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其 李新平 朱奕晴 徐玉根 張李恬子
摘? ? 要:2021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卷,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基于統(tǒng)編教材理念,緊扣教材學習要求,創(chuàng)新文本選擇,完善情境命題,凸顯綜合考查的命題理念,注重對文化素養(yǎng)以及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導引學教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其不足是:少數試卷語料刪選隨意,部分寫作試題因學生立場不足而缺乏科學性,仍存在低階思維設題、模式化、分值和問題的容量不匹配以及題干指向與思維能力不符等現象,部分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不合理。
關鍵詞:2021年語文中考試卷;質量評價;文化素養(yǎng)考查;情境命題
2021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試卷(以下簡稱“2021年語文中考試卷”)共11份,分別是杭州卷、寧波卷、溫州卷、嘉興卷、湖州卷、紹興卷、金華卷、衢州卷、舟山卷、臺州卷、麗水卷,其中嘉興與舟山同卷。評估組認為,各卷總體情況較好,下面從亮點和問題兩個方面分別評述。
一、試卷的主要亮點
(一)注重文化素養(yǎng)考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對“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考查,提升學生的理想境界、道德水準和文化素養(yǎng),既是語文教育的使命,也是語文評測的重要任務。2021年語文中考試卷有效滲透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查,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激發(fā)家國自豪感,傳承紅色文化、樹立崇高理想,關心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了語文試題獨特的育人功能。
1.滋養(yǎng)家國情懷,激發(fā)家國自豪感
寧波卷以“家國天下”為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溫州卷在“我們?yōu)槭裁创蛞呙纭鳖}組中,引導學生以國家立場思考公民責任、社會利益,滋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紹興卷選用本地的風土人情、名人風骨等材料,引導學生認識并傳承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麗水卷以“詩畫麗水”專題,激發(fā)學生愛鄉(xiāng)的自豪之情。衢州卷的“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綜合性學習,選取爛柯山詩文,開展了解、宣傳爛柯山的活動。嘉興 / 舟山卷整卷以探究“水文化”為主題,圍繞“嘉興運河文化”和“舟山海洋文化”,選取與水有關的民俗文化,有著鮮明的地方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這樣的選材厚植家國情懷,能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學生的家國自豪感。
2.積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華民族血脈
各卷不斷拓展對傳統(tǒng)文化考查的深度,讓學生體認古圣先賢的雅趣智慧與高尚情操,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升人文素養(yǎng)。嘉興 / 舟山卷、溫州卷、紹興卷、金華卷都考查了中華漢字的獨特魅力。湖州卷以《〈范文正公文集〉敘》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范仲淹的歷史功業(yè)和愛國情懷,體會蘇軾和范仲淹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杭州卷以“松柏之志”整合《論語》等材料,引導學生感受古仁人剛直不阿的氣節(jié)。寧波卷引導學生理解獨具中國古典意味的“閑人”心境,感受平和曠達的人生哲學。嘉興 / 舟山卷引導學生在探究“水”文化中,領悟中華民族面對自然災害無所畏懼、知難而上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3.浸潤紅色基因,樹立崇高革命信仰
衢州卷在“植紅色基因,傳家國情懷”主題活動中,引導學生探尋革命精神的源頭,感受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光輝形象。金華卷選用《共產黨宣言》翻譯者陳望道的簡介,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者的先驅形象及其具有的卓絕奮斗精神。杭州卷選用茹志鵑的《糧食》,引導學生感受革命年代軍民魚水深情與共克時艱的奉獻精神。
各卷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革命者的精神意志,理解新時代的來之不易,體會信仰之于人生的重要意義,從而浸潤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增進政治認同,增強使命感,自覺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4.回應重大時代主題,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衢州卷的科技節(jié)寫作任務、湖州卷的“逐夢星辰”學習活動、臺州卷的“逐夢九天”綜合性學習、金華卷的“航天科技進入生活”主題宣傳項目化活動、杭州卷的“非文學作品閱讀”等都關注了“天問一號”等航天事件,展示了我國科技發(fā)展中取得的非凡成就,激發(fā)學生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熱情與志向。紹興卷在“共同富?!钡臅r代呼聲中,關注“鄉(xiāng)村振興行動”。這些試卷都在努力挖掘新時代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讓學生汲取精神力量,促進其心靈成長,使其逐漸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
