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麗古麗?庫爾班
(昌吉學院 中語系,新疆 昌吉 831100)
我國是茶之鄉(xiāng),在茶產(chǎn)品傳遞與傳播中,凝聚豐富的茶文化信息,茶文化信息彰顯著藝術性、文化性、育人性。針對素質教育理念下,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教育思想,將茶文化思維融入到其中,可助力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使高校踐行素質教育理念,開展素質教育活動,使大學生從思政教育中既獲取自身成長、進步、發(fā)展的信息,也獲取茶文化思維及內(nèi)容,陶冶大學生情操,助力于大學生全面性發(fā)展,也彰顯高校思政教育踐行茶文化思維的意義性,促進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
思政教育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路徑之一,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認知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中都發(fā)揮重要的地位。但從當前思政教育現(xiàn)狀來看,存在一些教育的實踐問題,使高校思政教育質量不高。首先,思政教育的觀念陳舊,未能夠凸顯素質教育思想及思政育人性,這影響到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學習與認知。其次,思政教育缺乏育人性,教師在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中,大都依據(jù)書本,很少延伸思政教育內(nèi)容,包含文化內(nèi)容,這影響到大學生對思政教育信息的進一步深化。例如:在傳遞毛澤東思想中,未能夠與革命時期的文化相融合,這使大學生對毛澤東思想認知與理解不夠。同時,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力度也不足,使思政教育內(nèi)容存在匱乏,不利于大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再次,教師茶文化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教師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對茶文化的認知、理解以及掌握情況,直接影響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當前高校思政教師多為理論型教師,僅依照書本開展教學工作,并未積極融入茶文化,缺少對思政教師茶文化的系統(tǒng)培訓和學習,導致教師的茶文化素養(yǎng)以及文化應用能力,難以滿足思政教育需求。最后,思政教育的方法單一,未能夠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缺乏教學的互動與討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融入,這不利于大學生掌握思政信息,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不高。
針對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內(nèi)容、方式、觀念實踐局限、單一、落后的的問題,將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到其中,可優(yōu)化思政教育模式,促進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首先,針對思政教育觀念落后,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可依據(jù)茶文化融入到教育的根本性,促進思政教育的觀念轉變,使思政教育在茶文化的思維支持下,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及育人理念,發(fā)揮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性,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其次,思政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可在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引領下,推助思政教育與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融合,以現(xiàn)代化教育的手段,圍繞大學生發(fā)展需要,為大學生打造適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思政教育空間,大學生融入到其中,從中獲取較多的思政信息技茶文化信息。最后,促進思政教育內(nèi)容的豐富,以茶文化的融入,促進茶文化思想、思維、內(nèi)容、方式、活動等融入,開展茶道主義活動、泡茶活動等,使思政教育活動及內(nèi)容更為豐富,也拓寬大學生思政教育及文化信息面,從而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實踐的水平。
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瑰寶,其蘊含豐富的育人信息,保護修心養(yǎng)性信息、禮儀信息、利益觀信息、價值觀信息等。這些信息對個體的發(fā)展都具有引領與促進意義,凈化個體的身心,使個體向更為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思維,可提升大學生思想認知,健全大學生人格品質。例如:以思政教育平臺,開展泡茶活動,教師圍繞茶文化引領大學生思維與討論問題,大學生通過茶實踐、茶探討、茶認知,更好的了解茶文化的思維,也深化大學生對思政教育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又如,教師在思政教育中,開展茶文化主題活動,圍繞主題引領大學生探討茶中的利益關系,大學生通過探討可從中獲取茶的禮儀信息、修身養(yǎng)性信息,進而可幫助大學生健全人格品質,促進大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
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體系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其在新時代背景下,彰顯的育人性、藝術性、引領性,對人們大眾具有教化意義,應在時代發(fā)展進程中進行傳承與弘揚。而隨著我國國際貿(mào)易往來的頻繁,多國文化涌入我國,形成多元文化發(fā)展背景模式,一些人們思想出現(xiàn)變化,以“崇洋媚外”為其主思維,這不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基于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借助教育平臺,促進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到其中,可通過教育路徑,加強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深化大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使大學生自主踐行茶文化,促進茶文化在社會發(fā)展層面中推廣,進而實現(xiàn)茶文化的弘揚目的,同時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質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到其中,具有茶文化自身弘揚及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的意義。而思政教育踐行茶文化的思維,轉變教育的思維,可從思政教育的根本及源頭解決思政教育實踐不足的問題?;诖?,在茶文化思維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應重視思政教育思維的轉變,提升對茶文化的思維認知,從而茶文化的思維與思政教育融合,實現(xiàn)思政教育觀念的徹底轉變模式。首先,高校在多元文化發(fā)展視域下,立足于本土文化,明確本土文化傳承與傳遞的價值性,并依據(jù)學校的教育路徑,實現(xiàn)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例如:加強對茶文化的分析,明確茶文化的思維模式,促進茶文化思維落實到教育路徑中。其次,提升思政教育的認知,明確思政教育實踐的不足問題,以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到導向,實現(xiàn)茶文化的思維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進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模式及方法。