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先
(昭通市第一中學 云南 昭通 657000)
本文重在探討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與方法,但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對高中教育的特點及高中學生學習特點進行闡述,因為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高中教育的特點及高中生學習特點息息相關。
現(xiàn)階段高中課程教學內(nèi)容之間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明顯,高中課程內(nèi)容的綜合性日趨增強。在針對當下高中課程的學習,學生要發(fā)現(xiàn)并解決一個疑難問題,往往需要綜合多學科的知識,用單一思維、單一方法、單一知識來學習高中課程是很難達成學習目標的。
與初中課程相比,高中課程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比初中課程明顯增強,課程知識以相關學科基礎理論為總體框架,結(jié)合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一定邏輯關系編制而成。每個知識體系系統(tǒng)而特點鮮明,不同知識體系之間往往存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特點。
針對高中學生評價體制和方式尚在改革之中,但不可置疑的是高中升學考試是針對高中生評價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的高中學校、教師會在課程內(nèi)容的取與舍,教學進度、時間的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不自覺的以服務高考為基本的立足點。
就學習學科知識及學科能力要求來說,高中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能承上啟下地培養(yǎng)出適應高等教育的學生。因此,高中課程學習對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批判精神、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當前,國家針對教育教學的改革永遠在路上。根據(jù)高中新課程、新理念要求,為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目標,高中教師的授課方式在不斷調(diào)整。教育教學過程更加精煉、放手和宏觀。高中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活動中自主參與、自我管控,自我反思,自我搜集并歸納處理信息等自主能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高中學生的學習效果。
高中階段的課程特點及對高中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得高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其高中學習產(chǎn)生很大影響。高中生需要明確學習動機及學習目標,養(yǎng)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合理的調(diào)適自我情緒情感的能力,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有理想、有信心,具備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等。
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直接落實到具體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尤其是預習、聽課、復習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聽課習慣、復習習慣才能提高預習效果,收獲聽課質(zhì)量,加深復習深度。
對于學習新知識來說,預習是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預習能讓學習者對新知識留下第一印象,從而帶著一定的目的去聽課,使聽課過程更加從容。此外,預習往往會讓學習者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會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胸有成竹,充滿信心。
3.1.1 預習時間
預習的目的主要是服務于聽課,使聽課過程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預習一定須在教師新課授課前進行。高中課程綜合性、系統(tǒng)性強,涵蓋面廣,與初中課程相比,難度大大提升,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高,因此學生需要留足時間進行預習,不能簡單瀏覽,最好在新課學習前一至三天進行充分預習。
3.1.2 預習過程
從對每一新知識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來看,預習通常需要在新課上課前一到三天內(nèi)將新課程內(nèi)容預習一遍。預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先力求自主獨立思考并盡量解決疑難,對該疑難問題進行重點標注。在預習過程中,要勤于思考,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教材知識的簡單瀏覽和識記,需要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嘗試解決問題,通過有效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標注問題。
3.1.3 預習結(jié)果
通過預習,學生要能對教材課后的部分題目進行解答。預習的更好要求是能夠通過預習,找準新課難點,新課三維目標,甚至弄清楚新課在整個章節(jié),甚至整本書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新課學習能讓自己得到那些方面的提升。
聽課是新課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關鍵。教師每一堂課的教學轉(zhuǎn)瞬即逝,科學、高效的聽課能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以下所列舉的一些方式和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些關于聽課的有效借鑒。
3.2.1 緊跟課堂教學節(jié)奏,不掉隊,不偏離教學主線。
