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三陽,歐 娜,謝 玲,曾麗萍,湯永紅△
(1.南華大學衡陽醫(yī)學院附屬南華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湖南 衡陽 421000;2.衡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老年康復科,湖南 衡陽 421000)
癡呆的發(fā)生率隨著全球人口的老齡化逐年增多。2015年,全球約有4 700萬癡呆患者,預計2050年將達1.31億[1-2]。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進行性的認知障礙和行為異常的慢性疾病[3],其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占全部癡呆患者的50%~70%[4]。吞咽障礙是晚期AD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50%~75%[5],嚴重影響患者正常進食,從而增加了營養(yǎng)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的發(fā)生風險[6-7],其中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可直接導致患者死亡[8-9]。由于AD的病程呈持續(xù)性進展,吞咽障礙也不斷加重[10]。目前尚無治療AD的特效藥物[11],也無治療AD所致吞咽障礙的絕對有效方法[12]。AD及其吞咽困難的治療主要以改善癥狀、延緩病情進展為主要目的。吞咽障礙的康復治療主要以吞咽功能訓練為主,但對于伴有認知障礙的AD患者卻難以實施,因此研究一種新的治療方法顯得極為迫切。近年來,冰療法在治療各種原因?qū)е碌耐萄收系K方面取得了一定療效[13]。另外,低頻電刺激治療作為治療吞咽障礙的新方法,其療效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冰療法利用肌肉遇冷收縮的原理來強化吞咽反射[14],而低頻電刺激則是利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技術(shù)對肌肉進行重新訓練,其針對喉部肌肉進行功能性刺激,最終實現(xiàn)咽部肌肉正常收縮[15]。本研究探討了冰療法聯(lián)合低頻電刺激治療AD所致吞咽障礙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衡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住院的120例AD所致吞咽障礙患者,其中2例分別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及股骨頸骨折后轉(zhuǎn)科治療退出,2例因家屬中途放棄治療而強行退出,最終選取116例患者,年齡60~84歲,平均(73.84±4.67)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冰療法組(39例)、低頻電刺激組(38例)、聯(lián)合組(39例)。納入標準:(1)符合AD診斷標準;(2)年齡大于或等于60歲;(3)洼田飲水試驗為Ⅲ~Ⅴ級;(4)生命體征平穩(wěn);(5)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精神失?;蛞庾R障礙;(2)嚴重心、肝、腎疾??;(3)非AD導致的吞咽障礙。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冰療法組采用冰療法進行治療:將去除棉花后的棉簽木棒部分放入裝3 mL純凈水的試管中,然后垂直放入冰箱冷凍1~2 h,待棒冰形成,取出后用溫水沖刷試管外周,取出棒冰,放入患者咽部進行刺激,直至完全溶化,每天治療2次,每次5 min。低頻電刺激組采用德國Vocastim-Master吞咽言語治療儀進行咽部的低頻電刺激治療:將吞咽言語治療儀負極置于甲狀軟骨上,正極置于頸后平第7頸椎處,固定好后,調(diào)節(jié)儀器至T/R,即低頻刺激模式,脈沖時間為1 s,間歇時間為3.5 s。每天治療2次,每次20 min,2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聯(lián)合組則采用冰療法聯(lián)合低頻電刺激進行治療,先行冰療法,每天治療2次,每次5 min;間歇5 min后,再行低頻電刺激治療,每天2次,每次20 min。
1.2.2評價指標
1.2.2.1洼田飲水試驗評分 采用洼田飲水試驗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4周進行評分。患者取端坐位,觀察患者喝下30 mL溫開水所需要的時間和嗆咳情況。Ⅰ級(1分)為一次性順利地將水咽下;Ⅱ級(2分)為分2次以上才能將水咽下,且不嗆咳;Ⅲ級(3分)為一次性將水咽下,但有嗆咳;Ⅳ級(4分)為分2次以上才能將水咽下,且有嗆咳;Ⅴ級(5分)為頻繁嗆咳,不能將水全部咽下。
1.2.2.2臨床療效 在治療后4周進行療效判斷。治愈為無吞咽障礙,飲水試驗評判為Ⅰ級;顯效為吞咽障礙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判為Ⅱ級;無效為吞咽障礙改善不明顯,飲水試驗評判為Ⅲ級及以上。治愈與顯效均為有效。
1.2.2.3電視透視吞咽功能檢查(VFSS)評分 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4周采用VFSS評分評估患者吞咽功能。在X線透視下,囑患者依次服用由硫酸鋇(干粉)、水和米粉調(diào)成的混合物。服用時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則。在這個過程中對造影劑在口腔、咽喉、食管的推進移動情況進行評分。口腔期:0分為口腔內(nèi)食物僅能依靠重力作用進入咽部或從口唇流出;1分為僅能將食物形成零碎狀流入咽部,不能形成食團;2分為1次吞咽后不能把食物完全送入咽部;3分為1次吞咽后食物可完全送入咽喉。咽喉期:0分為吞咽反射表達不完全,喉不上抬,軟腭弓上抬不全;1分為大量食物殘渣存于會厭部;2分為有少量食物殘渣,經(jīng)多次吞咽可將殘渣全部送入咽喉下;3分為1次吞咽即可將食物全部送入咽喉下。食管期:0分為大量誤咽,無嗆咳;1分為大量誤咽,有嗆咳;2分為少量誤咽,無嗆咳;3分為少量誤咽,有嗆咳;4分為無誤咽。
1.2.2.4營養(yǎng)指標 在治療前及治療后2、4周分別抽取空腹時靜脈血標本5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內(nèi)。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血紅蛋白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Bio-Rad公司。采用雙縮脲法檢測血清總蛋白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操作嚴格遵循試劑盒操作說明書。