最后,在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例如:以思政教育文化目標為導向,為茶文化的思維融入提供保障,進而實現(xiàn)茶文化與思政教育無縫銜接,也促進思政教育實現(xiàn)茶文化信息的弘揚。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茶文化的思維運用,可通過豐富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實現(xiàn)。以茶文化為導向,促進思政教育內(nèi)容的豐富,也實現(xiàn)多元內(nèi)容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推助思政教育內(nèi)容的開放性、共享性,進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質量。首先,以茶文化的思維為導向,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例如:在將毛澤東思想中,以革命文化融入為導向,挖掘延安紅色文化、上甘嶺革命文化等信息,為思政教育信息的傳達提供歷史文化背景,便于大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其次,以茶文化的思維為導向,重視生活信息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例如:針對大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缺乏的誠信問題,可以茶文化信息的講解為基點,引領大學生認知高尚的品格,使大學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精神境界,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最后,以茶文化的思維為導向,重視時代信息的融入,包含輿論信息、新聞信息等,圍繞茶文化的思維,開展主題活動,深化大學生對思政信息的認知與理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茶文化的思維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通過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手段,實現(xiàn)茶文化思維與思政教育無縫銜接,也凸顯思政教育茶文化弘揚與傳遞的根本作用?;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通過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方式及手段,促進多元教育方式的運用,融入茶文化信息,為大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思政教育平臺,進而促進大學生的發(fā)展,彰顯思政教育運用茶文化思維的價值。例如:在思政教育中茶文化思維的運用,其教育手段及方法的運用多元,包含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性教學、案例教學、導入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教師可促進多教學方法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為大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政教育活動,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學習能力。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可通過延伸思政教育的載體,實現(xiàn)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思維運用的價值。一方面,以茶文化的思維為導向,延伸課堂教學載體,開展多元的課外活動,包含采茶活動、茶文化討論活動、茶文化講座活動等,使大學生從多活動中認知茶文化,也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另一方面,高校依托于網(wǎng)絡平臺,促進茶文化與思政教育在網(wǎng)絡平臺中共享,為大學生構建網(wǎng)絡學習空間,滿足大學生獲取茶文化與思政教育信息的需求,進而也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大學生對茶文化的吸收與掌握,從而達到思政教育實踐的有效性模式。
為進一步提升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必須轉變思政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強化教師對學習,并將其積極引入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極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此高校思政教師必須充分認知這一點,做好自身茶文化的學習工作。思政教師可以借助教學之余,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平臺采集茶文化相關知識,不僅可以用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同時也是自身學習的有效方法。在思政教師獲取優(yōu)質的茶文化教育資源時,可以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共享給學生實現(xiàn)師生之間共同學習和進步。除此之外,高校應注重對思想政治教師展開茶文化專項培訓,增強思政教師對茶文化內(nèi)涵的解讀,并使其積極掌握茶文化精髓,將其運用于思政課堂教學,切實提升高校思政教師的茶文化素養(yǎng)與課堂教育能力。
為更好的發(fā)揮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思政教師應積極依托教育實踐,進一步發(fā)揮茶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效果,將茶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為學生學習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首先,在茶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定期組織校園觀影以及茶道表演活動,并發(fā)揮高校校園廣播以及思政教育網(wǎng)站的作用,廣泛宣傳茶文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茶文化的校園活動,在實踐參與過程中感悟茶文化的魅力,積極成為茶文化的當代弘揚者。其次,思政教師應倡導高校共同組建茶文化學術論壇,在該論壇中,師生之間可以交流探討茶文化分享茶文化的學習經(jīng)驗,解讀茶文化的深厚底蘊,促進學生在彼此的溝通交流中增強對茶文化的認知和解讀,繼而使茶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與行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依托高校社團等校園實踐活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播茶文化。可以由喜愛茶文化的學生群體共同組建茶文化社團,在社團主導下定期開展茶文化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等活動,促使茶文化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內(nèi)外教學,將茶文化滲透于大學生日常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有效培育學生茶文化素養(yǎng),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思維應用實踐,以茶文化的思維為基點,明確茶文化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點,促進茶文化的思維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體系,發(fā)揮思政文化育人、思維育人功能,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從而達到思政教育實踐的良好模式。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重視茶文化思維的運用與 融入,促進思政教育內(nèi)容、方法、形式的法豐富、創(chuàng)新、革新,進而彰顯茶文化的思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