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霞,劉珍英,路廣利
(鄭州人民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0)
橈動脈血管路徑介入術是冠心病介入術治療、冠狀動脈造影的首選路徑[1]。但術后可并發(fā)術肢血腫、腫脹、出血、麻木、穿刺部位疼痛等情況,發(fā)生率達45.70%,給患者身心帶來一定影響,故臨床需采用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以緩解患者疼痛,減輕其精神壓力,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2]。手法按摩護理不僅可放松患者肢體、緩解疼痛,還可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防止穿刺部位瘀斑、腫脹等。如意金黃散是中藥成方制劑,為中醫(yī)外科常用藥物,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痛、腫、紅等情況。本研究旨在探討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護理在橈動脈穿刺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6月1日~11月30日本院收治的298例行橈動脈穿刺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橈動脈穿刺術后病情穩(wěn)定;②患者年齡45~70歲;③患者無語言溝通障礙;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存在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②患者存在精神障礙、語言障礙、意識障礙等無法正常溝通;③患者術后存在造影劑反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④患者橈動脈穿刺失??;⑤患者存在嚴重焦慮、抑郁情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49例。研究組男71例、女78例,年齡45~69(58.12±3.36)歲;冠心病類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4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71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64例。對照組男73例、女76例,年齡44~70(58.52±3.46)歲;冠心病類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5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75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5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給予患者常規(guī)心理護理、營養(yǎng)護理、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監(jiān)測患者心電圖,觀察ST段下移、T波抬高或倒置情況,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給予患者吸氧。觀察患者穿刺部位顏色、皮膚溫度、橈動脈搏動情況,檢查穿刺處是否滲血,及時更換敷料。若患者出現(xiàn)肢體腫痛,則將肢體抬高,給予冰敷處理。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的針對性護理干預。術后,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告知患者術后手部可能發(fā)生腫脹、疼痛、瘀斑等情況,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以溫和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講解橈動脈穿刺術的治療目的,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并指導其相關預防措施。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負性情緒,為患者列舉疾病成功控制情況的案例,樹立信心,增強與患者間的熟悉度及信任感,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給予患者如意金黃散:將大黃、黃柏、白芷、天花粉、姜黃、生天南星、陳皮、蒼術、厚樸等打細粉按照比例配置,取20 g如意金黃散,加入蜂蜜與醋,以2∶1∶1比例調(diào)和成糊狀,使用無菌紗布包裹貼敷于患者術肢,2次/d,每次貼敷4 h。對術肢進行手法按摩,患者取平臥位,術肢水平放置,護理人員對患者術肢進行按摩,選穴關沖、心穴、中沖穴、少沖穴、合谷穴,根據(jù)穴位及部位不同分別采取圓周運動拉伸、揉捏、拍打、點按手法給予患者按摩,力度適中,以患者舒適為宜,每個穴位按壓30次,1次/d,每次3 min,按摩過程中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疼痛情況:采用數(shù)字評分法(NRS)和現(xiàn)時疼痛強度評分(PPI)評價患者疼痛情況。NRS是由0~10數(shù)字表述患者疼痛強度,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微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表示中度疼痛,可忍受;7~9分表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睡后會痛醒;10分表示劇痛,難以忍受。PPI將疼痛分為無痛、輕度不適、不適、難受、可怕的痛、極為痛苦,依次計0~5分。②比較兩組腫脹程度:測量患者健肢直徑及患肢最腫脹時期的腫脹直徑,兩肢體測量部位一致,測量工具及測量者一致,腫脹程度(%)=(患肢腫脹直徑-健肢腫脹直徑)/健肢腫脹直徑×100%。③比較兩組術后手指血供及功能恢復時間、皮膚升溫時間、腫脹消退時間。④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瘀斑、術肢腫痛、出血、水泡等。⑤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腫脹程度、NRS評分、PP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腫脹程度、NRS評分、PPI評分比較
2.2 兩組術后手指血供及功能恢復時間、皮膚升溫時間、腫脹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手指血供及功能恢復時間、皮膚升溫時間、腫脹消退時間比較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冠狀動脈介入術常規(guī)選擇股動脈進行穿刺,但術后易發(fā)生出血、假性動脈瘤、局部血腫等,部分患者會因股動脈彎曲嚴重、狹窄等情況無法穿刺,且術后患者患者需制動8~24 h,限制患者活動,增加患者痛苦。近年來,臨床常采用經(jīng)橈動脈穿刺行冠脈介入術,其優(yōu)勢同解剖特點緊密聯(lián)系,位于前臂淺表,易壓迫止血[3-4]。與股動脈穿刺相比,經(jīng)橈動脈穿刺治療患者無需長期臥床,可避免腰部疼痛、尿潴留等情況發(fā)生,但術后易發(fā)生術肢血腫且伴疼痛,臨床一般采用彈性繃帶加壓,此法會導致上肢疼痛、腫脹和血液回流受阻,不利于患者康復[5]。虢超英[6]研究表明,給予橈動脈穿刺術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減輕患者術肢血腫和疼痛,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手法按摩是中醫(yī)特色療法,在護理中具有舒筋活絡、運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可使脈絡充盈,濡養(yǎng)經(jīng)絡和肌肉,可有效緩解患者術后肢體麻木、腫痛等情況;在按摩過程中可增進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和生理需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7-8]。如意金黃散是中藥成分制劑,由大黃、黃柏、白芷、天花粉、姜黃、生天南星、陳皮、蒼術、厚樸、甘草組成,其中白芷可消腫止痛,姜黃破血通經(jīng)、止痛,黃柏消腫[9]。如意金黃散對外科紅、腫、熱、痛等療效甚佳,故在護理橈動脈穿刺術患者時,給予患者如意黃金貼,可有效預防和治療患者肢體腫痛情況。同時,如意黃金貼有破血逐淤、止血等功效,可有效預防患者穿刺點瘀斑、出血等。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腫脹程度、NRS評分、PP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護理可緩解橈動脈穿刺術患者術后術肢疼痛,降低患者術肢腫脹程度。研究組術后手指血供及功能恢復時間、皮膚升溫時間、腫脹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說明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護理可縮短橈動脈穿刺術患者術后手指血供及功能恢復時間、皮膚升溫時間、腫脹消退時間。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護理可降低橈動脈穿刺術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護理可提高橈動脈穿刺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如意金黃散貼聯(lián)合手法按摩護理可緩解橈動脈穿刺術患者術后術肢疼痛,緩解患者術肢腫脹程度,縮短患者術后手指血供及功能恢復時間、皮膚升溫時間、腫脹消退時間,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