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優(yōu)優(yōu)
(玉溪廣播電視臺,云南 玉溪 653100)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新聞信息傳遞的渠道多種多樣,如何能夠保證受眾所獲得新聞的質量,是新聞行業(yè)的工作人員應該考慮的問題?;ヂ?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帶動新媒體快速發(fā)展,豐富了信息傳播的渠道,目前興起的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使得信息的傳播非常迅速。新媒體以其傳播快、內容新的特點為人們所喜愛,而新媒體地位的逐漸提升為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新聞行業(yè)必須要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加以應對。
新媒體的出現對于新聞行業(yè)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其影響在很多領域都非常明顯。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行業(yè)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首先進行自身的改革,堅持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制定新的發(fā)展規(guī)劃,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報道?,F如今,人們對于互聯(lián)網的依賴越來越強,目前主要的休閑活動大多依賴電子設備,而電子設備在人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手機、電腦等等,同時人們獲取信息也主要是通過電子設備。人們不再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媒體來接收信息,而是更多地將目光放在了方便快捷的社交媒體上?;ヂ?lián)網中信息傳遞的速度非???,并且其信息種類多樣,能夠滿足人們多種多樣的需要。人們僅僅是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就可以連帶出來更多的信息,并且當出現新聞事件時,社交媒體總是能夠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由此可見,社交媒體的傳播能力非常強大,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區(qū)能夠針對某一新聞事件進行線上互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種傳播快、信息量大的新媒體中的新聞其真?zhèn)螀s令人難以辨別,很多謠言在未經證實之前就被大肆傳播,導致很多無辜的人受到傷害。作為普通的信息接收者,相距新聞發(fā)生的地點十分遙遠,并且沒有合適的渠道去驗證新聞的真?zhèn)?。比如,娛樂圈中經常傳出某位明星離婚的新聞,導致當事者不得不及時出面澄清。當前很多娛樂新聞的真?zhèn)味茧y以驗證,并且新聞出來之后人們比較容易相信,再加上大肆地傳播,最后縱使發(fā)表及時的聲明也難以挽回當事人失去的聲譽。所以當下新聞行業(yè)面對著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能夠為受眾提供精準正確的信息,是新聞行業(yè)的工作人員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記者為受眾提供報道的方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受眾獲得信息的方式更加豐富。傳統(tǒng)的媒體主要是在現場采訪之后,經過整理、編輯、審核等一系列流程再通過傳統(tǒng)媒介來將信息傳遞給受眾,這個過程往往比較緩慢,并且傳播范圍受到限制。而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豐富,不再受各種傳統(tǒng)媒介的限制,可以直接通過互聯(lián)網來即時觀看現場直播。人們通過互聯(lián)網來獲取信息,不管是速度還是觀賞體驗都要勝于傳統(tǒng)媒介,所以人們正在慢慢拋棄傳統(tǒng)的新聞媒介,而新聞行業(yè)如果沒有及時地做出改變,那么將很容易被時代所淘汰。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記者所采訪的內容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過去是先制定好相應的采訪計劃,到現場之后再進行針對性的提問。根據采訪計劃找到對應的受訪者進行針對性的詢問,然后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與篩選,選出其中具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受眾。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記者不應再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新聞制作方面,而是應該及時精準地將信息傳遞給受眾,并且還要保證其可觀賞性以及符合受眾的閱讀興趣。所以編輯記者必須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對工作模式進行進一步創(chuàng)新,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多精準、真實的新聞信息,增強受眾黏性,促進媒體產業(yè)發(fā)展。
控制好輿論問題是新聞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不好的輿論內容將會導致社會出現很多問題,破壞其原有的穩(wěn)定性。因此,新聞編輯記者必須要重視輿論動向,關注受眾對于輿論問題的看法,并及時對采訪的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引導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穩(wěn)定受眾的心態(tài)。例如,“泉峰中學生意外身亡”這一新聞事件,公安微博在針對案件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還對出現的帶有引導性的錯誤信息進行了解釋說明,將不良輿論遏制住,并對案件的內容進行細節(jié)性的探討,避免有人鉆空子尋找制造假消息的突破口。同時,要照顧好受眾的情緒,對于案件內容進行逐步的報道,并進行多渠道報道,確保信息能夠有效傳播,同時也要讓受眾相信信息的真實性。
