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勝,馬進林
老年心衰合并肺炎的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都將受到很大的影響[1]。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抗感染治療,而在治療中可利用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指導抗感染藥物治療,從而保證用藥合理性,提高療效及安全性[2]。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心衰合并肺炎的患者11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8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為(73.5±2.8)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為(73.7±2.6)歲。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 納入標準: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該研究;患者對該研究知情同意;均符合心衰合并肺炎的診斷標準。
1.1.3 排除標準:近期有手術史或外傷史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抗感染藥物治療。入院后開展常規(guī)性基礎治療,主要包括利尿、強心、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度紊亂、輔助呼吸、降低心臟負荷以及其他基礎對癥治療,并遵醫(yī)囑按療程給患者用藥。
1.2.2 觀察組:觀察組結合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指導使用抗感染藥物治療。在常規(guī)性基礎治療及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檢測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抗感染藥物治療方案。分別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3、7、14天,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指標水平檢測,抗感染藥物劑量根據檢測結果進行調整。如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在0.5 g/L以上,根據治療方案常規(guī)使用抗感染藥物。如血清降鈣素原水平達到0.5 g/L以下,或下降超過90%,則停用抗感染藥物。
1.3 評價指標: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及治療效果。血清炎性標志物指標包括ESR(血沉)、CRP(C-反應蛋白)。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基本消失,痰液培養(yǎng)結果顯示陰性;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有所減輕,痰液培養(yǎng)結果顯示陰性;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無明顯改善或進一步加重。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的比較:治療前2組ESR(血沉)、CRP(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ESR(16.91±1.41)mm/h、CRP(10.53±1.48)mg/L分別低于對照組的(25.78±3.96)mm/h、(19.97±3.78)mg/L,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的比較
2.2 2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的79.31%,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對于心衰的病情控制及預后恢復來說,肺部感染將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如果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將會造成機體代謝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導致患者心臟負荷加重[3]。另外,合并肺炎的情況將導致患者肺循環(huán)阻力大大增加,心室收縮后的負荷明顯提升,進而導致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在老年性心力衰竭中,肺部感染往往是疾病再發(fā)或加重的重要因素。而老年心衰患者存在的肺循環(huán)瘀血情況,也容易導致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的增加[4]。因此,對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在臨床早期確定是否合并肺炎的癥狀[5]。血清降鈣素原是一種重要的血清標志物,該物質屬于多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其水平與細菌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在膿毒血癥、細菌感染等疾病中是一個重要的標志物。有研究顯示,血清降鈣素原在感染鑒別方面,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效果比較理想[6]。如果人體發(fā)生細菌感染,可在3~4 h檢測到血清降鈣素原,在6 h左右水平會大幅上升。而患者的感染嚴重程度通常決定了血清降鈣素原的上升水平高低。隨著感染疾病的逐漸控制,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也會隨之下降,最終恢復到正常水平[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2組ESR、CRP水平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ESR、CRP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療中,利用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提供用藥指導,能夠使治療總有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可顯著降低ESR、CRP等血清炎性標志物水平[8]。所以利用血清降鈣素原這一指標,能夠有效判斷患者的感染情況及感染程度,同時為抗感染治療提供依據和指導。在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利用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指導臨床抗感染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