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勤,唐立平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部,吉林 長春 130024)
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創(chuàng)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從立黨立國到興黨興國,再到強黨強國,充分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年來,我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戰(zhàn)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xiàn)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版。,凸顯了黨不斷把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黨的指導思想并用以指導實踐的重大意義。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賡續(xù)黨的指導思想使之與時俱進,不斷真正解決實踐問題、彰顯巨大實踐成就。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系統(tǒng)總結黨堅持以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成果為科學指引的寶貴經驗,深入揭示其理論特質、政治品格及其強大政治優(yōu)勢,對于黨在新時代繼續(xù)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科學理論只有隨著時代和實際發(fā)展變化而不斷改變和提升自己的內容與形式,才能永葆其科學性和生命力。百年來,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以下簡稱“兩個結合”),先后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時俱進地將之融入黨的最新指導思想,并用以武裝全黨和指導全國人民。正是在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成果的科學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才成功鍛造成為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開創(chuàng)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人民才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前途命運,這是黨百年奮斗獲得的最寶貴經驗和根本成功之道。
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到自己的旗幟上,并確立了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基本綱領,確立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初心使命,領導中國人民開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然而,黨在帶領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了在“目前時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民主革命”(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390頁。中怎樣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樣一個極為困難、極為特殊的問題,或者說怎樣使產生于歐洲的馬克思主義、來自俄國的列寧主義變成“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十二冊),第390頁。。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執(zhí)行上級決議和指示,照搬外國經驗,不可能解決中國革命特殊的復雜問題。在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4)《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56頁。的斗爭中,在對中國革命兩次勝利、兩次失敗經驗的總結中,毛澤東首先提出了必須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5)《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頁。、“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6)《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11頁。等正確主張和原則。黨開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創(chuàng)造地應用于中國這樣的以農民為主要群眾、以反帝反封建為直接任務而又地廣人眾、情況極復雜、斗爭極困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國”(7)《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52—953頁。,運用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際,在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中國革命的新問題,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遵義會議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及其所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黨的七大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思想”(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十二冊),第390頁。——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及確立,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又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基本要求。
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在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上,引領中國共產黨人成功走出一條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徹底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并對世界政治格局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對中國社會建設的指導上,引領中國勝利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xiàn)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等,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對黨自身建設的指導上,實施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強化思想建黨,形成黨的“三大作風”“三大法寶”,使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功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理論創(chuàng)新引領事業(yè)發(fā)展,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緊緊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闡明了建設、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3頁。,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66頁。,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作為毛澤東思想在新階段的賡續(xù),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理論成果。十四大提出“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中央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43頁。的任務。十五大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的概念并將其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把這一創(chuàng)新成果寫入黨章。在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指引下,黨確定了初級階段的歷史方位,制定了黨的基本路線、發(fā)展戰(zhàn)略,帶領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正確的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xiàn)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的情況下,帶領人民“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頁。。這一指導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經驗的又一科學成果。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了黨章。在這一思想的科學指引下,黨帶領人民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歷史進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推向21世紀。
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黨的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fā)展觀,并將“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13)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頁。作為改革開放30年的最基本經驗。十七大把科學發(fā)展觀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并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fā)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同命運,才能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242頁。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黨帶領人民在新形勢下成功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統(tǒng)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際出發(fā),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提出“兩個結合”概念,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書寫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新篇章,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下簡稱“兩化”)的光輝典范,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十九大將這一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充分肯定了確立習近平在全黨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二十大深刻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世界觀和方法論,提出了開辟“兩化”新境界的明確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兩化”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