2.13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 治療前,3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聯(lián)合組治療后洼田飲水試驗評分低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冰療法組與低頻電刺激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分)
2.23組臨床療效比較 3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聯(lián)合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冰療法組與低頻電刺激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33組VF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3組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3組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聯(lián)合組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評分高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冰療法組與低頻電刺激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A.口腔期;B.咽喉期;C食管期。
2.43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3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3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聯(lián)合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冰療法組與低頻電刺激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AD是全球最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其中我國AD發(fā)生率約為4%[16]。AD除導致認知障礙外,晚期還會出現(xiàn)運動、精神、心理、語言和吞咽障礙。據(jù)統(tǒng)計,約75%的AD患者咽喉部肌群具有吞咽困難的電生理特征[17]。其中,重度AD患者中吞咽功能障礙發(fā)生率可高達70%[18],輕中度AD患者也可能出現(xiàn)吞咽障礙的亞臨床癥狀。吞咽障礙的發(fā)生不僅威脅著患者生命安全,也增加了家屬的照護負擔和家庭經(jīng)濟負擔,同時,用于AD患者的社會醫(yī)療保健成本也同步增加[19]。我國每年需支出約高達上萬億元的直接和間接費用用于AD研究與治療。目前,臨床上常使用吞咽功能訓練來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但是,該方法治療伴認知障礙的AD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20]。本研究首次將冰療法聯(lián)合低頻電刺激用于治療AD所致吞咽障礙患者,取得了一定療效。
低頻電刺激在眾多研究中被證明對吞咽障礙有一定療效[21-25]。由于電刺激技術(shù)的有效性和無創(chuàng)性等優(yōu)勢,目前已成為治療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的新方法[26-27],但其在AD所致吞咽障礙中的應用研究較少見。本研究所用到的吞咽言語治療儀是一種集康復鍛煉、臨床治療、診斷于一體的多功能儀器,主要用于治療吞咽障礙、失語和構(gòu)音障礙,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頻脈沖電流刺激失去神經(jīng)控制的肌肉神經(jīng)接頭,促進肌肉收縮,在防止肌肉萎縮的同時促進肌肉功能的恢復和重建。同時,低頻脈沖電流發(fā)出的電信號及動作信號還可向上傳入上運動神經(jīng)元,從而促進皮質(zhì)水平功能重組[28-29]。冰療法則以肌肉遇冷收縮為作用原理。低溫不僅能刺激患者軟腭和咽部,提高其敏感度,誘發(fā)吞咽反射,還能增加對大腦皮質(zhì)的刺激,使吞咽反射傳導通路重建[30]。冰療法既經(jīng)濟又簡便,適應范圍廣,對操作人員的資質(zhì)要求低。研究顯示,冰療法治療吞咽障礙具有一定療效[30-3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組治療后洼田飲水試驗評分、臨床療效優(yōu)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且治療后4周,聯(lián)合組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評分高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提示冰療法與低頻電刺激具有協(xié)同作用,二者聯(lián)合治療AD所致吞咽障礙具有較好療效,可明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吞咽障礙會影響患者進食,從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有研究顯示,80%以上AD伴吞咽障礙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風險[31-32]。而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對認知功能的恢復起著積極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4周,聯(lián)合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冰療法組、低頻電刺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冰療法聯(lián)合低頻電刺激可改善AD所致吞咽障礙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進而可提高其免疫功能,延緩病情進展。
綜上所述,冰療法與低頻電刺激具有協(xié)同作用,二者聯(lián)合治療AD所致吞咽障礙具有較好療效,可明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營養(yǎng)狀態(tài)。本研究納入了較多洼田飲水試驗Ⅲ、Ⅳ級患者,而Ⅴ級患者較少,存在一定偏倚。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均勻涵蓋不同嚴重程度患者,減少偏倚,為本研究的推廣提供更有價值的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