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繁花
說起藤球,很多人肯定眉頭一皺,不知道那是個什么東西。但其實,在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運動中,都有藤球的影子,比如:踢毽子、排球、足球、羽毛球。
我想向你這么介紹藤球——踢毽子的“兒子”,排球和足球的“兄弟”。
踢毽子的“兒子”
藤球運動源于15世紀(jì)馬六甲地區(qū),當(dāng)時藤球運動還只是大家的一種娛樂方式,和我們現(xiàn)在玩的踢毽子差不多——幾個人閑著沒事就圍成一個圈,手不動,只用頭和腳傳球,不讓球落地。后來,球網(wǎng)被加入了進去,人們也開始制定了和排球差不多的規(guī)則,藤球這才開始變成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比賽項目,分成了兩隊,有了輸贏一說。
排球的“兄弟”
看過了一場藤球比賽后你就會覺得,這不就是以腳代手的排球嗎?確實如此,不過,藤球比賽一般每隊只有2-3人上場,場地比排球也要小一些,畢竟是要用腳腕、膝關(guān)節(jié)等來踢、夾、頂球,沒有用手那么容易。藤球比賽的球網(wǎng)雖然沒有排球比賽的那么高,但是也有1.55米,差不多也到運動員的肩膀上下了。所以為了把球傳過網(wǎng),運動員們可謂是各出奇招,姿勢百出,眼看人翻騰起來,腳踢上去,球傳過去了,人還要在地上跌一跤,好在場地是由手織機編織的材料鋪就的,疼痛感應(yīng)該會少很多。
藤球與藤球燈
藤球,顧名思義,就是用細藤條編成的球。藤球的里面是空的,因此重量還是很輕的,這無形之中也給運動員腳上的壓力減輕了很多。最近網(wǎng)上很火的藤球燈就是藤球的衍生物——表面長得和藤球幾乎沒有差別,中空空間放進去不同顏色的燈。通電以后,藤條編織的間隙會映出里面的燈光,這五顏六色的氛圍感,咱這不就做好了!
在比賽中感受腳的“爆發(fā)”
看藤球比賽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每次雙方之間僵持的時間都不長,有的時候單單一個發(fā)球,觀眾席就已經(jīng)響起了掌聲和歡呼聲。所以,網(wǎng)上有很多人說藤球比賽很“零碎”,這就不得不說到藤球的難度系數(shù)之高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用手做事,用腳走路,突然之間需要用腳來上陣,而且還要踢過1.5米高的球網(wǎng),你說這對于腳來說是不是有難度?不僅如此,因為藤球的體積比較小,所以對于運動員來說,能跳到半空中還不行,你腳上得有精準(zhǔn)的位置感。人是“飛”起來了,腳也踢出去了,但是球卻擦腳而過了,那豈不是很尷尬?所以,身體柔韌性和體力有了,什么“倒掛金鉤”“側(cè)方踢腳”的姿勢也得會,最重要的是,腳上得有方向感和技巧感,能控得住球,這樣才能在藤球賽場上“稱王”啊!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