在這一思想科學指引下,進入新時代十年來的中國發(fā)生了全方位、劃時代的偉大變革。從對黨的建設的引領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xù)奮斗、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偉大工程持續(xù)推進并取得全面進展,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fā)揮,黨在自我革命的鍛造中更加堅強;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引領看,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革命,把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同時代發(fā)展、同中國具體實際新要求相結合,賦予科學社會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和生機活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發(fā)展;從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引領看,新時代黨帶領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掀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史上的嶄新篇章,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民族復興偉業(yè)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彰顯出非凡的里程碑意義。
中國共產黨百年來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異常艱巨的歷史任務,根本原因就在于黨始終堅持“兩個結合”,把“中國化時代化(‘兩化’)”創(chuàng)新成果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領青年,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中獲得的最基本經驗,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所獲得的最寶貴經驗,也是經過歷史檢驗和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結論。
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建黨百年講話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1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頁。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的重要論斷。這兩個“行”不可分割,具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沒有“馬克思主義行”(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就沒有“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沒有“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就不會持續(xù)有“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推進“兩化”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實踐,為“兩化”提供了強大動力。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1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也是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yōu)勢”(1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嶄新篇章》,《人民日報》,2022年7月28日,第1版。。這是基于對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成果的本質認識所做出的重要判斷,也是被黨百年實踐反復證明了的一個基本結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其超越時空的科學屬性和理論特質,賦予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政治優(yōu)勢,進而集中展現(xiàn)了黨應該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人民群眾、如何對待自己這樣一些帶有根本性質的重大問題,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彰顯了共產黨人鮮明的人民立場和自我革命的最大優(yōu)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20)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7頁。,“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9頁。。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本質和發(fā)展性特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是與其他形形色色非馬克思主義學說區(qū)別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是對以往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等人類先進思想的批判性繼承和發(fā)展。它把唯物辯證觀點貫穿到人類社會歷史領域,揭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本質,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給人們提供了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誡人們,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2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4頁。。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從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性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在本質上的統(tǒng)一,反復強調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推進“兩化”的歷史進程。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毋庸置疑。但在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黨內也曾存在著諸如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實用主義等錯誤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傾向。從反對以“本本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反對以主觀主義(包含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到反對以“僵化、半僵化”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再到強調“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采取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也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23)習近平:《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求是》2022年第13期。,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仰。黨的歷史表明,當以錯誤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時,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會遭受嚴重挫折;而當以主客觀相符合、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時,黨和國家事業(yè)就會得到順利發(fā)展。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定要向前發(fā)展,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24)《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1頁。。只有依據中國國情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才能科學地指導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取得成功。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既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推進“兩化”獲得的寶貴經驗。
進入新時代,黨在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過程中,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發(fā)生了偉大變革。擁有九千六百多萬名黨員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能夠更加團結統(tǒng)一,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所以能夠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以及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歷史性躍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夠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設之所以能夠開創(chuàng)新局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自強之所以能夠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所以能夠更加充實、可持續(xù),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之所以能夠發(fā)生歷史性轉折和全局性變化,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之所以能夠越走越寬廣,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之所以能夠顯著提升,反腐敗斗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引領。
