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自行車產業(yè)大會期間,《中國自行車》分別采訪了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和零部件3家知名企業(yè)的負責人,就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自主品牌建設、海外市場開拓和科研技術轉化等問題,請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規(guī)劃,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借鑒。
天津金輪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玉峰訪談
《中國自行車》:您認為國內外自行車產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有哪些趨勢和特點?
楊玉峰總裁:我認為,從禧瑪諾零部件的銷售就可以看出自行車產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因為它是一個風向標。2020年,我們購買了近200萬套禧瑪諾套件,我們有將近80%的產品都選用禧瑪諾套件,而且這個比例每年都在提升。這說明產品的單價、檔次都在提升,現(xiàn)在中高檔次的自行車產品成為了市場的需求點。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越來越清晰,他們愿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配備禧瑪諾撥鏈器和鋁車架的整車產品,提高用車的檔次。在我們自行車的重要市場,這一點體現(xiàn)得很明顯,像中南美國家,比如智利等國家,我們的產品不但銷量高,而且檔次也很高。
國內市場方面,我們是以百客屋的形式進行拓展。金輪的百客屋不僅是一個銷售綜合品牌(包括我們自己品牌在內)的自行車體驗店,還是一個騎行愛好者線上和線下的騎行組織平臺。我們會把自有產品和引進的其他品牌產品區(qū)分開,不會產生一個“內卷”的情況。我們引進比較高端的法國自行車品牌拉皮爾(Lapierre),再加上我們自有品牌圖騰(TOTEM),現(xiàn)在整體上國內的銷售比例每年都在遞增。因此,金輪對國內市場是看好的,我們覺得中高端的騎行產品在國內是有成長空間的。
目前,我們自行車行業(yè)里,很多企業(yè)在建智能化的工廠,這也是一個趨勢。金輪在天津新投建的工廠,目前占地10萬㎡,準備建成一個產能目標達到100萬輛電助力自行車和100萬輛高檔自行車的“雙100萬”工廠。我們就準備做一個五星級的現(xiàn)代化智能工廠,希望通過智能化的工藝和技術,來提高整個產能和效率。
目前,風生水起的電助力自行車市場,實際上是給我們行業(yè)一個絕佳的機會,我們在認真思考怎么把這個產品轉化成自己品牌的一個核心競爭力。電助力自行車不同于普通傳統(tǒng)自行車,它的軟件系統(tǒng)體現(xiàn)出這種產品的價值所在,能給消費者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感。金輪很重視軟件系統(tǒng)的研發(fā),我們希望將現(xiàn)在最流行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lián)網)技術應用到自行車產品上,做到人、車信息的采集,再利用這些信息來升級產品。
金輪專門組建了一個技術團隊來研發(fā)電助力自行車的智能化。特斯拉汽車就廣泛地應用了IoT技術,通過采集消費者使用習慣來開發(fā)產品的功能。在這方面,電助力自行車比汽車還復雜,因為人騎車的過程跟開車不一樣,人騎車時心率會隨著踏頻不同而變化。如果IoT技術得到深度挖掘,能夠令電助力自行車產品的檔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中國自行車》:請問金輪是如何構建自主品牌建設的?
楊玉峰總裁:實際上談到品牌,這是跟時間有關系的。品牌還是需要用時間積累,還有口碑積累,才能提高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對于金輪來說,目前在認真抓“雙電”,一個是電商,一個是電助力自行車,這是我們想把握的機遇。因為電商的品牌培養(yǎng)和線下銷售不太一樣,相對來說可能會更快一些。如今,線上銷售越來越多地侵占線下銷售的比例,這個變化我們比較重視。目前,我們在海外(美國、歐洲)都成立了自己的獨立網站,進行重點銷售。同時,我們在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市場,重點培養(yǎng)海外品牌電商的代理商。歐洲目前是電助力自行車主打市場,預計2025年歐洲電助力自行車的銷量將達到1 500萬臺。像電動汽車一樣,對于年輕一代來說,特斯拉、蔚然雖然是新品牌,但只要體驗好、價格合適,他們就會購買,電助力自行車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在很多國家做了電商方面的嘗試和推動,以便我們和歐美國家的傳統(tǒng)著名品牌抗衡和競爭。我們抓住這個機會,收效還是很明顯的。
《中國自行車》:金輪是怎樣應對國外的貿易壁壘的?
楊玉峰總裁:貿易壁壘實際上是一種形式,更需要關注的是怎么去掌控或者操作貿易戰(zhàn),我們成功的經驗是在歐洲建廠。我們10年前就有相關規(guī)劃,6年前就已經著手開始在捷克建工廠。海外工廠現(xiàn)在已經成熟運轉,因此反傾銷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小,我們整個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雅迪科技集團電助力自行車事業(yè)部副總經理萬柏揚訪談
《中國自行車》:您認為目前整個電助力自行車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行業(yè)趨勢怎樣?
