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艷
(湖州師范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與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毕鄼C誘導就是要通過師生的不斷對話來實現(xiàn)。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對話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師了解學生,把控教學目標的最好的手段,課堂提問是課堂上非常常見的,雖然每個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提問,但是提問的效果確是不徑相同,提問是一種藝術(shù),那么怎么利用提問這種方式更巧妙地達到課程地三維目標,下面結(jié)合于永正老師地課堂實例來具體談?wù)勊侨绾伟盐仗釂柕摹岸取?,而使課堂有張有弛、精彩紛呈,一線教師也可以得到諸多啟示。
于永正老師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個春秋轉(zhuǎn)眼即逝,總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白走一回?!彼运麑⑺吷男难挤瞰I在講臺上,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努力認真?zhèn)湔n,大到一個單元,或者是一篇課文,小到斟酌每一堂課的提問。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人的高度,正是他這種態(tài)度,才決定了他在小學語文上的高度。他在教學《狐假虎威》是這樣體現(xiàn)的。
片段呈現(xiàn)
師:請看課后第二題(出示小黑板)
讀讀下面詞語,并用帶點的詞造句
尋找 骨碌 逮住 一愣 管理 違抗
東張希望 半信半疑 神氣活現(xiàn) 狐假虎威
師:誰來讀一下?
(指名讀,齊讀)
師:先看看“尋找”在 哪一句話里,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
師:大家注意,我說上半句,看誰接著說下半句,要求用上“尋找”這個詞?!诿艿纳掷?,有一個獵人……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個獵人在尋找食物。
師:他餓了么?(笑聲)“食”改成什么字?相信你會想出來的。
生:(改正)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個獵人正在尋找食物。
師:看!腦子多靈活!再聽。不過,這次要求大家不說尋找食物?!诿艿纳掷?,有一只小鹿……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正在尋找它的媽媽。
師:它跑丟了,是嗎?找到了沒有?接著往下說。
生:它找呀,找呀,終于找到了。
師:找到就好了,我們放心了。(笑聲)還可以找別人的嗎?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口渴了,到處尋找小河。
師:好的。請看于老師在干什么?誰能用上“尋找”說一句話?
生:于老師寫錯了一個字,想用橡皮擦,可是橡皮不見了,他到處尋找也沒有找到。
(師做尋找橡皮狀,邊找邊說:“我的橡皮怎么不翼而飛了?”)
師:說得真好!——大家再看看“管理”這個詞在哪句話里。
生:(讀)“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你們百獸……”
師:咱們班張明是干什么得,知道么?
生:張明同學是我們班的圖書管理員,是管理圖書的。
師:你們家長干什么工作?
(生紛紛舉手說,其中有一生說他媽媽當會計)
師:你媽媽當會計是管理什么的,知道么?說說試試
生:我媽媽在雜品公司當會計,她是管理……
師:有知道的嗎?——我告訴大家,是管理財務(wù)的。(板書:財務(wù)。又一生說他爸爸是交通警察。)
師: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么?
生:管理交通的。
師:能不能根據(jù)你家長的工作,用上“管理”說一句話?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師:好,“管理”這個詞用上了?!l接著說?
生:我爸爸在路燈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燈的
師:這項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燈不亮就找你爸爸。(笑聲)
生:我爸爸在監(jiān)獄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笑聲)
師:告訴你爸爸,要時刻提高警惕,別讓犯人跑了。(笑聲)現(xiàn)在請把作業(yè)本拿出來,用“尋找”“管理”各寫一句話。有沒有困難?對了,能寫幾句話更好。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尋找”“管理”兩個詞語,于老師不是像傳統(tǒng)教師那樣,在教詞語的時候直接會提問,能夠給這個詞語造一個句子么?而是通過不斷地提問,一共11個提問,不斷引導,先確保學生理解詞語后,再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造句,并且在造句的時候,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造句。比如:“我們班張明時干什么的,知道么?你們家長是干什么的?通過在生活運用中來掌握、鞏固詞語。我們可以看到于老師在設(shè)計問題時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正是這些細節(jié)處彰顯的態(tài)度,才成就了他在教學上的高度。
提問的廣度指的是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能夠讓不同基礎(chǔ)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所以教師就不能隨心所欲的提問,應(yīng)該將自己的問題分為不同的類型??梢苑譃榛镜拿枋鲂詥栴},比如“是否“一類的問題;分析型;比較性,創(chuàng)造性等問題。不同的類型的問題針對不同基礎(chǔ)的學生。
師:這課的生字比較多,同位的互相讀讀聽聽,看誰預習得好,讀得準,都認得。(同位的互相讀給對方聽,互相糾正)師:請班長讀一讀。(師指生字,班長讀,讀得很正確)不愧是班長。誰再讀?(對班長耳語一番,由他指定幾位同學讀,無一錯誤)預習得真好,每課都能這樣預習嗎?生:老師說,您要給我們上課,所以要求我們好好預習。師: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為你把“好好”說得特別實在,特別重。(笑聲)生:我們平時也是這樣預習的,都是“好好預習”的,當然這次更認真一點。(笑聲)師:實話實說。如果我是你們中的一員,我也會像你們一樣比平常多讀幾遍。為什么?為了給班級爭光,為了讓于老師滿意呀!養(yǎng)成預習這個習慣非常好。課文讀得怎么樣?生:我能流利地讀下來了。(該生是男同學)師:那我就請你,你再邀請兩位同學一起讀讀課文,好嗎?(該生邀請了兩位男同學)師:你不能都請男生,也要給女同學一次機會嘛。再換一位女同學?!蹅儾粨Q了,再增加一位女同學好嗎?(該生又請一位女生。老師為他們做了分工,四人一起把全文從頭至尾讀了一遍。個別讀得不好的地方,做了糾正,有些句子還領(lǐng)讀了一下。)初讀課文很實在于老師在《梅蘭芳學藝》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誰愿意讀第一自然段?許多小朋友不舉手,大概心里沒有把握,是吧?沒關(guān)系,那就再練一練。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好。誰愿意讀?我想把這個機會給一位不舉手的。(向一位女生)請你站起來。你怎么不舉手?