由于高中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因此很多教師在教授新課前往往圍繞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提前設計教學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一般情況是循序漸地進推進并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由于學生課前預習效果良好,導致教師在教授新課時,其自我感覺良好,有種輕車就熟的感覺,隨著教學的推進就會失去耐心,導致聽課偏離教學主線。無論課前預習效果如何,在聽課過程中均應有耐心,不驕不躁,穩(wěn)妥的學習和消化新課學習過程中的所有知識。
3.2.2 聽課過程中積極有效的參與。
在教師講授新課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與教師進行語言互動、眼神交流,能在第一時間向教師反饋自己的聽課效果,促進教師針對學生反饋及時調(diào)整或強化講解,使學生聽課能有效收獲。另外,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做到“有效”,“真參與”而非“假參與”。參與教學活動中需要有效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而非咿咿呀呀的“大合唱”,聽課者提出的想法要有可思考性,可探究性,最好能耐人尋味和啟發(fā)別人,如果不假思索的迎合課堂,造成課堂中的“假熱鬧”,這樣的聽課會使學習者的收獲大打折扣。
3.2.3 聽課需要“抓好重點”
一堂課的時間雖然是有限的四十多分鐘,但是教師也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師的教學設計所針對的是一個班級的所有學生共有的一般認知水平或一般認知規(guī)律,對于學生個體而言這種教學設計并不具有普適性,因此就要求學習者“抓好重點”。這里的“抓好重點”并非放棄或者不聽一部分課程的意思,而是明確目標,抓關鍵點。。只有帶著目標,帶著疑問,選擇性地重點吸收重難點知識,才能使我們的聽課有的放矢,高效有收獲。
3.2.4 科學合理地記錄筆記
學生做筆記的目的是服務于課后的消化和理解,科學合理地做好課堂筆記能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課堂筆記的記錄要注意度的把握,部分學生在課堂筆記記錄過程中記錄過度,凡是教師講授的、教師黑板上所板書的,只要能記錄,便應有盡有,完全記錄,這樣的課堂筆記記錄方式往往會極大的影響學生聽課效果。筆記的記錄需要有效,不是簡單記錄教師授課過程中的講解,簡單抄錄板書。課堂筆記的記錄,需要聽課者有重點、語言記錄簡潔,重點記錄解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要點,并不是記錄教師講授的每一句話。學生記錄筆記時需要做到眼、腦、手、心一體互動。
3.2.5 課后小結(jié)與升華
下課鈴響后,作為課堂教學來說,該節(jié)課已結(jié)束,但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習來說,其實課堂還差一個完美的句號,需要學習者為意猶未盡的課堂學習畫上完美句號。第一,簡單回顧一下本堂課的教學過程,想一想本節(jié)課教師教授了那些知識,重點講解的知識有哪些,自己在那些方面有收獲。第二,對聽課過程中所標注的疑難問題進行反思,試圖再次利用教師在課堂中所采取的方法進行解答和思考,如果仍然無法解答疑問,需要向同學和老師及時請教,不留學習的“后患”。
只有做好溫故方可知新,遺忘是人的天性,學習者對知識的遺忘也是如此。學生只有科學合理的復習,才能記牢舊知識、舊方法,并最終轉(zhuǎn)化為學生永久的能力。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知識復習事宜。
3.3.1 科學合理的把握復習時間和復習頻率
(1)復習時間及時。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提出“遺忘曲線”,根據(jù)該“遺忘曲線”規(guī)律,對舊事物的遺忘其趨勢是呈現(xiàn)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特點。因此,學生課后對課堂中所學知識的復習應把握“及時性”的原則。
(2)把握好復習的頻率。學生需要對舊知識進行循環(huán)復習法,當日所學習的知識當日復習,之后主要還需要通過階段復習,章節(jié)復習,考前復習等反復的對舊知識溫故,通過這樣的反復復習能讓學生高頻率的回顧舊知識,最終達到減少遺忘或者真正內(nèi)化為能力的目的。
3.3.2 把握好復習手段。
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包括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復習和對基本能力的復習。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復習是復習的基礎,也是復習的第一步,沒有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復習,對能力的復習就是空談。
(1)針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復習手段。學生可以通過再次識記的方法回顧和翻閱教材、筆記,再次回顧自己做過的相關試題,通過這樣的溫故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復習目的。
(2)對已掌握學習能力的復習手段??赏ㄟ^解答相關已學知識所對應的試題來回顧解答能力。最好的手段是解答所需復習知識點所對應的問題,尤其是以往做錯的題目以及當時存疑的題目。這也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整理屬于自己的錯題本,以加深印象和為復習所需。
(3)在復習過程中注意歸納與對比。
與初中課程相比,高中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面廣,能力要求高,因此只有在復習過程中利用好歸納和對比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復習效率,事半功倍。在復習到同類或者同體系的知識時,學生可以歸納整合知識,舉一反三,找出共性,把握知識規(guī)律,從而高效完成復習。對于一些相互關聯(lián)但有一定差異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進行復習,通過對比找出差異和共性,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復習效率,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總之,高中課程與學生學習的特殊性,要求高中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方式也很多,適合自己的好習慣及好習慣養(yǎng)成方式才是最好的。但需要特別提出的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時間,養(yǎng)成后更需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