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木生,陳麗娟,曾萍,唐淑妮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廣東 深圳 518000)
呼吸衰竭作為呼吸內(nèi)科常見病癥,誘發(fā)因素復雜,極易導致患者發(fā)生缺氧、CO2潴留等不良癥狀,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臨床治療老年呼吸衰竭多選用機械通氣方式,雖具有一定療效,但治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且部分患者的配合度不高,影響療效,因此,應重視有效護理[2]。本研究選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老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67.46±3.92)歲。研究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67.76±4.09)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呼吸衰竭的臨床診斷與治療》[3]中相關診斷標準;年齡≥60歲者;可配合機械通氣治療工作,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精神病癥者;合并多器官嚴重病變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伴有惡性腫瘤病癥者。
1.2 方法 兩組均開展機械通氣治療,根據(jù)疾病情況調整呼吸頻率、氧流量及潮氣量等,監(jiān)測動脈血氣,并給予對癥治療,即抗感染、解痙平喘、止咳祛痰、維持電解質平衡等。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呼吸衰竭及機械通氣相關知識,機械通氣期間實時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指導合理使用藥物等。
1.2.2 研究組 基于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選用整體護理干預: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于機械通氣治療前、中及后實時觀察患者心理變化,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積極加大交流、溝通力度,介紹機械通氣治療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打消顧慮,減輕負性情緒,盡可能滿足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合理要求,增強其醫(yī)護依從性。②飲食干預。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堅持“少食多餐”原則,飲食以易消化、清淡、高維生素、高蛋白為主,適當增加新鮮蔬果攝入量,嚴禁進食刺激性食物,如生冷、油膩食物等,且禁煙酒,必要時靜脈補充能量,適當增大飲水量,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促使痰液有效排出。③訓練干預。護理人員應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進行呼吸、肌肉放松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10~15 min,每天訓練次數(shù)為1~2次,訓練過程中可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喜好播放相應的輕音樂,使其以放松、愉悅的狀態(tài)開展訓練。④吸痰干預。對于痰液量多、黏稠度高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需給予吸痰治療,而吸痰前護理人員應講解吸痰操作流程及目的,增強其吸痰依從性,且吸痰期間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流程,選取一次性吸痰器進行吸痰處理,吸痰時間控制在15 s內(nèi),注意動作輕柔性及插管深度。⑤并發(fā)癥干預。護理人員于機械通氣治療前、中及后應定時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翻身,翻身間隔時間為2 h左右,預防壓瘡,并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加大口腔護理力度,避免口腔感染,護理人員于呼吸機治療前應督促患者避免張口呼吸,防止氣體吸入過多引起腹脹。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比值、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預測值)與干預后機械通氣時間、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滿意度選取調查問卷表[4]評估,滿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并發(fā)癥包括腹脹、壓瘡及口腔感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肺功能指標水平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干預前比較,a P<0.05
?
2.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為(4.07±0.68)d,短于對照組的(4.95±0.75)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87,P=0.000)。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n(%)]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呼吸衰竭作為一種呼吸內(nèi)科常見病癥,高發(fā)人群為老年人,主要與老年人機體功能逐漸衰退、免疫力下降有關,臨床上以自主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等為主要表現(xiàn),若治療不及時會加重患者呼吸功能損傷程度,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且大多數(shù)患者伴有肺通氣功能障礙癥狀,極易出現(xiàn)缺氧、CO2潴留等不良癥狀,而高濃度CO2可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5-6]。
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多選取機械通氣方式,這一方式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通氣功能,緩解缺氧、酸中毒癥狀,但因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抵抗力較差,機體各項機能處于衰退階段,且合并多種基礎性病癥,治療期間極易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機械通氣療效及其預后質量,因此,應重視機械通氣有效護理[7-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對照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老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主要在于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服務,這一模式包含心理干預、飲食干預、訓練干預、吸痰干預及并發(fā)癥干預多個環(huán)節(jié)[9];其中,心理干預可增強患者機械通氣治療信心,消除治療前、中及后負性情緒,加強醫(yī)護依從性;飲食干預可避免飲食不當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影響機械通氣療效,確保營養(yǎng)攝入均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并促使痰液有效排出;訓練干預可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順利開展呼吸、肌肉放松訓練,明確訓練次數(shù)及時間,確保訓練合理性、有效性,促使患者肺功能快速恢復;吸痰干預可加快排痰速度,促使痰液有效排出,避免痰液排出不及時造成病情加重;并發(fā)癥干預可指導及協(xié)助患者進行翻身,給予其口腔護理,確??谇磺鍧崳诨颊呤褂煤粑鼨C嚴禁張口呼吸,在此基礎上降低腹脹、壓瘡及口腔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預后質量[10]。
綜上所述,老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可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促使肺功能快速恢復,提升滿意度,并減少并發(fā)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