理論特質是政治品格的基礎,政治品格是理論特質的集中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人民實現(xiàn)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25)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8頁。,“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2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9頁。。始終站穩(wěn)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品格。馬克思主義與以往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并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思想理論具有本質的區(qū)別。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無產階級宣告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體”(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頁。,“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2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0頁。。在這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突出強調了無產階級作為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物質承擔者,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的深刻道理。馬克思主義這一鮮明的政治品格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和行動指南。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運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因而又能夠同時站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立場上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作為人民軍隊的宗旨、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宗旨,到明確將“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9)《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頁。作為評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之一,到強調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0)《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9頁。,到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內容,再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3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11頁。重大論斷,黨始終厚植人民情懷、堅定人民立場。對于共產黨人來說,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32)《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48頁。,也就是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中國共產黨的立場與人民立場、無產階級的立場是完全一致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3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0頁。這一政治品格擺脫了其他政黨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深刻地宣示了黨的執(zhí)政根基在人民這個根本道理。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根本政治品格,牢牢植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反復強調中國共產黨人“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3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11—12頁。,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黨百年奮斗的基本歷史經驗之一,并一再告誡全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在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為民造福作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3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7頁。,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繼續(xù)奮斗。
中國共產黨的強大政治優(yōu)勢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和黨的鮮明政治品格,又是對其理論特質和政治品格的進一步彰顯。馬克思指出:“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所謂無情,就是說,這種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的結論,也不怕同現(xiàn)有各種勢力發(fā)生沖突。”(3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頁。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要“經常自己批判自己”(3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5頁。,深刻地體現(xiàn)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不僅要具有進行最徹底革命的精神,也要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從《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對同盟的組織建設等問題的規(guī)定,到《共產黨宣言》對共產黨人提出嚴格的政治要求,再到《國際工人協(xié)會共同章程》中提出“每一支部應對接受的會員的品行負責”(3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4頁。,重視無產階級政黨成員的素質建設,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要求,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正確對待自己的理論依據。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歷經百年滄桑更加充滿活力,其奧秘就在于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40)《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70頁。。毛澤東曾多次強調“如果我們思想中、工作中有了缺點錯誤,要隨時準備修正”(41)《毛澤東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頁。,因為只有真理才符合人民,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通過實行正確的、認真的而不是歪曲的、敷衍的自我批評,自己解決自己的錯誤,可以有效地抵抗各種政治灰塵、政治微生物侵蝕黨的肌體。自我批評也因而成為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從八七會議、古田會議到遵義會議,從延安整風運動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都是黨自己糾正自己錯誤的典范。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堅持自我批評、勇于自我革命作為黨最鮮明的品格、黨最大的優(yōu)勢,以嚴密的自我革命制度約束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應對化解“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帶領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形勢和巨大風險挑戰(zhàn),使一個時期以來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扭轉。正是因為具備這種獨有的政治品質,通過一次次的自我批評、自我修復、自我革命進行深刻鍛造、高度淬煉,黨才歷經風雨而不倒、渡盡難關而奮起,化危為機、由弱變強,成為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彰顯出黨的強大政治優(yōu)勢。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強大政治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為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發(fā)展方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42)李婧、田克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持續(xù)推進與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年第11期。,正在彰顯其強大的制度優(yōu)勢和生機活力。黨的自我革命所引領的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不僅擁有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兩化”最新成果的指引,更擁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嚴密的中國特色制度體系安排?!叭嗣翊泶髸啤背浞煮w現(xiàn)了人民權力的至上性和全權性,“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政治建設實際相結合產生的新型政黨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分別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同中國經濟發(fā)展實際、文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等等,這些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各方面制度是扎根于中國社會土壤、反映馬克思主義政黨宗旨的科學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已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極大的優(yōu)勢作用”(43)李婧、田克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持續(xù)推進與創(chuàng)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兩化”創(chuàng)新成果為科學引領,系統(tǒng)解決了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廣大人民群眾、如何對待自己等問題的認識與實踐,為推進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礎,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4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時代新征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要求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必須與時俱進地指導實踐發(fā)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兩化”最新成果,其出場和在場都深刻“反映著時代變革的規(guī)律,體現(xiàn)著時代進步的貢獻,預示著時代發(fā)展的方向”(45)田克勤:《21世紀馬克思主義概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賡續(xù)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繼續(xù)開創(chuàng)黨和國家事業(yè)新局面的內在要求,是持續(xù)提升全黨的凝聚力、動員力、創(chuàng)造力的根本路徑。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引領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過去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今后繼續(xù)成功的根本思想保證。
不斷譜寫“兩化”新篇章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耙徊狂R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歷史?!?4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9頁。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始終永葆青春活力、站在時代前沿,就在于其是從實踐中來,又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理論,能夠不斷回答實踐提出的新課題,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zhàn)。這一理論特質決定了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必須依據本國的國情、時代特征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新樣態(tài),開拓新境界。
