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在人們固有的觀念中,動物因為繁衍、覓食等原因,不斷地行走、遷徙。植物則扎根在固定的土地上,除非被外力挪動,否則永遠處于“靜止”狀態(tài)。事實上,在大自然中存在著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
卷柏被稱為遇水而安的遷徙者,這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的會“行走”的植物。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當水分不足時,它就會展開“自救”,把根從土壤里拔出,整個身體蜷縮成一個圓球隨風滾動。風帶著這個“勇敢流浪者”四處流浪,當移動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又會迅速散開,讓根重新鉆進土壤,安居下來。
圖1 卷柏
為了探究卷柏的生存奧秘,植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擋板圈出一塊空地,將一株卷柏放在空地中水分最充足的地方。幾天后,空地水分減少,卷柏開始抽出根須,卷起身體準備“行走”,但實驗者隔絕了它能移動的所有路徑。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在那生存,在經歷幾次將根拔出又無法“行走”的情況后便不再移動,而是選擇將根系扎入泥土。
在草原上,同樣生活著會“行走”的植物。秋天,草原上的植物漸漸枯黃,你可以看到很多草球隨風滾動,這就是被人稱為“草原流浪漢”的風滾草。風滾草是草原上特有的一種神奇植物,每到秋季,風滾草靠近地面的莖部就會變脆,被風一吹就斷的“草球”開始四處滾動。
圖2 風滾草
植物學家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滾動并不是“無效運動”,而是風滾草在借助風的力量傳播種子。風滾草的果實底部藏著許多又小又輕的種子,在滾動過程中,它們不斷與地面發(fā)生碰撞,使種子落進泥土中。風滾草就好比一架天然播種機,通過風不斷移動,將種子傳播到草原的每個角落,這就是風滾草的智慧吧。
圖3 步行仙人掌
除此以外,禾本科的野燕麥也是一種根據土壤濕度變化來移動的植物。野燕麥種子的外殼上長著一種類似“腳”的芒,芒的中部有膝曲,當地面濕度變大的時候,膝曲伸直,地面濕度變小時,膝曲恢復原狀,在一伸一屈之間不斷前進。有數據顯示,野燕麥“行走”一晝夜,可移動1 厘米。
在南美洲西部的秘魯沙漠地區(qū),生長著另一種會“行走”的植物——步行仙人掌。這種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帶刺的嫩枝構成的,它靠風的吹動而移動。植物學家研究表明,步行仙人掌并不是從土壤里汲取營養(yǎng),而是從空氣中汲取養(yǎng)分。
可見,每一種會“行走”的植物都是為了尋求更多、更好的生存機會,或借助風力傳播種子、尋找最佳“落腳地”,或憑借自身構造移動,以獲得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如同動物行走外出覓食一樣,面對大自然,植物也有自己的運動哲學。(本文據新華網,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高級教師李艷芝進行科學性把關。)
延伸閱讀
最長壽的植物
孑遺植物是指曾經與恐龍同時代稱霸地球,經過地殼運動和冰川期后幸存下來,現(xiàn)瀕臨滅絕的植物。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孑遺植物有80 多種,千歲蘭就是其中之一。
千歲蘭僅分布于非洲西南部的納米布沙漠中,是遠古時代留下來的植物“活化石”。它的莖葉并非朝上生長,而是向兩邊延伸。千歲蘭的高度遠不及它的寬度,這樣能更好地避免被風暴折斷。
千歲蘭幼年期有兩片子葉,生長至成年期后子葉會凋謝,而另外兩片是與整株植物共同生存的真葉。據科學家用碳14 概率密度的分析測定,千歲蘭中最長壽的植株存活至今已有2000 年的歷史,其與巨魔芋、海椰子并稱為世界三大珍稀瀕危旗艦植物,是世界公認的最珍貴的植物品種。
圖4 千歲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