新媒體時代為編輯記者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新聞工作者仍要認清自身的職責,努力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但是從目前新聞行業(yè)發(fā)展狀況看,很多新聞工作者并沒有明確自身的職業(yè)標準,沒有努力為受眾提供準確的新聞信息。在大量新媒體平臺之中仍然存在很多虛假的信息,干擾了人們的判斷,如果新聞記者不能夠嚴格地對新聞的質量進行把關,那么將會對受眾的生活產生惡劣的影響。例如,“日本宣布攻克白血病”新聞事件,這些新聞被廣為傳播,但最終被證實是虛假信息。新聞記者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沒有嚴格地恪守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導致受眾被錯誤的信息所引導,新媒體新聞的職能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所以,在采訪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要恪守自我的職業(yè)道德,將為受眾提供正確的新聞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采訪報道需要記者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對事件進行報道,以對受眾進行采訪的方式以及現場口述的方式來獲得新聞信息,并加深記者對于新聞事件的認識,或者記者通過實地驗證來確保信息的真實性。
記者在新聞現場進行新聞報道時,首先應該保證自身的安全,并以此為前提來保證新聞內容的精確性。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記者要對現場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記者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更好地面對新聞現場出現的各種情況,面對各種突發(fā)事件都能夠不慌不忙地進行處理。新媒體行業(yè)與其他的行業(yè)有不同的特點,記者在掌握新聞事件情況的同時,對于新聞的重點進行全面的分析,不斷地提升新聞的質量。新媒體中往往會出現大量的新聞信息,網絡中的錯誤信息對于新聞工作者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記者只有掌握新聞的核心,才能走上正確的新聞報道道路,最大程度地將新聞的價值發(fā)揮出來,使受眾能夠掌握及時的準確、高質量新聞。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給傳統(tǒng)新聞業(yè)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受眾對于傳統(tǒng)新聞媒介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因此,可以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的方式,來帶給受眾更加沉浸的感受,能夠理解新聞報道的深刻內涵。記者要在報道的形式上下功夫,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提升自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能夠使自己快速地把握新聞的內涵,理解事件背后的意義。記者可以對新聞現場的氛圍進行適當的渲染,從而能夠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并且記者要堅持保證自我報道內容的正確性,客觀地對新聞進行實事求是的報道。
新媒體時代要想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首先應該提升新聞記者的專業(yè)素質,要求新聞工作者應該靈活轉變采訪方式的技巧,并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每一位接受采訪的人員有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與興趣特點,所以記者要根據受訪者自身的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采訪,如此才能夠收獲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提升新聞的價值。
例如,在對馬云、王健林等企業(yè)家進行采訪時,記者主要了解其規(guī)劃方向,并且能夠貼近受眾的思想。比如,出現了類似于“我不喜歡錢,我對錢沒興趣”的采訪金句,正是因為采訪者提出了引導性的問題,才會取得良好的提問效果。另外,新聞編輯記者還需要根據受訪者的個人特征來進行問題設計,并且要能夠與國家政策及發(fā)展形勢相聯(lián)系。采訪者在面對受訪者要注意采訪的儀態(tài)問題,特別是在對海外的新聞進行報道時,因為記者的形象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形象,所以一線的海外采訪人員必須要展現出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體現出我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制作出品質更加上乘的新聞報道。以央視記者王薇薇為例,她始終堅持不斷提升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我國人民傳遞最新的敘利亞局勢,確保報道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讓人們對于敘利亞的情況有正確的了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新聞記者的個人素質也是決定新聞報道質量的關鍵因素。
目前,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相比以往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新聞編輯記者需在采訪的過程當中發(fā)掘出更多優(yōu)質的潛在素材,從而帶給受眾更加沉浸式的體驗,使受眾能夠更加深切地感受采訪現場的氛圍。首先,需要為素材的來源開拓更多的渠道,能夠從多個方面獲得豐富的信息。其次,對于信息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及時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并且對其進行及時的傳播,確保受眾能夠盡早獲得相關的信息,從而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新聞報道的價值。