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麟鵬,陳 超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胡麟鵬、陸佳雯、劉肼毅、邵雨琪四名運動員獲得了參加第十四屆全運會的參賽資格,為了備戰(zhàn)全運會,進入賽前訓練時期后,四名運動員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相應訓練。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在賽前訓練過程中面臨著競技能力水平提升與穩(wěn)定的雙重問題,進入全運會賽前訓練之后,運動員的訓練科學性以及實效性如何,將決定著運動員能否保持高水平競技能力,能否在全運會中實現成績的突破。據此,如何通過科學的賽前訓練安排,促使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競技能力高水平水平發(fā)展,保持現有競技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實現突破與提升,是跳高教練員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體育科研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問題。
研究以“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訓練”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進行檢索,查閱國家圖書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有關跳高訓練的書籍,對以上資料進行整理后進行歸納分析。
研究人員分別到現役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胡麟鵬、陸佳雯、劉肼毅、邵雨琪所在訓練隊進行調查,收集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訓練計劃、負荷、方法、手段等資料,為研究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訓練安排提供詳實的訓練素材。
通過訪談高水平跳高教練員,了解相關教練員對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訓練安排的見解及思想。重點訪談本研究所涉及運動員的教練員,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教練員的幫助下理清研究思路。據此總結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訓練安排規(guī)律。
運用EXCLE對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訓練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統(tǒng)計訓練內容安排詳細比、訓練負荷強度、負荷量,為該研究撰寫相關內容提供數據支撐。
表1 訓練階段劃分及主要任務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備戰(zhàn)第十四屆全運會期間,通過參加2021年7月16日的大學生冠軍賽檢驗運動狀態(tài)、檢查競技能力短板,并以此次比賽為起點展開備戰(zhàn)第十四屆全運會的訓練工作。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備戰(zhàn)第十四屆全運會賽前訓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訓練階段是7月19日-8月21日,這一階段的主要訓練任務是全面提高基礎運動能力,使基礎運動能力向專項運動能力方向轉化。第二個訓練階段是8月23日-9月11日,這一階段的主要訓練任務是提高優(yōu)秀跳高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第三個訓練階段是9月13日-9月20日,這一階段的主要訓練任務是調整訓練內容,培養(yǎng)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tài)。
3.2.1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力量訓練占比情況
通過分析圖一數據可知,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第一階段力量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45%,第二階段力量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50%,第三階段力量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40%,第二階段力量訓練占比最高,第三階段占比最低,如此安排訓練意在通過第二階段力量訓練提升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專項力量水平,第三階段較少力量訓練比例有助于預防疲勞和傷病的發(fā)生。在身體各部位力量訓練中,下肢力量訓練占比最高,軀干和全身力量訓練占比基本相同。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備戰(zhàn)全運會賽前訓練期間以下肢力量訓練為主,這與跳高專項競技需求有直接關系,三個階段下肢力量訓練占比在55%-65%之間,通過大比例的下肢力量訓練提升其跳躍能力。
圖一 力量訓練占整體訓練比例及身體各部位力量訓練占比
3.2.2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力量訓練方案
表2 賽前力量訓練方案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在備戰(zhàn)全運會賽前訓練的三個階段中,下肢力量訓練較為豐富,其中以負重類練習、跳躍類練習為主。第一階段下肢力量訓練以負重半蹲和坐蹲為主,第二階段安排了大量的跳躍練習進一步提升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水平,第三階段下肢力量訓練以小強度跳躍練習為主、中等強度負重練習為輔助。軀干和全身力量訓練內容較為集中,且訓練手段較少。
3.3.1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力量訓練占比情況
通過分析圖二數據可知,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第一階段速度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35%,第二階段速度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30%,第三階段速度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25%,賽前第一階段速度訓練占比最高,隨著比賽的臨近速度訓練占比逐漸減少。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訓練以最大速度訓練為主,速度耐力訓練占比較少,賽前最后一個階段安排了100%最大速度訓練,沒有安排速度耐力訓練,如此安排意在防止速度耐力訓練造成運動員身體疲勞,大比例最大速度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運動員最大速度能力的良好狀態(tài)。
圖二 速度訓練占整體訓練比例及最大速度、速度耐力訓練占比
3.3.2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速度訓練方案
表3 賽前速度訓練方案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最大速度訓練內主要包括直道計時跑、彎道加速跑、全程助跑起跳三種,速度耐力訓練主要包括2000米計時跑、150米計時跑兩種。賽前第一階段最大速度訓練內容以直道最大速度訓練、全程助跑最大速度訓練為主,第二階段訓練主要包括短距離直道加速跑、彎道加速跑,這一階段速度訓練更加貼近跳高專項特征及競技能力需求。第三階段沒有安排速度耐力訓練,以短距離最大速度訓練為主。
3.4.1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技術練占比情況
通過分析圖三數據可知,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第一階段技術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20%,第二階段技術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20%,第三階段技術訓練占整體訓練的比例為35%,賽前第三階段技術訓練占比最高,隨著比賽的臨近技術訓練占比逐漸增加。賽前三個階段完整技術訓練占比逐漸增多,分解技術占比逐漸減少。賽前第一階段分解技術訓練占比較高,此階段分階段技術訓練主要提高運動員助跑起跳能力,第三個階段完整技術訓練占比較高,安排大量完整跳高技術培養(yǎng)運動員良好的肌肉本體感覺,使其以更好的桿上技術完成練習。
圖三 技術訓練占整體訓練比例及完整、分解技術訓練占比
3.4.2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技術訓練方案
表4 賽前技術訓練方案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第一階段完整技術訓練內容包括短程跳板過桿、短程過桿、中低強度全程過桿,分解技術包括全程助跑起跳觸高。這一階段訓練主要提高運動員跳高技術的合理性及實效性。第二階段完整技術訓練內容包括全程過桿、全程跳板過桿,分解技術包括全程助跑起跳觸高、全程助跑上墊。這一階段訓練更加偏重于全程過桿能力的訓練,意在提高運動員全程過桿技術。通過大量分解技術聯系培養(yǎng)運動員準確性強、實效性高的助跑能力。第三階段主要完整技術訓練內容包括全程過桿,分解技術包括全程助跑起跳觸高、全程助跑上墊。這一階段將技術訓練安排在上午,結合比賽時間安排全程過桿練習,使運動員適應比賽節(jié)奏,更高的培養(yǎng)其最佳競技能力狀態(tài)。
我國優(yōu)秀女子跳高運動員賽前力量訓練主要包括下肢、軀干和全身爆發(fā)力三個方面,上肢力量訓練占比較小,隨著比賽的臨近,采用負荷更小、更具專項性特征的力量手段組織訓練。賽前速度訓練內容以最大速度、速度耐力、速度節(jié)奏訓練為主,按照提升運動員最大速度能力、提升體能儲備、預防身體疲勞的原則安排速度訓練內容。賽前完整技術訓練占比逐漸遞增,分解技術訓練占比逐漸遞減,通過全程助跑起跳觸高培養(yǎng)運動員助跑能力,通過全程過桿訓練培養(yǎng)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tài)及參賽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