不斷譜寫“兩化”新篇章是中國實踐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赝h百年奮斗歷史,特別是新時代十年偉大社會變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成果之所以能夠彰顯出其巨大的指導作用、實踐價值,根本原因在于黨始終依據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的實踐要求,不斷推進“兩個結合”,與時俱進地推進“兩化”理論創(chuàng)新。立足現(xiàn)實、放眼未來,中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各種風險挑戰(zhàn)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面對時代、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黨進一步深入回答事關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兩化”新境界,這是黨繼續(xù)走向成功的根本政治保障,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使命。
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以新的時代特征和實踐發(fā)展需要為基礎,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4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這就深刻揭示了推進 “兩個結合”同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同當代中國之問和世界之問的內在邏輯及其重大意義,進而為繼續(xù)推進“兩個結合”、開辟“兩化”新境界、譜寫“兩化”新篇章指明了根本方向。
譜寫“兩化”新篇章,必須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新時代具體實際相結合。應首要解決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及“兩化”的態(tài)度問題,對待馬克思主義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兩化”同樣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茖W的態(tài)度就是必須要有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要認真學習、深入理解、準確掌握,并付諸實踐;就是實事求是,以真理的精神對待真理,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科學,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本質;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等基本要求,堅持一切從客觀的、全面的、發(fā)展變化著的實際出發(f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著眼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就要緊密結合新時代新征程的實踐要求,不斷回答和解決黨和國家要“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xiàn)什么樣的奮斗目標”(4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第60頁。、如何“讓全體中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4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第537頁。、“如何戰(zhàn)勝疫情?如何建設疫后世界”(50)習近平:《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創(chuàng)后疫情時代美好世界——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2022年1月17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頁。等事關人民生活幸福、事關中國以及世界未來發(fā)展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成果,譜寫實踐基礎上的“兩化”新篇章。
譜寫“兩化”新篇章,必須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這個結合的提出,是對“第一個結合”認識持續(xù)深化、不斷升華的結果,同“第一個結合”一樣,都是為了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結合的提出又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它不僅繼續(xù)證明了堅持“第一個結合”的必要性和正確性,而且證明了堅持“第一個結合”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證明了提出“第二個結合”的必要性。中華文明所蘊含的天人合一、民為邦本、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等基本理念,“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5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新理論之“根”、之“魂”。只有不斷推動植根于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才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立根鑄魂,使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根深葉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漫長而璀璨發(fā)展的歷史,深入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昭示的民族共同體發(fā)展和民族多元一體演進路向,持續(xù)弘揚中華文化所蘊含的獨特精神特質和文化底蘊,深刻詮釋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中國精神的意涵;必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原則,以新時代中國理論與實踐激活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使得中華文化日益貼近時代;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精髓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在中國大地上牢牢扎根;必須堅持把這些思想的精華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貼近群眾生活,教育引導群眾更好地認識、認同中華文明、馬克思主義以及二者的結合,不斷夯實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成果的歷史與群眾基礎。
譜寫“兩化”新篇章,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植根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集中體現(xiàn)為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總的觀點、根本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中國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開辟“兩化”新境界,必須準確把握好蘊含于這一思想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著重把握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chuàng)新、問題導向、系統(tǒng)觀念、胸懷天下的理論意蘊。
第一,準確把握這一思想蘊含的根本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革命,生動詮釋了黨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這一思想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作為推進“兩化”理論創(chuàng)新、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的進程中,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根本觀點,以人民群眾的歷史合力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基礎性力量,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源泉,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的動力,以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作為檢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chuàng)新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以人民所喜愛、認同、擁有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指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譜寫“兩化”的新篇章。
第二,準確把握這一思想蘊含的理論自信。自信自立是對馬克思主義及其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自信精神的豐富發(fā)展。這一思想在創(chuàng)立、發(fā)展和實踐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強烈的理論自信,飽含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zhàn)略定力?!?5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第62頁。黨理論自信的底氣源自百年來尤其是新時代十年“兩化”創(chuàng)新成果指導中國偉大社會實踐取得的巨大歷史性成就,源自這一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理論特質。這一思想在當今世界西方強勢話語仍然遮蔽真理的語境下,自覺、自為地進行中國理論的建構與創(chuàng)新,深耕了理論自信的動力源泉,夯實了理論自信的制度基礎,為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也為世界發(fā)展和人類進步事業(yè)提供了新的理論形態(tài),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的理論底色,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擔當。
第三,準確把握這一思想蘊含的思想方法論?!笆澜绫緛硎前l(fā)展的物質世界,這是世界觀;拿了這樣的世界觀轉過來去看世界……這就是方法論?!?5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30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著力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任務中,創(chuàng)立了其思想方法論。這一思想方法論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根本方法論的普遍性,如實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歷史主義方法、系統(tǒng)分析方法論等,其中系統(tǒng)分析方法突出強調新時代共產黨人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5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又體現(xiàn)了基于指導新時代實踐的特殊性,如突出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守正創(chuàng)新方法論,抓住突出問題以破解矛盾的問題導向方法論,從中國與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中謀中國人民幸福、謀人類進步和世界大同的胸懷天下方法等。這些方法緊密聯(lián)系、相互滲透,是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兩化”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總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對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的科學引領作用,深刻感悟貫徹其中的理論定力、理論創(chuàng)造,常學、常悟、常進,做到學之而后知之、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堅定地以這一思想為指引,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