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納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膽囊結石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已達7%~10%,60歲以上老年人發(fā)病率在30%以上。因此,做好膽囊結石的防治很重要。
本病臨床表現(xiàn)癥狀取決于結石的大小、部位及有無阻塞和炎癥等。約有50%的膽囊結石患者終身無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xiàn)為:
消化不良 大多數(shù)患者在進食后,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后,出現(xiàn)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飽脹不適,常伴暖氣、呃逆等,易被誤診為胃病。
膽絞痛 當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膽囊收縮,或睡眠時體位改變,結石移位并嵌頓于膽囊壺腹部或頸部,導致膽汁排空受阻、膽囊內壓升高、膽囊強力收縮而發(fā)生陣發(fā)性絞痛。疼痛位于上腹和右上腹部,多伴惡心嘔吐,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
需提醒的是,膽囊結石如不進行及時的治療,還可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如急性膽囊炎,由膽囊結石阻塞膽囊管口再加感染引起;膽囊癌,膽囊結石患者出現(xiàn)膽囊癌的風險高于常人。因此,建議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進展。
膽囊結石的發(fā)生一方面與生活習慣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人體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尤其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群更易發(fā)?。?/p>
肥胖 此類人群多喜歡吃肉等高膽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這類食物會使血液和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增高,膽汁中過高的膽固醇就容易析出、沉淀、結晶形成膽囊結石。
女性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膽固醇分泌量增加,膽汁酸分泌減少,膽固醇容易飽和而沉淀形成結石;同時異常分泌的雌激素會使膽囊收縮功能紊亂,造成膽汁排放延緩,膽汁淤積在膽囊內,也會促使膽囊結石的發(fā)生。
孕婦 女性懷孕后,體內各種代謝都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為懷孕、分娩和哺乳做準備。其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明顯提高,膽固醇增高就容易引起膽囊結石。妊娠后期,腹壓增大,腹腔器官受擠壓,使膽汁排出不暢,也是其易發(fā)生膽囊結石的原因。
40歲 這個年齡開始人就逐漸走向衰老,生活習慣和身體功能也會出現(xiàn)一些變化,如體力活動減少、身體開始發(fā)胖、膽囊收縮功能減弱、膽汁易滯留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容易引發(fā)膽囊結石。
本病的治療要視患者的病情而定。沒有明顯癥狀的患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定期復查即可。對癥狀明顯的患者,可通過藥物、手術等方法進行治療。目前臨床上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膽囊切除術。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膽囊結石患者,應當考慮手術切除膽囊:
1.50歲以上患者或患有膽囊結石超過5年,結石長時間刺激膽囊黏膜可繼發(fā)膽囊癌。
2.合并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患者一旦膽囊炎急性發(fā)作,保守治療成功的機會很小,而且病情進展迅速,出現(xiàn)膽囊壞疽、穿孔的比例遠遠高于普通人。
3.結石大于2cm的患者,與膽囊的癌變關系密切。
4.充滿型膽囊結石,因為即便不切除膽囊,膽囊也已經沒有了功能。
5.萎縮膽囊,萎縮的膽囊不但沒有功能,而且容易繼發(fā)膽囊癌。
6.反復發(fā)作膽囊炎的患者。
針對膽囊結石,主要可通過生活方式的管理降低發(fā)病的可能。
1.規(guī)律飲食,按時吃飯,適當運動,維持正常的體重。
2.盡可能均衡飲食,保證蔬菜、水果、粗糧等含膳食纖維豐富食物的足量攝入。合理攝入膽固醇、脂肪等物質。
3.充足飲水,出現(xiàn)其他肝、膽疾病應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