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自新 何艷召 張克勛 武夢祎
口腔頜面部腫瘤多為惡性腫瘤,根治性手術是其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患者術后張口、吞咽功能、言語功能、面部美觀等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口腔面部缺損會給患者造成身心兩方面的嚴重傷害[1]。因此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應重視修復其軟組織缺損,最大程度地促進口腔面部缺損部位軟組織結構和功能的修復[2]。
常規(guī)的修復方法多采用組織皮瓣移植修復,通過多個組織皮瓣串聯(lián)修復可關閉創(chuàng)面、消滅死腔,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功能,但該方法易擴大手術創(chuàng)面而引起血管危象[3]。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術也是目前常用的組織缺損修復術,供區(qū)范圍大、血供豐富、取材靈活、創(chuàng)傷小,可滿足患者頜面部缺損的修復要求[4]。2種方法對患者唾液中唾液酸(SA)、癌胚抗原(CEA)等腫瘤標志物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探討了不同修復方法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口腔面部缺損的療效及對唾液中腫瘤標志物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患者8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8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9.10±8.22)歲;病程3~11個月,平均(7.57±1.12)個月;缺損面積34~94 cm2,平均(65.59±11.70)cm2。納入標準:①在我院行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②年齡>18歲;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史;②有溝通障礙者;③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者。根據(jù)最終選取的修復方案分為A組(n=49)和B組(n=40),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A組和B組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實施手術,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護人員完成。徹底切除患者的原發(fā)病灶,切除至病灶外緣1.5~2.0 cm,清掃周圍淋巴結。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做唇正中裂切或口角裂切的切口,根據(jù)病灶情況設計皮瓣。A組給予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參考ABC系統(tǒng)定點標記,將髂前上棘和髂骨外上緣間的連線作為AB線,以C為圓心,做半徑5 cm的圓。于C點內(nèi)側3 cm處做一長度8~10 cm的切口,逐層分離至筋膜。外翻皮瓣,保留外側穿支血管,確認皮瓣邊緣血運良好后行缺損移植,確保皮瓣血管的吻合。B組給予串聯(lián)皮瓣修復,游離患者股前皮瓣,聯(lián)合多個皮瓣進行缺損修復。
術后隨訪6個月以上,采用UW-QOL量表評價生活質量,觀察血管危象、感染、皮瓣壞死發(fā)生率。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手術時間、胃管拔除時間、經(jīng)口進食時間、皮瓣制作時間。術后1個月時檢測患者唾液中SA和CEA水平。
分別于修復前、修復1個月后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漱口10 min除去口腔食物殘渣,取唾液2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唾液中SA、CEA。檢測儀器:奧地利SPECT RA-Ⅰ型全自動酶標儀,試劑盒為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
采用華盛頓大學頭頸腫瘤生活質量量表(UW-QOL)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對疼痛、外觀、活動、娛樂、吞咽、咀嚼、言語、肩功能、味覺、唾液、情緒及焦慮等12個領域進行評分,每個領域評分0~100分,分數(shù)越高,該領域功能越好[5]。
A組手術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和經(jīng)口進食時間明顯少于B組(P<0.05),而皮瓣制作時間明顯多于B組(P<0.05)。見表2。
表2 A組和B組手術一般情況比較
A組術后6個月UW-QOL量表中外觀、吞咽、咀嚼、言語、肩功能、情緒評分明顯高于B組(P<0.05);A組和B組術后6個月UW-QOL量表中疼痛、活動、娛樂、味覺、唾液及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組和B組術后UW-QOL量表比較分)
A組和B組修復后唾液中SA、CEA較修復前降低(P<0.05);A組修復后1個月唾液中SA和CEA明顯低于B組(P<0.05)。見表4。
表4 A組和B組修復前后唾液中SA、CEA比較
A組血管危險發(fā)生率明顯低于B組(P<0.05);A組和B組感染、皮瓣壞死發(fā)生率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A組和B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由于口腔頜面部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對社交禮儀、咀嚼、吞咽、語言、呼吸等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軟組織缺損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身心痛苦,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6]。因此對口腔頜面部缺損的修復已成為修復重建外科的研究熱點。近年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血管吻合的游離組織皮瓣在口腔頜面部缺損的修復中應用廣泛,股前外側皮瓣以旋股外側動脈動脈降支為血管蒂,具有供區(qū)隱蔽、可切取皮瓣面積大、皮瓣血供好、不損傷重要血管等優(yōu)點[7]。邵俠等[8]采用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效果顯著,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提高術后功能恢復,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者的手術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和經(jīng)口進食時間明顯少于采用串聯(lián)皮瓣修復者,而皮瓣制作時間明顯多于采用串聯(lián)皮瓣修復者。這一結果提示,相比較串聯(lián)皮瓣修復,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術后恢復更快,但是會延長皮瓣制作時間,這一結果與已有的臨床研究結論基本一致[9]。這是由于股前外側嵌合皮瓣是一種血供充足的穿支皮瓣,其所含有的皮膚、血管、肌肉等可滿足患者頜面部缺損修復的需求,組織生長更快而有利于患者恢復。股前外側嵌合皮瓣取材時需要保留外側穿支血管,確保皮瓣邊緣血運良好以利于皮瓣血管的吻合,制作皮瓣時操作更加精細,因此皮瓣制作時間更長[1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者術后6個月UW-QOL量表中外觀、吞咽、咀嚼、言語、肩功能、情緒評分均明顯高于采用串聯(lián)皮瓣修復者;2組術后6個月UW-QOL量表中疼痛、活動、娛樂、味覺、唾液及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相比較串聯(lián)皮瓣修復,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觀、吞咽、咀嚼、言語、肩功能、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是由于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供區(qū)范圍大、血供豐富,患者口腔頜面部的外觀和功能均能得到良好的修復[11-12]。
CEA是口腔頜面部鱗狀細胞癌的常用腫瘤標志物[13]。SA是存在于細胞膜表面的氨基酸,惡性腫瘤細胞膜表面分泌大量的SA,而引起唾液中SA水平升高[14]。本研究中采用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者修復后1個月唾液中SA和CEA明顯低于采用串聯(lián)皮瓣修復者。這一結果提示,相比較串聯(lián)皮瓣修復,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有利于腫瘤根治。這一機制尚不明確,推測可能是由于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取材靈活、供區(qū)范圍大,因此切除至病灶外緣的范圍更大,減少殘端陽性風險,進而使唾液中腫瘤標志物SA和CEA水平更低。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采用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者血管危象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采用串聯(lián)皮瓣修復者;2組感染、皮瓣壞死發(fā)生率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相比較串聯(lián)皮瓣修復,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時血管危象風險更低。這是由于前外側嵌合皮瓣血管豐富,術區(qū)血循環(huán)障礙的風險更小。
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積極修復缺損是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質量的重中之重。本研究比較了串聯(lián)皮瓣、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的效果,發(fā)現(xiàn)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在改善外觀和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更具優(yōu)勢。本研究還通過檢測唾液中SA和CEA水平發(fā)現(xiàn),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更有利于腫瘤根治,其確切機制尚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闡釋。
綜上所述,相比較串聯(lián)皮瓣修復,股前外側嵌合皮瓣修復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