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玉
摘要:真正的生命教育應從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著手,攜手教會當代青少年學會消除其脆弱心理。中小學生命教育要有機地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德育活動和家長學校等,以實踐體驗為主,開展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教育者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從依賴走向獨立;讓學生學會正視困境,做好面對挫折的心理準備;教會學會如何應付挫折,增強自信心。
關鍵詞:青少年;教師;學生;生命;德育活動
當今社會,青少年由于心理承受問題,因為一些皮毛小事而輕易結束自己生命的事件并不少見,而且已經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向。為何青少年的心理會如此脆弱呢?我們如何為青少年的生命護航呢?這些問題不得不令我們作為教育者的深思。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只有一次,教育者如何對“問題少年”進行生命情感的幫助和啟發(fā)引導呢?其實,真正的生命教育應從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著手。而作為學校的教育者,應該與家庭和社會攜手教會當代青少年學會消除其脆弱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挫折。幫助青少年從小開始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中小學生命教育要有機地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德育活動、家長學校等。 既要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又要堅持以實踐體驗為主,開展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并且還要注重對家長的培訓與教育。具體的方法如下:
一、教師與家長聯手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的依賴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發(fā)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出具備獨立健康的人,任何家庭都不希望下一代人是只能依賴自己的“雞肋“。雖然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抱有美好的期待,但是家長的很多行為卻是在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性。多少個摔倒了想自己爬起來的孩子“享受”了父母提供的攙扶;多少次孩子說“我自己可以”時,家長卻露出疑惑的眼神。正是因為有些家長的錯誤教育,在一些小細節(jié)讓孩子失去了養(yǎng)成獨立的人格機會。因此,學校和社區(qū)創(chuàng)建”家長學?!笆欠浅S斜匾?,對家長進行有系統(tǒng)的培訓和教育,教師與家長聯手,教育工作才能更順利。實現家、校、社區(qū)共建,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
針對有依賴心理的孩子,家庭和學校要注意對其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首先要在家庭內改變孩子。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剛開始學做事的孩子會笨手笨腳,甚至磕磕絆絆,家長這時一定要耐心,并要放心讓孩子去做,在旁邊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揚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從而減少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其次是在學校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改變學生。教師要更多的關心、鼓勵學生與他人交往,組織多種活動小組讓他們參加,對他們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教師可對他們進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導,如微笑、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等,使他們學會正常的交往。糾正學生的依賴心理,家長和教師要不怕麻煩,不嫌他們添亂、費時,也不要嫌他們做得不好,只要他們有參與的意識,就應該鼓勵為主,為學生日后走上獨立奠定基礎。
二、德育活動中給學生灌輸承受挫折的思想
我們要讓青少年明白——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我們要改變一下看問題的角度,一個困境、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積極去面對,任何一個困境和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人人都不喜歡挫折,但挫折又不可否認的是助人成長的重要元素。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永遠不遭受挫折?,F在的學生很多都是“溫室里的花朵”,他們沒有經歷過什么挫折,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上蒼虧待他們。其實,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價值。為了讓學生不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或在德育活動中就要給學生灌輸承受挫折的思想。例如在開展“生命教育”的主題班會中,讓學生說說自己或身邊的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境?如何解決困境的?并讓學生預測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出現什么挫折等等。就要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都會有不同的挫折潛伏著,隨時會來考驗你,讓學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樣,當挫折來臨時就不會不知所措。
三、教師引導學生正確應付挫折從而走出困境
面對困境,如果選擇了放棄,也就是選擇了失敗。教育要讓學生具備應對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增強其自信心,這比給他們無數的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只能讓人不再無知,而挫折教育給學生的卻是讓他們怎么在以后的社會中面對困難和挫折,這是人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
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怎么面對挫折。在教育教學中,教育者要收集一些的青少年應對挫折的典型事例、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等進行宣傳和教育。也可以以一個個經典的小故事、小案例為切入點,開展學生德育論壇,從多角度、多方位去討論和爭辯。讓學生從各式各樣德育活動中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遇到挫折首先要沉著冷靜,自我疏導。
但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很容易步入誤區(qū)。挫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當然不能僅僅給學生制造挫折,教育者要注意在挫折教育中的引導。實施者絕對不是旁觀者,要在挫折教育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當遇到挫折時,往往當局者迷,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如果求助于家長、老師或者同學,往往能抓住要害,對癥下藥,走出困境。因此,當學生在困難面前喪失信心時,教育者要給予他們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總之,教育者是燈塔,是啟明星,是一束指向遠方的亮光。教育者要多學習教育心理學,多運用教育心理學,多點耐心和愛心,以德化人,為生命護航。
參考文獻:
[1]每天學點教育心理學/石國興 白晉榮 主編,2009.1
[2]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培養(yǎng)/李慕楠 編著,2013.5
[3]做一名健康的教師/華陽 編著,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