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晴晴
小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成長階段中不僅要為學生的學業(yè)打好基礎,更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诖?,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提出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方法,旨在更加密切地關注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糾正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當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親近時,學生會更加信任教師所說的內(nèi)容,更加樂于學習與接受教師所傳授的“道”,由此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條件。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配合,如果學生出現(xiàn)不配合的情況,那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沒有了價值。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學生需要主動地與教師溝通,將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告訴教師,尋求教師的幫助,而班主任需要在獲知學生的問題后,針對學生的特點,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我們所說的問題學生,就是常見的有各種行為或心理問題的學生,這些學生的行為無法達到社會普遍的標準,也無法達到學校對學生的基本要求,這類學生產(chǎn)生的原因更多的是教育不當。有心理專家針對問題學生進行分析,認為這部分學生因為長期缺少關愛,承受了很多挫折和心理壓力,從而出現(xiàn)了一系列行為問題。這些學生常常對教師有一種敵對的心理,長期處在焦慮的情緒中,存在學習困難等情況,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充足的耐心和正確的引導,積極找出學生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多多給予鼓勵和支持,給他們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問題學生的自信,使其問題逐漸減少,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的概率。
在傳統(tǒng)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健康發(fā)展問題,而采取強硬化的班級管理方式,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學校規(guī)定和班級管理制度,這種非平等的管理方法與教育模式會加劇師生之間的矛盾。而現(xiàn)代化教育更加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與情感需求,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出發(fā),重視班主任工作中的師生雙向交流與互動,班主任應與學生平等對話,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如,小浩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學生,很多教師提到他的時候都表示頭痛不已,經(jīng)常有任課教師說小浩上課不遵守紀律,不僅自己玩,還常常打擾周邊的同學。面對小浩的問題,班主任不應該采取嚴厲批評的方法,而是應該從朋友的角度與他交談,讓小浩吐露心聲。經(jīng)過班主任與小浩的耐心交流,了解到小浩之所以上課不守紀律是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班級中的很多同學都擔任過班干部,他也一直想當班干部,卻一直沒有機會,于是他就開始“搗亂”。于是,班主任問小浩:“那你認為你這樣的做法,是否可以幫助你獲得擔任班干部的機會呢?”小浩思考了一會兒說道:“不能?!卑嘀魅卫^續(xù)問:“你認為為什么其他同學能夠被選作班干部?”小浩說:“是因為他們平時各項表現(xiàn)都很好吧?!庇谑?,班主任便可以在這樣的溝通中抓住教育時機,鼓勵小浩改掉毛病,并告訴小浩:“老師相信小浩也是很棒的,一定能夠改正自己,用自己的努力換來自己希望得到的,對嗎?”在這樣的溝通中,小浩打開了心扉,端正了學習的態(tài)度,開始主動地糾正自己的行為,上課時更是主動舉手發(fā)言。
班主任是班級大集體的“家長”,是班級活動的領導者,工作內(nèi)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出黑板報、帶領學生看經(jīng)典電影、組織班會活動、開展集體游戲活動等,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并且能夠主動地遵守活動規(guī)則,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參與中獲得更加愉悅的心理體驗,起到疏導學生心理的作用。
如,我們班的曉彤是一個性格十分內(nèi)向的學生,平時很少主動與其他學生互動,經(jīng)常可以看到曉彤站在班級的窗戶前,看著操場上其他同學玩耍,而當有同學叫她下來一起玩的時候,她總是搖頭拒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曉彤具有輕微的社會交往障礙,內(nèi)心比較自卑,雖然內(nèi)心渴望與同學們一起玩耍,但是又擔心自己太笨拙成為同學們的負擔,影響了其他同學玩耍的心情。針對曉彤的這種心理發(fā)展情況,班主任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一起參加比較簡單的游戲活動,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游戲,但是告訴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最關鍵的并不是輸贏,而是能夠在游戲中交到朋友,獲得快樂。在集體活動中,班主任和同學們都會鼓勵曉彤積極參加,并給曉彤以鼓勵和支持,在曉彤不會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同伴都會主動幫忙。參與集體游戲活動,讓曉彤感受到了來自同學與班主任的關注與鼓勵,樹立了與他人交往、互動的自信,幫助曉彤增加了社交的勇氣,走出了心理的陰霾。
對小學生來說,學校和家庭是最為主要的活動場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不能單單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更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只有班主任和家長有效溝通,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開展。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會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xiàn)情況、當前存在的問題等內(nèi)容告知家長,使家長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狀態(tài),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班主任從家長處獲知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以及家長發(fā)現(xiàn)的一些小問題,可以幫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當下班主任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這就要求班主任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析揣摩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