生:害怕(聲音有些發(fā)顫)
師: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有些害怕(生會心的笑了)你現(xiàn)在勇敢看一看臺下聽課的老師,看一看周圍的同學,再看一看于老師(生環(huán)顧四周)好的。我看你呀,還是比較勇敢的嘛。
生:還是有些害怕。(笑聲)
師:深呼吸,再深呼吸。——好些了吧
生:好一些。
師:有老師和同學們?yōu)槟銚窝懿荒馨训谝欢巫x一讀?
生:能。
師:好,試一試,錯了也不要緊。
(生讀,尚好)
師:看看,多好哇!每一個錯字!掌聲鼓勵!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上,很多教師傾向?qū)Τ煽儽容^好的學生提問,對于一些基礎(chǔ)差的,老師連問題都懶得問,直接是放棄的對象。更不用說在公開課上,一些教師為了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流暢,一節(jié)課就會專門對那幾個指定的人提問。對于目前的班級授課制來說,這是在犧牲大多數(shù)人的學習權(quán)力。柳斌先生強調(diào)指出:“素質(zhì)教育的第一要義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庇诶蠋煟紫戎付税嚅L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有目的的,接下來為下面的進程做了鋪墊,班長讀后,于老師趕緊和班長耳語,讓班長推薦幾位學生讀,于老師是考慮到對班上同學不熟悉,不知道學生的基礎(chǔ)如何,但是又希望更多的學生有回答得機會,就通過班長這個中介,后面又叫了其他男生,然后又請了幾位女生。讀的環(huán)節(jié)很簡單,所以于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很多同學都發(fā)言,從而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面的內(nèi)容做鋪墊。在第二個片段中,像這種膽小,不敢舉手的學生其實很難有發(fā)言的機會,是老師常常會忽視的群體,但是于老師卻專門為這一類群體提供機會,并且發(fā)言前的鼓勵以及發(fā)言后的評價,都體現(xiàn)了于老師心系每一位學生。班級授課制有其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大程度照顧到每一位同學,但是可以通過提問的廣度來盡可能的彌補班級授課制照顧學生不全面的缺點。
提問的梯度是指,教師應(yīng)該要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或“分層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而達到 教學目標。而不是將一個大的問題直接拋給學生。提問的分層式在于老師《梅蘭芳學藝》教學中能夠有很好的體現(xiàn)。
片段呈現(xiàn):
師:誰愿意讀第一自然段?許多小朋友不舉手,大概心里沒有把握,是吧?沒關(guān)系,那就再練一練。
(生讀)
師:真棒!一遍比一遍好。誰也不可能練一兩遍就把課文讀好,必須多 練習。
師:請大家再把第一段讀一讀,這次要求高了,看誰讀得像說話一樣自然(說完,示范讀第一句)要慢一些,當然也不要太慢。
(生自由練讀。后又請幾位學生讀,在師指導和鼓勵下,一個比一個讀得自然)
師:誰能把第一段的意思通過表情和讀得語氣。語調(diào)表現(xiàn)出來?這個要求更高了,試試看。
生:(讀)梅蘭芳小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
(該生晃著腦袋,皺著眉頭,讀出了師傅瞧不上梅蘭芳的語調(diào))
師:看他的表情、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他對師傅說的話的意思完全理解了?!l愿意跟他比賽?
(又一生讀,語氣、語調(diào)、表情更好,師予以充分肯定)
師:第一段會背的舉手!(多數(shù)學生舉手)背的時候,能不能加上動作?這會兒,要求又高了。大家站起來背背看。
師:真好!老師也背背好嗎?
于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由淺到深,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讀正確,到讀自然、到加表情,語調(diào)讀,再到會背,通過設(shè)置的四個問題,“以讀代講”的方式,對朗讀的要求逐層提高,朗讀訓練的層次顯而易見,“以讀”為本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