲之間。(2)無嚴重齲齒。(3)均取得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骨代謝疾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礙。(3)合并牙周病,牙齦炎等口腔疾病。
對照組患者予傳統(tǒng)非種植體支抗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具體步驟如下:(1)術前,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詢問,借助口腔X 線檢查,對患者口腔整體狀況進行評估,并為植入體種植部位進行選擇。手術開始前囑患者漱口,口含漱口水20~30 s后吐出,重復2~3次,然后用清水漱口至口腔無殘留物。于兩側尖牙位置安放牽引鉤,調節(jié)牙弓、閉合拔牙間隙。(2)術中,對患者口腔進行消毒,并在所選擇植入部位進行局部麻醉;使用裂鉆穿透選擇植入部位牙齦后植入支抗釘。植入后使用攝片技術進行受力判斷,保證種植體穩(wěn)固性。(3)術后,可適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囑患者每月復診1 次,連續(xù)18個月,期間觀察并記錄患者正畸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兒童青少年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COHIP):包括口腔健康、功能健康、社會-情感健康、學校環(huán)境及自我形象5 條類目,共計34 條目,每條目0~4 分,共計0~136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佳[4]。
比較兩組治療后18 個月時正畸效果COHIP 及治療后18個月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18個月時,研究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均明顯大于同一時間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磨牙位移則明顯小于同一時間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s)
組別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上中切牙凸距差(mm)3.87±1.04 2.72±0.86 5.780<0.001上中切牙傾角差(°)27.65±1.35 14.27±1.70 41.803<0.001磨牙位移(mm)3.69±1.12 5.77±1.34 8.078<0.001
治療后18 個月時,研究組患者口腔健康、功能健康、情感健康及自我形象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學校環(huán)境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OHIP評分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COHIP評分情況(±s)分
組別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口腔健康31.04±4.17 28.47±3.69 3.130 0.002功能健康22.68±2.94 20.39±3.16 3.598 0.001情感健康27.56±3.84 25.41±3.32 2.873 0.005學校環(huán)境15.49±1.22 15.18±1.14 1.259 0.211自我形象11.52±2.48 10.50±2.13 2.116 0.037
治療后18個月內,兩組患者感染、輕度水腫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例(%)
隨著生活質量、口腔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口腔健康知識的普及,社會對牙齒健康的重視程度明顯加深,而通過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牙齒畸形發(fā)生率極高,給其生理及心理均帶來嚴重影響[5]。青少年處于生長發(fā)育特殊階段,口腔乳牙基本已完全被恒牙取代,且恒牙還未完全穩(wěn)固,是治療口腔畸形的最佳時機[6]。若不及時治療隨著恒牙堅固性及穩(wěn)定性的增加,不僅正畸效果逐漸下降,還可能出現(xiàn)患者咀嚼功能下降,胃腸道負擔加重,患者營養(yǎng)攝取失調,從而出現(xiàn)胃腸道疾病及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此外有資料表示[7],口腔畸形可影響患者正常發(fā)音,對處于青春期少年而言,還會加重其心理負擔,極易產生消極、膽怯、自卑等不良情緒。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是近年來開始作為正畸手段的一種口腔手術,通過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機械力的作用使移位牙齒或骨骼逐漸恢復到正常位置,從而完成對口腔畸形的矯正[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較非種植體支抗治療而言,在相同治療時間內,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明顯增加,正畸效果更佳。微型種植體體積微小,手術過程簡便,且僅需對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即可,避免了其他支抗方式對患者牙周及牙神經的損傷,更有利于術后恢復,且植入牙穩(wěn)定性高,能在畸形牙恢復過程中保持牙矢狀位置不變,使上中切牙凸度得到顯著改善。
傳統(tǒng)非種植體支抗正畸治療已逐漸被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所取代,除其效果更佳、恢復時間短等優(yōu)異療效外,很大程度上還與其正畸過程中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關[9]。傳統(tǒng)正畸治療一般是在口腔中戴入矯正牙套,雖然無手術風險,但材料價格昂貴,操作復雜,且佩戴時間長久,影響患者咀嚼功能及外在觀感,給患者較長恢復期間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患者,其生理、心理均處于敏感狀態(tài),極易出現(xiàn)胃腸道消化疾病及心理情緒,不但影響體格生長發(fā)育還易出現(xiàn)自卑、消極心理[10]。本次研究顯示,微型種植體體積小,外觀無明顯改變,且患者自覺無明顯口腔不適感,能正常咀嚼,對胃腸道正常生理功能影響較小,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對口腔畸形青少年患者而言,治療效果及后期生活質量較傳統(tǒng)正畸均得到顯著提高,且安全性高,適宜應用于青少年口腔畸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