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塞夫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鑰匙是必帶的隨身之物。與鑰匙對應的是鎖,它們都是門最重要的裝置。不同的是,鎖是關閉,鑰匙是開啟;鎖為了防備,鑰匙為了進入。鎖鑰于是構成了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開合與攻守。
鎖鑰很適用于比喻和隱喻,比如人心,生活之門其實是心靈之門。很多時候,人心的封閉都是因為不能開合自如造成的。有人常埋怨不被人理解,其實是自己把心門關死了——反鎖了,人家打不開;也有人感嘆走不進別人內心,其實是拿錯了鑰匙,進不去?,F實中,畢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人為數不多,尤其在人人自危、人人設防,彼此缺乏安全感和基本信任的時候,人心的鎖都有幾重保險。你除了有鑰匙,還得對上密碼,這個密碼或許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心靈密碼吧。
常言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鑰匙的溝渠和鋸齒,要與鎖芯完全咬合,才能奏效。千百年來,人們崇拜圣人和偉人,說他們的思想是“一把鑰匙打開千把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舉一反三或觸類旁通,當然是有道理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只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雖然有一種萬能鑰匙,但那是謀生的法器,或是小偷作案的工具。
國外生物界有個著名學說叫作“鎖鑰學說”??茖W家研究后,認為同種的雌雄昆蟲生殖器構造如鎖鑰一般嚴格吻合,而不同種類間的“鎖鑰”關系則明顯不同、不能匹配。這是從學術層面證明鎖與鑰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互為依存,互為因果,互為命運共同體。在現實生活中,鑰匙丟了,人們會砸爛鎖進門,鑰匙從此被拋棄;鎖沒了,找到鑰匙也沒用了。任何一方出問題,都會牽連到另一方。
美國哲學家本·富蘭克林說過一句有趣的話:“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边@正好說明,鎖與鑰匙是在長期的磨合與親密接觸中,才放射出和諧共生的光澤。如果疏于接觸,鑰匙不會有摩擦產生的光滑,鎖也就會被銹蝕、被堵塞。鎖與鑰匙,一個主靜,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防守,一個主動進攻,但最終還是要形成和解與高度默契,完成一次次心照不宣的配合,才會打開門。
鎖鑰是門的核心,門依靠鎖鑰保護私產,保護隱私。沒有鎖鑰,門就如同虛設,開門其實是開鎖。如果鎖打不開了,門外的人要么破門而入,要么拂袖而去——對門內的人來說,都不是好結果。
過去出門,老人總會叮囑帶好錢包和鑰匙。這很有意思,錢包可以讓你走出去,鑰匙可以讓你走回來。
每個人都有丟鑰匙的時候。套用一句網絡語:“沒有丟過鑰匙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辫€匙丟了,過去是配一把就行,現在是換鎖或鎖芯。這更突顯了鎖鑰日趨緊要。還好,我現在沒有這種煩惱了——離職了,我的鑰匙不用再掛在腰間,也不必放在包里——我已經如釋重負地交出了一大串鑰匙,辦公室的、文件柜的、會議室的……現在,就只剩下一把鑰匙了——家門的鑰匙。我像孩子一樣,找了根紅色的帶子,拴上我唯一的鑰匙,出門時掛在脖子上,很安全很方便,似乎還有點兒時尚。
終于,我悟出了一個大半輩子沒悟出的道理:不管你走得遠還是走得近,不管你平凡還是杰出——最終,你都得回家,用鑰匙打開尋常的生活之門。
【原載《今晚報》,本刊有刪改】
插圖 / 鎖和鑰匙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