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云飛 鐘萬金 周先建 周勇岐[兆豐華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2006年6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中央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通知,風險管理被正式引入企業(yè)的日常管理中。
2018年8月,我國暴發(fā)非洲豬瘟疫情,根據2020年8月農業(yè)農村部辦公廳《非洲豬瘟常態(tài)化防控技術指南(試行版)》的要求,豬場紛紛組建各自的實驗室,開展非洲豬瘟病原檢測(qPCR)和抗體檢測項目。隨著豬場檢測室陸續(xù)投入使用,實驗室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逐漸顯露,尤其是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的頒布和實施,對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要求更加嚴格。
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是:收集風險源初始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風險管理的監(jiān)督與改進。
風險源自危害,由危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兩部分組成。筆者通過對實驗室資源、實驗檢測過程以及對實驗室的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提出了進行實驗室風險管理的具體辦法。保證實驗室檢測工作正常運行,風險管理是動態(tài)的過程,風險隨著社會進步、技術進步、人類發(fā)展的進程呈現不斷變化。風險管理貫穿于實驗室工作的全過程,隨著檢測方法的更新、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相關法規(guī)的變化,以及關于檢測技術的持續(xù)改進,風險管理體系應定期維護、不斷更新。
1.法律法規(guī)風險。根據法律法規(guī)變化的內容及時調整檢測方案及內容,確認檢測方法,避免因檢測方法等調整而產生不適用的結果。
2.資源風險。資源是實驗室運行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以下從人員、實驗室環(huán)境、內部設計、環(huán)境、儀器設備、檢測試劑盒等幾方面分析了風險的來源。
(1)人員風險。由專職人員負責生物安全、消毒等日常工作,若落實不到位、結果不確實,則不能保證檢測環(huán)境正常。實驗室應具有相應的專職檢測技術人員,檢測過程防止交叉污染,否則可導致結果異常。檢測人員應具有獸醫(yī)、生物或者相關專業(yè)的學習背景。
專業(yè)知識不對口可能會導致無法正確理解專業(yè)知識,不能正確處理遇到的各種情況。要定期開展檢測工作培訓和生物安全培訓,若長期不接受新知識和技能培訓會導致知識不全面,工作出現異常情況不能及時處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yè)操守、責任意識和生物安全防范意識,能夠嚴格遵守實驗室各項規(guī)章制度。工作人員一旦疏忽大意會直接影響監(jiān)測結果,可能導致實驗室污染,檢測結果不可信。外來人員嚴禁隨意進出,如進入實驗室須有負責人陪同并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外源性污染。
(2)實驗室設計風險。實驗室設計應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具體內容為:凈高不低于2.6米,實驗室應有專用的通風系統(tǒng),若通風異常,易導致灰塵聚集。門口處設換衣裝置,防止實驗室交叉污染;實驗室地面應采用無縫的防滑、耐腐蝕材料鋪設,防止地面不易清理,衛(wèi)生不易清潔;踢腳板與墻面齊平,并與地面為一整體,易于清潔消毒,方便清潔衛(wèi)生;墻面、頂棚的材料應光滑防水,易于清洗消毒、耐消毒劑的侵蝕、耐擦洗、不起塵、不開裂,方便衛(wèi)生的清潔;設置防蚊蟲紗窗,防止外界的感染。
(3)設施與環(huán)境風險。實驗臺應牢固,適合工作需要且便于操作和清潔;臺面應防水、耐腐蝕,保證實驗正常開展。實驗室應安裝空調設備,能夠控制溫濕度,避免實驗室溫度異常,超出實驗條件,導致檢測結果異常。實驗室內應保證適當亮度的工作照明,避免反光和強光,能夠正確觀察相關結果。
(4)儀器設備風險。根據實驗室檢測的具體內容,配置不同的檢測設備。
病原學檢測:微量移液器(不同規(guī)格)、冰箱、離心機(適合2毫升離心管,轉速12000轉)、微型離心機(用于PCR管離心)、水浴鍋、組織勻漿機、熒光PCR儀、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儀(選配)、高壓滅菌器、旋渦振蕩器等。使用前應核查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是否校準,pcr(聚合酶鏈式反應)儀定期使用內參品進行性能測試,生物安全柜,高壓滅菌器,離心機能否達到說明書的要求,設備定期進行核查,滅菌設備定期使用生物指示劑進行消毒效果確認,儀器使用后及時填寫使用記錄,定期維護。