例如,某編輯記者為了能夠更好地報道新聞,便親身體驗新聞中的經歷,從而挖掘出更多潛在的新聞素材,拓寬了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為受眾提供了更好的閱讀與觀賞體驗,同時也有利于后續(xù)報道的進行,為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為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采訪人員持攝像頭對著受訪者進行拍攝,如果采訪者和受訪者能夠在正式開始采訪之前相互了解,那么將有利于采訪的進行,獲得更多的新鮮素材。所以,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訪要善于挖掘更多新鮮的素材,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提升其整體的質量,要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避免出現大量同質化的報道內容。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報道應能夠用創(chuàng)新的報道方式來給受眾帶來新鮮感。目前,新聞報道的形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圖文以及電視媒體等,而是向著短視頻以及直播等媒體手段發(fā)展,所以新聞的采訪報道應結合采訪的內容來創(chuàng)新采訪的形式。采訪者在現場采訪的過程中應該能夠敏銳地發(fā)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有用信息,并通過其他電子設備來進行記錄,并將其上傳到新媒體平臺當中,從而加大新聞傳播的力度,達到更加良好的傳播效果,也能夠滿足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各種需求。
例如,在2014年的街頭采訪中,記者詢問一個兒童“你回家吃飯嗎?”這個兒童的表現可謂是非常搞笑,這個視頻經過剪輯被上傳到網絡之后,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都對這個可愛的小孩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則視頻所產生的信息傳播效果,要比任何傳統(tǒng)媒介的效果更好。這說明當前人們已經把短視頻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新聞采訪必須要與時俱進,采訪者可以選擇直播或短視頻的多種形式來進行新聞報道,豐富新聞采訪工作的形式,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以扎龍濕地直播為例,當時的采訪人員對現場的情況進行了直播,并且引來了很多人觀看。這次的航拍直播不僅提高了新聞報道的質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新聞采訪者的思維方式,為今后帶給受眾更加良好的觀感體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為更好地提高新聞采訪報道的質量,新聞工作者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工作原則,堅持為受眾報道真實準確的新聞的立場,但同時也要積極地將新的新聞報道理念融入到新聞報道工作當中,不斷豐富報道的形式,為受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新聞。
采訪人員要注意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從而能夠讓受訪者處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之中,以便于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能夠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例如《風云對話》早期采訪,當時的中韓關系比較緊張,但是記者為了能夠保證采訪的效果,先對韓國大使進行一些簡單的提問,并通過肯定韓國的某些文化來消除韓國大使的不安情緒,為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記者所選擇提問的內容不僅能夠滿足受眾的興趣需要,也能夠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采訪氛圍,從而在良好的采訪環(huán)境當中完成采訪的任務。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工作者對于受眾要用極強的同理心感悟其發(fā)生的各種事件,真正地關心群眾,改變普通群眾對于新聞記者的傳統(tǒng)看法,讓其能夠真正地感受到來自于新聞記者的關心。新聞記者要對受眾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真實的準確的報道,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獲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從而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了解受眾對于新聞的真正訴求,制作出更符合受眾需要的新聞。通過加強與受眾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幫助新聞編輯記者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從而為后續(xù)采訪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要積累豐富的經驗以及具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理念,從而確保在采訪中能夠獲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同時,新聞記者要不斷地提升自我能力,在采訪的過程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素材,積極地對報道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能夠不斷提升采訪報道的質量,為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新聞編輯記者應明確自身工作的準則,堅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明確新聞播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始終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出新聞報道的真正價值,滿足人們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