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中博,蔡明明,徐 超,張軍童,秦廣林
(山東黃金礦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選冶實驗室分公司,山東 萊州 261400)
隨著全球黃金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易處理金礦資源的日益減少,難處理金礦成為黃金產(chǎn)業(yè)的主要來源,合理地開發(fā)利用難處理金礦對我國黃金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1-4]。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金礦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視以及黃金價格方面的優(yōu)勢,對微細粒嵌布的難選冶礦石和含金尾礦的利用不斷增加,并且取得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9]。
本試驗以河南某選礦廠浮選尾礦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tǒng)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查清該尾礦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粒度分布、載金礦物解離特性及嵌布特性等,為其中金的回收提供理論依據(jù)。通過選礦工藝研究,得到符合要求的金精礦,充分回收了其中的金資源[10]。
對浮選尾礦進行粒級分析和金分布率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浮選尾礦粒級分析和金屬分布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浮選尾礦中+200目粒級金品位為1.05g/t,產(chǎn)率為33.68%,金的分布率為48.84%,回收價值高。-200目產(chǎn)品中大部分為-400目,-400目含量占浮選尾礦的47.80%,此部分粒度細,較難浮選,回收意義較小。
經(jīng)電鏡、能譜分析,浮選尾礦中金礦物有自然金、碲金礦、碲金銀礦;另有黃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金屬礦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長石、云母、白云石、高嶺石、整柱石、方解石等。浮選尾礦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樣品中金含量為0.74g/t,銀含量為2.11g/t,回收利用潛力大,其他有價金屬元素含量低。
表2 浮選尾礦化學成分分析/%
樣品中金礦物主要以包裹金形式存在,包裹金含量為62.71%(其中單一礦物包裹含量為38.35%,晶間金含量為24.36%),連生金含量為37.29%。尾礦中金礦物嵌布狀態(tài)見表3。
表3 樣品中金礦物嵌存狀態(tài)分析結果
金礦物主要以脈石共生存在為主,少量與黃鐵礦共生;與黃鐵礦共生金礦物含量為4.15%,與黃鐵礦、鉀長石二連生金礦物含量為12.91%,與鉀長石共生金礦物含量為30.48%,與石英共生金礦物含量為41.74%,其他形式存在的金礦物含量為10.72%。尾礦中金礦物嵌布特征見表4。
表4 樣品中主要金礦物嵌布特征統(tǒng)計表
從工藝礦物學特征可知,金礦物主要與脈石礦物共生或包裹,該部分金在浮選過程中很難回收,是導致金流失的主要原因。且金礦物主要以包裹金形式存在,包裹金含量為62.71%,因此必須通過進一步磨礦,提高金礦物或硫化礦的解離度以提高金的回收率。
從尾礦粒度篩析可知,-200目產(chǎn)品中大部分為-400目,-400目含量占浮選尾礦的47.80%,此部分粒度細,浮選回收效果差。
試驗設備主要包括:浮選機(XFD-0.75、XFD-1.5、XFD-3.0)、錐形球磨機(RK/ZQMφ240×90)、FX150-GJ-120型平底水力旋流器、泰勒篩、壓濾機、烘箱等。
浮選尾礦工藝礦物學由TESCAN掃描電鏡(型號VEGA3)提供,實驗室小型試驗采用泰勒篩對浮選尾礦進行分級、+200目產(chǎn)品經(jīng)錐形球磨機再磨后,用浮選機進行一粗一精兩掃浮選試驗;擴大性試驗采用平底水力旋流器對浮選尾礦進行分級,沉砂經(jīng)錐形球磨機再磨后,用相同型號浮選機進行一粗一精兩掃浮選試驗。