血清學檢測:單道微量移液器(不同規(guī)格)、多道微量移液器、冰箱、溫箱、離心機(可使用2毫升離心管,轉速3000轉)、酶標儀、洗板機(備選)、高壓滅菌器、微量振蕩器等。酶標儀的工作狀態(tài),廠家提供的陰性、陽性樣品是否成立。
(5)檢測試劑盒使用中的風險。檢測試劑盒來源于正規(guī)生產廠家,靈敏度是否符合要求,質控品應符合要求,檢測試劑盒能否達到使用要求,最低檢出限是否符合檢測要求。
3.檢測過程風險。指實驗操作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符合操作規(guī)程或者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不到位,可能導致產生的各種危害。
(1)樣品處理。樣品處理未按規(guī)定,導致樣品污染;或者檢測無結果;是否在指定場所;是否能防止交叉污染。
(2)核酸提取。手動提取時防止交叉污染;確定是否在指定場所;自動提取儀工作狀況可能導致交叉污染。
(3)PCR擴增。要防止交叉污染,要嚴防擴增產物泄露;加樣過程嚴禁外溢,如有發(fā)生及時清理;指定工作場所,防止跨區(qū)域操作。
(4)ELSIA抗體檢測。嚴格執(zhí)行生產廠家提供的檢測方法,樣品稀釋時使用樣品稀釋液,不得使用其他液體,加樣后按規(guī)定時間孵育,不得擅自改變時間,洗版時每版洗滌5次,不得增加或隨意減少,加中止液后,及時讀數。完成檢測后認真清理,所用之物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5)原始記錄填寫。及時填寫記錄,按規(guī)定更改,完成的記錄及時歸檔。
(6)報告。根據原始記錄及時完成報告,建立報告編號,發(fā)放時填寫報告發(fā)放記錄。
4.管理風險。指實驗室在正常的運行中,由于管理原因導致的風險,主要表現在衛(wèi)生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人員進出管理以及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引起的風險因子。
(1)衛(wèi)生管理風險。日常衛(wèi)生清潔要按照實驗室制定的相關程序嚴格進行,注意清理用具要專門使用,不可用一件清理工具清理所有房間,以防交叉污染。
(2)生物安全管理風險。嚴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在指定場所和符合要求的設備內進行,明確人流方向、物流方向,人、物切勿隨意流動。
實驗室全面消毒管理與日常消毒管理結合,一旦檢出陽性陽樣品,應及時報告負責人,對樣品進行專人、專門設施進行管理,完成實驗后嚴格消毒。若檢測樣品中無陽性樣品,可按常規(guī)清理方式進行,檢驗后的樣品及時處理。實驗室的廢棄物處理前應密閉,陽性產物、內參品、擴增產物不得隨意開蓋、直接丟棄,擴增產物的處理應按廢棄物處理的有關規(guī)定嚴格執(zhí)行。
5.自檢風險。定期對進行上述資源進行檢查,并對檢測過程進行監(jiān)督,避免因管理原因而導致的實驗室無法開展正常工作。
1.技術性方法。包括排除、替換、降低、隔離、程序控制、保護、紀律申戒等7種控制方法。對上述風險源,通過強化制度建設,建立標準操作規(guī)程,完善儀器設備管理,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操作,制定應急預案等措施,編制相關編制記錄并及時填寫,加強對實驗室的監(jiān)督檢查。
2.建立管理制度包含的內容。包括人員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實驗室工作人員安全管理制度,檢驗用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維修保養(yǎng)制度,文件管理制度,檢驗測試結果復核管理制度,PCR實驗室日常管理規(guī)范、PCR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guī)定,清場管理制度等。
3.標準操作規(guī)程包含的內容。各實驗室應建立符合各自要求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筆者在實驗室走訪過程中,發(fā)現許多實驗室都根據廠家提供的操作說明進行操作,每個實驗室,各不相同。應該有針對性的編制對操作說明調整,以符合實際要求。示例如下:PCR實驗室標準操作規(guī)程,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備選),移液器使用標準操作規(guī)程,采樣及儲存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
根據標準操作規(guī)程編寫記錄,及時填寫記錄,方便溯源管理,及時發(fā)現問題。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實驗室無論大小,都需要配備必需的資源,這是實驗室正常運行的根本保障。在此基礎上,進行檢測過程,過程中對標準操作規(guī)程的執(zhí)行是實驗室運行的必要保障,實驗室同時還要進行生物安全,實驗室安全的管理,再通過定期進行自檢不斷總結之前的工作,提出下步工作的整改辦法,以實現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持續(xù)改進和提高,為保障正常豬場的生產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