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瑜,鄧鈺
(肇慶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科,廣東 肇慶 526020)
心力衰竭具有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且其臨床治療難度較高。慢性心力衰竭以中老年人群為好發(fā)群體,且該病患者多伴有一種或多種原發(fā)性心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風心病、心肌炎等,其中以冠心病發(fā)病率最高[1-2]。臨床結合心力衰竭患者的發(fā)生時間、發(fā)生速度以及具體嚴重程度,可劃分為慢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心力衰竭。在原有慢性心臟疾病癥狀的基礎上,慢性心力衰竭還會發(fā)生心衰癥狀體征[3]。利尿劑藥物、硝酸脂類藥物、洋地黃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是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通過改善左心收縮功能,具有一定治療效果[4]。中醫(yī)角度而言,慢性心力衰竭氣虛痰瘀證是常見病癥類型,在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藥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干預,能維持機體心功能,改善臨床癥狀表現(xiàn),提高其生活質量,從而降低再次住院發(fā)生率等[5]?;诖?,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君子湯加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氣虛痰瘀證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氣虛痰瘀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shù)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3~88歲,平均年齡(72.20±4.85)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50±1.45)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5例,Ⅲ級35例。實驗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5~87歲,平均年齡(72.95±4.70)歲;病程3~9年,平均病程(4.35±1.60)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33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橥獠⒑炇鹬橥鈺?,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經(jīng)過臨床相關檢查且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②符合中醫(yī)氣虛痰瘀證相關診斷標準;③60~90歲;④臨床資料完整;⑤溝通能力及表達能力良好。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重要疾病患者;②伴有精神障礙疾病患者;③伴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④伴有溝通障礙、表達障礙患者;⑤不愿意或者不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方法。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4053]口服,每次4 mg,每天1次;呋塞米片(廣東三才石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242)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螺內酯片(廣州康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416)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口服,每次25mg,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28d。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四君子湯加減治療,基礎方包括黨參12 g,白術8 g,茯苓15 g,炙甘草3 g;予以辨證施治后,給予陳皮、法半夏、枳殼、瓜蔞皮、葶藶子、生姜、黃芪等靈活加減;每天1劑,以水煎服,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持續(xù)治療28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心功能影響及中醫(yī)證候積分。
療效判斷標準:治療后,相關臨床表現(xiàn)變化不明顯,更甚至加重,病情惡化等,為無效;治療后,相關臨床癥狀表現(xiàn)均有所改善,心功能NYHA分級提升Ⅰ~Ⅱ級,為有效;治療后,相關臨床表現(xiàn)均已消失,心功能NYHA分級為Ⅰ級,為顯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指標,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指標,每搏輸出量(stroke volume,SV)指標,心排血量(CO)指標。
中醫(yī)證候積分量表包括心悸因子、咯痰因子、氣短乏力因子、胸悶胸痛因子、自汗尿少因子、氣喘咳嗽因子、面肢水腫因子7個因子,各因子存有相應4級加權評分法(1~4分),總分28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癥狀體征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LVEDD指標、LVESD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LVEF指標、SV指標、CO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SV,每搏輸出量;CO,心排血量。與對照組比較,a P<0.05
?
2.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integral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integral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
心力衰竭屬于臨床常見危重癥,是一組復雜性臨床癥狀群,同時也是各類型心臟病重癥階段。心力衰竭是大多數(shù)器質性心臟病未能避免的不良結局[6]。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心臟疾病終末期,臨床通常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干預,如強心藥物、利尿藥物等[7]。但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該病致死率較高。
中醫(yī)將慢性心力衰竭歸納為“心悸”“喘證”“水腫”范疇[8],該病屬于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其本為氣虛,其標為血瘀、痰飲、水濕。慢性心力衰竭以心腎病位,其病理機制為氣血衰微-氣化失司-痰瘀內結[9]。慢性心力衰竭氣虛痰瘀證應采用“益氣豁痰”為主治療策略。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氣虛痰瘀證策略已從單獨改變機體血流動力學角度逐步轉變?yōu)樯窠?jīng)內分泌抑制劑心肌重構[10]。四君子湯基礎方藥包括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4味中藥[11]。君藥為黨參,起到大補元氣作用功效;臣藥為白術,起到燥脾補氣作用功效;佐藥為茯苓,起到利水滲濕作用功效;使藥為炙甘草,起到和中益土作用功效。另外,給予患者辨證隨癥加減,若患者伴有明顯食欲不振、脘腹脹悶,可加陳皮、枳殼;若患者伴有明顯胸悶、心悸,可加法半夏、瓜蔞皮、葶藶子;若患者伴有明顯畏寒肢冷,可加生姜、黃芪;全方藥共奏,能起到良好的益氣健脾、行氣化痰功效,以實現(xiàn)標本兼治[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LVEDD、LVESD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LVEF、SV、CO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增加四君子湯加減治療方法,可有效緩解患者心功能影響,改善中醫(yī)證候及提高整體臨床療效,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增加四君子湯加減治療方法能減輕對胃腸道功能影響,緩解機體不適感,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氣虛痰瘀證患者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