(二)創(chuàng)新文本選擇,進一步優(yōu)化試題品質
文本材料既是檢測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載體,也是豐富學生人生體驗、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養(yǎng)料。多份試卷創(chuàng)新文本材料的選擇,自覺追求文本的經典性、趣味性和可讀性,充分利用文本的原生價值與教學價值,擴大命題空間,優(yōu)化命題品質。
1.文本內容適切,具有多元價值
首先,文本貼近學生。多份試卷所選文本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生活經驗,能激發(fā)閱讀興趣、啟發(fā)解題思路,使學生悅納。寧波卷、嘉興 / 舟山卷、湖州卷、溫州卷的文學作品,都選擇了生動有趣的故事文本。其次,文本貼近教材。命題文本充分挖掘并拓展教材的文本價值,為學生搭建“學以致用”的腳手架。麗水卷選取《民族魂魯迅(節(jié)選)》,豐富并拓展了學生對教材中魯迅、蕭紅作品的理解,幫助學生建構教材文本的新意義,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文本體裁新穎,具有指導意義
多份試卷在文本體裁的選擇上有所突破,對拓寬學生閱讀視野,使其建構自主閱讀體系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現當代文學作品部分,麗水卷的《民族魂魯迅(節(jié)選)》是啞劇劇本,寧波卷的《倉鼠愛德華的日記1990—1990(節(jié)選)》是繪本故事,衢州卷的兩篇《春》是互文性散文,金華卷則選擇了《簡·愛》的片段。這些新穎的文本體裁既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依據文本特質選擇恰當的閱讀策略,也能較好地規(guī)避模式化的命題思路,促進真實、有價值的閱讀的發(fā)生。此外,文言作品部分的文本體裁也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嘉興 / 舟山卷選擇歷史文獻,湖州卷選擇序言,金華卷選擇筆記體小說,麗水卷選擇雜記。這些文本體裁兼具典范性與文學性,能引導學生閱讀多樣體裁的文言作品,開闊文言閱讀視野。
3.文本格調高雅,兼具美育、德育功能
文本材料的格調影響著試題品質。各卷文本材料的選擇遵循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雅的格調影響學生的精神品質;同時重視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土文化的滲透,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關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充分體現對學生精神成長的引導作用。麗水卷以“詩畫麗水·欣賞與尋覓,開啟一段尋根之旅”為第一個活動專題,串聯起“賞秀山麗水,納靈秀之氣”等三個文化遺產探訪活動,所選的語料和文本均圍繞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展開,文質兼美,凸顯傳承地域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紹興卷的“紹興印象”板塊,以“紹興之名”“紹興之風”等為主題活動,選取與紹興歷史、文化相關的語料及文言、古詩文本,文化內蘊豐厚,地方特色顯著,對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趣與鄉(xiāng)土情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情境命題日趨完善,有效考查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
情境命題已成為各卷命題的自覺行動,情境的范圍由個別試題情境到專題板塊情境到整卷主題情境,情境的類型由學科學習情境到個人成長情境到社會生活情境乃至多種情境綜合運用的多元情境,外延不斷擴大,內涵不斷豐富,品質不斷提升。
1.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優(yōu)化情境命題合宜路徑
“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發(fā)展和表現的載體?!辈簧僭嚲砟茏杂X統(tǒng)籌兼顧宏觀、中觀、微觀三層情境的融合建構,積極探索素養(yǎng)立意的情境命題合宜路徑。
麗水卷、紹興卷、衢州卷、金華卷均在開篇設置宏觀的“主題大情境”,彰顯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有8份試卷打破以積累、閱讀、寫作三大板塊組卷的固有結構模式,創(chuàng)設了綜合性學習或專題學習活動,構成中觀的“專題任務情境”。在任務情境中,又設置系列微觀“情境小問題”,具體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宏觀主題大情境銜接統(tǒng)編教材人文主題、校園學習或社會生活,契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觀任務情境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微觀情境問題考查學生運用語文要素解決學習、生活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命題情境,形成了“主題宏觀情境—專題任務中觀情境—考查問題微觀情境”的情境命題合宜路徑,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發(fā)展和落地。
尤其是嘉興 / 舟山卷,大膽革新命題理念與試卷格局,創(chuàng)設整卷“水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項目化學習大情境,將測試任務融于日常生活情境、文學體驗與文化參與情境、跨學科情境之中。學生歷經探究過程,完成系列任務,形成最終成果,由原來的“解題”走向情境中的“解決問題”。這份試卷在優(yōu)化整卷情境命題的合宜路徑上作了可貴的探索。