浮選尾礦采用泰勒篩進行分級,+200目產(chǎn)品再磨后進行浮選試驗,-200目產(chǎn)品直接進行浮選試驗。試驗結果分別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200目粒級再磨浮選試驗結果
表6 -200目粒級浮選試驗結果
從表5可以看出,浮選尾礦+200目粒級經(jīng)再磨后進行浮選,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金回收率和精礦品位均提高,當磨礦細度為67.6%和90.2%時,金回收率分別為48.59%和52.76%,金粗精礦品位為16.96g/t和19.00g/t,金回收效果較好。
從表6可以看出,-200目粒級直接進行浮選時,金精礦品位為0.95g/t,回收率為11.64%。另外,從表2浮選尾礦粒級分析可知,-400目粒級含量占47.80%,這部分微細粒在浮選過程中相互夾帶嚴重,浮選回收困難。因此,后續(xù)試驗只對浮選尾礦中+200目粒級中的金進行回收。
3.2.1 浮選條件試驗
通過對+200目粒級進行浮選條件試驗,確定最佳浮選條件為:磨礦細度-200目含量75%,浮選濃度30%,捕收劑異戊基黃藥+丁銨黑藥用量90g/t+35g/t,活化劑硫酸銅+硫酸銨用量35g/t+200g/t,起泡劑用量35g/t,精選段數(shù)為一段精選,浮選時間12分鐘,確定浮選流程為一粗兩掃一精工藝。
3.2.2 全流程試驗
在最佳浮選條件下進行全流程試驗,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全流程試驗結果
從表7可以看出,經(jīng)過一粗一精二掃全流程試驗,得到金精礦品位為24.07g/t,回收率為50.89%的浮選指標。
3.2.3 閉路試驗
按照全流程試驗結果開展閉路試驗,試驗條件和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果見表8。
圖1 閉路試驗流程圖
表8 閉路實驗結果
經(jīng)閉路試驗,浮選金精礦品位為15.23g/t,金回收率為63.66%,相對浮選尾礦金回收率31.09%。
3.3.1 旋流器分級試驗
為研究尾礦分級再選的可行性,對該浮選尾礦進行擴大試驗研究。擴大試驗浮選尾礦用量100kg,采用平底FX150-GJ-120型水力旋流器對尾礦進行旋流器分級試驗。試驗結果見表9。
表9 旋流器分級試驗結果
從表9可以看出,旋流器沉砂金品位1.09g/t,產(chǎn)率為28.33%,金屬分布率為58.27%。
對比分析旋流器沉砂和泰勒篩+200目產(chǎn)品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性質一致,旋流器沉砂磨礦-浮選試驗直接用上述試驗結論進行。
3.3.2 旋流器沉砂磨礦-浮選試驗
對浮選尾礦旋流器沉砂再磨后開展浮選閉路試驗(浮選條件與3.2.3中條件相同),試驗結果見表10。
表10 閉路試驗結果
經(jīng)閉路試驗,浮選金精礦品位為15.82g/t,金回收率為61.68%,相對浮選尾礦金回收率為25.73%。
通過擴大試驗,驗證了實驗室試驗結論的可重復性,說明浮選尾礦分級再選具有可行性,為下一步轉向生產(chǎn)應用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撐。
(1)通過對浮選尾礦進行粒級篩析和金屬分布率分析,+200目粒級金品位為1.05g/t,產(chǎn)率為33.68%,金屬分布率占48.84%,具有再選價值。浮選尾礦中金主要以脈石包裹形式存在,包裹金含量為62.71%,必須通過進一步磨礦使金充分暴露,才能使金回收。
(2)實驗室小型實驗中,浮選尾礦采用泰勒篩進行篩分,+200目粒級再磨,磨礦細度為-200目含量75%,采用一粗一精二掃閉路浮選工藝,可得金精礦品位為15.23g/t,作業(yè)回收率為63.66%。
(3)擴大試驗中,浮選尾礦采用平底FX150-GJ-120型水力旋流器(沉砂嘴φ20mm)分級,旋流器沉砂產(chǎn)率28.33%(沉砂+200目含量為84.97%),金品位1.09g/t,分級效果較好。旋流器沉砂再磨,磨礦細度為-200目含量75%,采用一粗一精二掃閉路浮選工藝,可得金精礦品位為15.82g/t,作業(yè)回收率為61.68%,總回收率為25.73%(相對浮選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