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
(寧波財經學院 浙江 315175)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新聞傳播領域對于傳播現象、傳播活動和傳播規(guī)律的總的觀點與看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價值理念不僅僅體現在新聞傳播研究領域,還體現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等不同學科領域。[1]“全民記者”時代,人人皆可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掌上媒體”運用靈活的新時代大學青年,隨時都會成為輿論的制造者和引導者。學習并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助于新時代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沿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奮勇前行。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探索提供科學性的價值觀指引,這對引導學生遵循黨性原則,遵守政治規(guī)矩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內容主要有黨性原則、以人民為中心、遵守新聞客觀規(guī)律和正確的輿論觀等,這是無產階級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對新聞事業(yè)提出的科學的、正確的、發(fā)展的理論。[2]互聯網、掌上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傳媒類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基礎,在對掌握時代話語權的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教育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育人作用,體現在:
堅持黨性原則能幫助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始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從思想和理念上先入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礎性作用。
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輿論引導工作一直被視為中心工作,面對網絡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的大學生群體,只有主動使用網絡,必要時對其進行議程設置,面對網絡輿情事件做好危機預案,才能塑造風清氣正的大學校園網絡輿論體系。
在對大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教育方面,要培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近年來不斷爆出的“學生干部官本位意識濃烈”事件,是思政教育方面對大學生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在觀念塑造方面有所欠缺的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方針,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視對大學生進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教育。
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真實性原則教育貫穿大學生專業(y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努力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學習上容不得半點虛假,實踐中更離不開對真實本領的掌握。對人真誠、對事真實,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情感要求。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黨的政策宣傳和理論方針的課程學習,高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播思想,學生不僅要接受知識,還要提高認識和思想境界,時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動態(tài),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念觀點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學科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擴大了新聞傳播專業(yè)在課程思政范疇的界域,更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途徑。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依托,為促進兩者在融合方面的育人效果,應堅持如下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強調“學理性”的社會思想教育,要求在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讓學生能真切體會、真心踐行?!皩W理性”中的“理”指的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積累、創(chuàng)造,并經過實踐檢驗的思想和理論體系[3]。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教育要以黨性原則的標準要求學生的言行,提高政治覺悟,強化政治觀念,秉承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守政治的大旗,能夠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教育進一步嚴謹、嚴肅和嚴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理性應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政治性相統(tǒng)一,堅持政治高度自覺性,適時改進教學方法,探索教育模式,對有效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素質起到幫助作用,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教育意義。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中,對輿論引導和政治宣傳的重視是與生俱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觀念意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踐的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容和價值也在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豐富和發(fā)展,其教育理念和育人內涵也在不斷深化,尤其是網絡思政不斷強化的今天,大學生的言行舉止離不開把關人的監(jiān)督,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互相融合,吸收雙方的傳承性,互為借鑒進行創(chuàng)新,對豐富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內涵,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轉化創(chuàng)新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從價值理念上在倡導傳媒人要以唯物主義辯證觀的視角看待新聞報道和媒體宣傳工作,在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大背景下,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同時,要清醒認識到課堂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依托課堂教育來進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各類新聞信息時樹立理性看待現實和進行客觀思考的能力。就目前高校思政育人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課堂的實踐來看,學生在“學習”和“思辨”方面的結合不夠主動、認識較淺,這一思想建設的效果和成效并不突出。因此,要在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進課堂有清醒的認知基礎上,拓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通過各種移動或者網絡新聞媒體課程深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促進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善于思考和勤于辯證的眼光看待新聞信息和社會現象。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育人教育思想內涵豐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沃土,兩者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說過:“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毙聲r代下的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建設者,其價值觀正確與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人才強國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讓學生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闡釋力,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大學生理論自覺、信仰自覺,矯正思想價值觀念意義,保障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將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作為主陣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達,新媒體信息化高速發(fā)展,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和西方霸權主義威脅不減,意識形態(tài)領域,尤其是對青年一代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日益激烈復雜,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了政治信仰不堅定,立場陣地缺失、輿論話語極端等不良現象,賦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全新挑戰(zhàn)。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固有的政治性有助于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內容方面應堅持“思想統(tǒng)一性和方法多樣性”原則。思想上應樹立高度自覺的政治意識,堅定政治立場,時刻以主流政治話語體系為主導,宣講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課。
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本就有明顯的主客體互動性,師生互動的深度和廣度取決于師生對育人內涵認識的高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引導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首先從觀念體系塑造學生正確價值導向,在實踐應用中倡導學生真學真做。高校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優(yōu)先體驗者和最大受益人,已經能夠迅速便捷地通過網絡媒體獲取信息、表達觀點、傳播消息,現實的需要觸發(fā)思政教育教學的學科指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傳媒學子必備的科學觀點,教學融合責無旁貸。
“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的價值標準?!盵4]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對青年學生在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方面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明確表征之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幫助青年學生理解新聞內容、選擇新聞類別、評價新聞標準和傳播新聞理想時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學生圈層中的有效傳播,是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手段之一。[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第一要義——“愛國”,在對青年學生提出要求時是第一要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要義也是堅持黨性原則,這兩者在精神層面上的倡導和體現是相一致的。兩者的辯證統(tǒng)一再次驗證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必要性。價值觀教育不單單是青年學生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將價值體系落到實處、內化細化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是通過思政課進行輸出,思政課中包含著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任務,但是,僅靠思政課來進行馬克思主義的輸出,未免出現課程單一、教學枯燥、思想認識膚淺等問題,在此,筆者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際,試圖探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一直秉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屬性,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也離不開黨性教育的政治使命,教師教學要時刻和黨的理論方針、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影響和感染青年大學生,高校教師作為育人工作中進行黨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最重要的戰(zhàn)士,必須把講政治、講黨性貫穿于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性、黨性鍛煉的全過程,孕育濃厚的教學氛圍,為大學生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開辟重要渠道。
校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之時,也要找好政治站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校園宣傳平臺是大學生面對媒體社會的主要平臺?,F今的大學生一方面享受著利用網絡媒體帶來的各種信息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又普遍缺乏對信息的真假、好壞的是非辨別能力,網絡世界紛繁復雜,大學生一旦被錯誤的思想觀念所引導,會造成個人無法承擔的后果。因此,在開展校園宣傳活動時,需要首先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擁有較高的網絡素養(yǎng),提升網絡辨別力。
當前高校強調學生理論和實踐學習相結合,倡導學生多多參加社會實踐?,F實卻是很多的社會實踐面臨著敷衍了事、“只求蓋章”等現象,最后導致社會實踐成為學生走過場的學分任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強調大學生學理與實踐的求真原則。因此,鼓勵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撰寫真實感受的實踐報告,形成真實行動的成果展示,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真聽、真會、真感受的求真務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黨團班級建設中,學生干部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要首先從思想觀念教育抓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人民性的服務理念,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習培訓班”,是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干部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的重要途徑,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青年學生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和踐行者,進而帶動更多的大學生勇于自我革命、奮發(fā)務實進取,為我國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應有的力量。
綜上,促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夠將兩者育人的各自優(yōu)勢進行合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知和實踐;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掌握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鋪墊。誠然,高校思想政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教學路徑的探索過程中不妨從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著手,為網絡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力量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