2.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突顯命題測試實效性
測試情境的主要價值和功能是縮短測試任務與學生認知的距離,提升學生參與測試任務的積極性,進而有效考查學生的語文學業(yè)水平。
多份試卷設置的情境主題、任務背景貼近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經驗,使學生自然地成為情境中的行動者,激發(fā)其探究問題和寫作的主觀能動性。麗水卷以“探索語文樂園”為線索,在“詩畫麗水”等四個專題下,各設置“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獨立的、來自于學生真實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的情境,注重情境的時間效能、開展載體與活動主體等因素。衢州卷設置了“植紅色基因,傳家國情懷”主題活動等專題學習,以學生真實的生活與學習情境代替以知識為主線的組卷思路,鮮明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做中學,學中用”的實踐性課程特點;其中的“身邊的文化遺產”綜合性學習活動,考查任務有景觀命名、導演手記等,每個任務都構成了豐富真實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
3.錨定核心知識,促成對語文能力的深度考查
在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各卷涌現的優(yōu)秀情境試題自覺錨定核心知識或大概念,統(tǒng)攝專題任務情境中題組的設置,使學生在進入試題情境時有發(fā)現、探究的沖動,繼而在語言的理解、運用和遷移中,展示言語實踐能力。這可以促成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深度理解,進而使其達成對語文的深度學習。
文學類作品閱讀能較好地體現對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選擇的文本能為語言、審美、思維、文化活動等提供相應的體驗參與情境。在個人體驗情境中,能否錨定大概念與核心知識,直接關乎測試任務及題組的考查價值與效果。寧波卷錨定繪本故事這一體裁所需的“推測”能力,從“故事情節(jié)”“言語形式”“敘述視角”等不同維度設題考查,體現了文學類作品閱讀中不可或缺的讀者意識,建構了繪本故事的閱讀策略。
多份試卷出現采訪類活動,基于“新聞采訪”的核心知識,創(chuàng)設合宜的情境,考查學生的新聞閱讀和實踐素養(yǎng)。麗水卷以“文化遺產保護”為大情境,通過完成“文化遺產項目推薦書”的系列活動推進閱讀,其中采訪提綱的擬制,為“實地考察”這一表達與交流實踐活動做好了準備。臺州卷基于“新聞閱讀”這一實用文體,把“補寫采訪提綱”作為閱讀策略。寧波卷提供“提問技巧”“采訪提綱”等知識卡片和活動素材,引導學生明確采訪要素,學會設計采訪問題,并在具體情境的實踐中提升新聞采訪的能力。
4.突出任務匹配度,融“任務”“情境”為情境任務
情境創(chuàng)設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與考查目標相匹配,與任務考查融為一體。各卷創(chuàng)設的情境都有長足進步,由“背景式”情境提升為“嵌入式”情境,進一步凸顯情境形式、構成要素與測試任務的內在關聯。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言語實踐”的環(huán)境,更提供了活動的目的與支架,成為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不可或缺的變量。衢州卷寫作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供支架式情境,幫助學生打開廣闊的科學幻想空間與言語創(chuàng)作空間,是開展言語實踐活動、完成語言作品的關鍵要素。
好的情境應包含任務、學習資源、評價等多個核心要素,任務和情境有機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以具體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測試的綜合性。衢州卷第7題,由傳說故事、古典詩文等構成的組合文本為情境任務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源和范例支架,從自然景觀、文化內涵等角度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答題的范式和評價的要求。這種匹配度、適切性高的情境任務,無疑提升了試題的效度與信度。
(四)綜合考查的命題理念更加凸顯,關注問題解決意識與思維發(fā)展
綜合考查主要是指試卷體現出的強化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思維方法,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命題理念。試卷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材料類型的豐富性;二是情境的復雜性;三是任務(試題)的復雜性。各卷從整體架構上改變了細碎而全面的知識體系,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整合性學習活動,體現出高度的綜合考查意識。
1.試卷整體架構方面:強化整體立意,創(chuàng)新考查形式
試卷的結構形式,是測試理念的反映。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試卷更注重整體統(tǒng)籌意識,突出試卷的主題立意,提升測試工具的整體性與綜合性,整份試卷具有靈巧實用的結構形式。嘉興 / 舟山卷以統(tǒng)整策略設計結構,以項目化學習組織試卷,整卷以“水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實踐活動為核心,通過“方案研討、學習實踐、成果構筑”三個階段整合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真實情境,實現結構化考查,為有效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素養(yǎng)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衢州卷以“家國情懷”為主題脈絡,設置五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綜合性學習任務群,共同建構起個人體驗、學科認知、社會生活三種閱讀任務情境,實現了語用實踐中多方位、多層次目標發(fā)展的綜合效應。紹興卷以“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為提示語,通過“紹興印象”“百年征程”“社會觀察”三個主題學習任務群安排試卷格局,同樣體現了整體架構、綜合考查的理念。
2.材料內容方面:材料類型更加豐富多元,材料組合更加綜合有效
材料的豐富與綜合與否,是能否真實考查出學生素養(yǎng)的前提。各卷語言材料的綜合性特征更加明顯:一方面強化學科內部知識的整合,突破以語體與文體分類的傳統(tǒng)考查方式;另一方面注重跨界閱讀,打通語文學科與外部的整合、與生活實際的關聯。材料的類型及組合方式更加豐富多元,材料間的組合更加緊密,出現了許多“復合型”“混合型”的材料。
以衢州卷為例,五大學習任務群的材料各具特色:綜合性學習活動“植紅色基因,傳家國情懷”的第一題,將名著《紅巖》閱讀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松、竹、梅)理解、古詩文的積累運用結合進行考查;“散文專題”學習活動選取兩篇同題散文,又與文本中引用的辛棄疾《漢宮春》進行關聯,三個不同形式的文本組合,更顯出對能力的綜合性考查;“身邊的文化遺產”綜合性學習活動采用組合文本的形式,選材典型多樣,每個語料之間互相印證,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讀報活動”以整版探究的方式,突破單篇或多材料閱讀的形式,對學生的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節(jié)寫作活動”考查學生科幻故事的寫作能力,展現對人類整體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思考。
2021年各卷在名著考查方面,也出現了諸如材料綜合、語料與任務整合等新的組合形式。金華卷現代文閱讀,既是單篇考查又指向整本書閱讀,還關聯其他多部名著。湖州卷將非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名著結合考查。衢州卷將名著與古詩文默寫運用結合考查。麗水卷將名著與戲劇結合考查。紹興卷、溫州卷或從人物命運角度,或從某一相關主題角度關聯多部名著,采用項目化形式考查。寧波卷讀寫結合,以寫小詩的方式考查名著閱讀理解。
這些新穎的形式,實現了命題語料與任務的高度集中,一改語料、試題散點分布的狀況,將其整合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真實情境,整合成融社會生活、個人體驗與學科認知于一體的綜合情境,從而實現了綜合性、結構化考查。
3.試題設置方面:加強“情境”與“問題”的有機融合,強化綜合思維考查
從外顯特征看,各卷試題情境更加復雜綜合,更強調在生活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衢州卷“身邊的文化遺產”綜合性學習任務群,測試情境與開放的測試任務之間深度融合,指向實踐運用,引導學生在開放的測試任務中展示多樣化的學習過程與結果。這一類任務群突破了單一知識點考查的方式,關注的是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設計的重點指向如何運用生活實際這一復雜情境問題。
各卷命題者在關注每道題所指向的認知能力要素,統(tǒng)籌規(guī)劃不同層級能力要素的試題命制數量與分值配比的同時,也有意識地加大對試題的整合力度,增加開放探究題的比例,強化對評價、應用、創(chuàng)新等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麗水卷第18題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提供《水滸傳》《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部名著,增加同質性的選擇,并以名著中的內容來詮釋圖片的內涵,將名著與生活聯系起來,從而賦予名著閱讀現實的價值。此題站在“整本書”閱讀的立場上,考查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感悟與思考,摒棄了細枝末節(jié)或大而不當的梗概式的考查,有一定的開放空間,也體現了綜合化的能力要求。
(五)注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導引學教方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
命題的一大目的是促進教與學,并在兼顧學生作為被測試者和學習者這一雙重身份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考試評價對學習理念和方式的有效引導作用,不斷變結果導向為過程導向,以體現考試評價的學習指導功能,并推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各卷在改變單純知識性的考查、強調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導、關注綜合化的思維過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努力體現“評價即學習”的理念。
1.改變單純知識性的考查
多卷努力跳出單一知識性、技能性考查的窠臼,改變過去對學習的靜態(tài)認識,以更好地推進學教方式的變革。衢州卷大膽突破,將古詩文名句融于名著閱讀、文學作品閱讀等閱讀測試情境中。嘉興 / 舟山卷以項目化學習的形式組卷,將文言閱讀、名著閱讀和文學作品閱讀整合成一個學習任務,以“水”為主題進行單元學習探索。麗水卷、紹興卷、杭州卷、金華卷等以詩文聯讀的形式,將古詩和文言以同一人物、同一主題或相似的意象等形式進行關聯,需要學生在多樣的文本、不同的背景中將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建構對知識的整體認識。這些試題指向的都不是唯一封閉的答案,解題所需要的知識或技能,都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出發(fā),自主地進行探索,這就體現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