萬柏揚副總經理:電助力自行車作為“比純電更運動、比腳踏更自由”的騎行工具,在全球有著廣泛的用戶群體。雖然對很多國內消費者來說它是新物種,但早已風靡海外多年。在歐洲,電助力自行車2020年銷量突破460萬臺,并且保持著20%的年增長速度;在荷蘭、比利時等國,電助力自行車的滲透率更是超50%,這意味著,每賣出2臺兩輪自行車,其中就有1臺是電助力自行車;在日本,電助力自行車的年銷量也已經突破70萬臺。
在中國,騎行愛好者的規(guī)模近2 000萬人,同時每年保持著高速增長,這表明消費者對享受騎行樂趣有了更強烈的追求。雅迪率先洞見電助力自行車品類興起所代表的綠色環(huán)保出行方式和健康生活理念,對消費者的騎行需求和文化進行精準挖掘,打造“人電混合、暢享騎趣”的助力騎行體驗,為國人提供了全新的綠色出行方式。
《中國自行車》:請介紹一下雅迪在電助力自行車領域的成果和發(fā)展方向。
萬柏揚副總經理:雅迪電助力自行車旨在打造“人電混合、暢享騎趣”的助力騎行體驗,倡導綠色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以科技推動騎行進化,引領騎行進階。雅迪電助力自行車實現(xiàn)了產銷研一體化,自主研發(fā)、生產、銷售。雅迪電助力自行車作為輕便動感、綠色出行的產物,將進一步滿足消費者追求騎行樂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也為行業(yè)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綠色出行解決方案。
《中國自行車》:雅迪是怎么發(fā)展自主品牌的?
萬柏揚副總經理:中國的兩輪電動車產業(yè)全球最大,中國也是兩輪電動車技術總體領先的生產第一大國。對此,雅迪作為一個民族電動車品牌感到深深的自豪與榮幸。在扎根電動車行業(yè)20多年的時間里,雅迪始終堅信技術是發(fā)展的核心,而且技術沒有捷徑可走。作為一個民族品牌、自主品牌,雅迪認為有責任和義務扛起掌握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的大旗。
在實際行動中,雅迪圍繞“提供讓消費者有幸福感的產品和服務”的品牌使命,已經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自主品牌護城河。截至目前,雅迪共擁有788項專利,擁有2個CNAS實驗室、6家技術研發(fā)中心、1家工業(yè)設計技術中心。同時,在自主研發(fā)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方面,雅迪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制成功了TTFAR增程系統(tǒng)、石墨烯電池、凸極電機、一體式側掛電機等獨家專利產品。
未來,雅迪也會持續(xù)關注新能源、動力、智能、云計算等更多技術賽道的發(fā)展,去探索未來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及其產品形態(tài),持續(xù)造福廣大民眾。
《中國自行車》:雅迪在海外市場的發(fā)展如何?
萬柏揚副總經理:雅迪從成立之初,就擁有“成為世界級企業(yè),引領行業(yè)發(fā)展”的企業(yè)愿景。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雅迪在“更高端戰(zhàn)略”的引領下,制造出的高品質產品贏得了全球88國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同時,雅迪還在越南建造了海外基地,在德國建立了歐洲運營中心,還和日本松下、瑞典貝格、奧地利KISKA等全球頂級供應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建立了覆蓋全球的完整供應鏈。
還是那句話,掌握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這不僅是雅迪發(fā)展自主品牌的基石,也是雅迪打破海外貿易壁壘,構建品牌全球化護城河的關鍵。在最近剛剛落幕的意大利米蘭國際摩托車展會(EICMA 2021)上,雅迪就展示了快充技術、無線充電技術和新物種雅迪換換系列,向海外客戶展示了一整套領先技術能源解決方案,收獲了海外媒體、渠道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未來,雅迪還會在供應鏈及產能、產品、渠道力、服務等維度進行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資源實現(xiàn)產品多樣化布局,并逐步擴大海外版圖,建設海外標桿市場,努力成為中國智造在海外的亮眼名片。
《中國自行車》:雅迪在科技轉化方面有什么經驗?
萬柏揚副總經理:掌握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因為每一項技術的升級和突破,都需要大量科研人員持續(xù)地投入在同一個看似枯燥的項目上,而且試驗結果有成功就有失敗,可能你特別努力反而撲了個空,所以研發(fā)本身其實是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
像雅迪TTFAR石墨烯電池就經歷了3年的研發(fā)過程,到現(xiàn)在TTFAR石墨烯3代電池歷經7年研發(fā)、4年市場檢驗,投入了近百人的研發(fā)團隊。為了提升0.5 Ah的電池容量,我們的研發(fā)人員先后制定了上百種方案,進行上千次的試驗驗證。
如果非要給科技轉化總結一句經驗,那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每項技術成果背后一定是有無數(shù)次失敗的嘗試。但只要雅迪還在,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的初心就不會動搖,2021年我們更是加大了研發(fā)經費投入,為我們的核心技術突破提供更好的支持。
珠海藍圖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春生訪談
《中國自行車》:中國零部件產品未來發(fā)展的主要趨勢是怎樣的?
劉春生董事長:目前來看,零部件產品會向更高端的方向發(fā)展。2021年國內市場的情況是,中高端零部件缺貨的情況還是較為突出,這種情況估計一直要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能緩解和改善。因此,從市場反饋可以得出結論,高標準、高品質是中國零部件產品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中國自行車》:藍圖在自主品牌發(fā)展方面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劉春生董事長:在藍圖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一直堅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fā),將產品的創(chuàng)新放在第一位。在我們企業(y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通過研發(fā)做好產品的目標。有了好的產品就一定會被市場認可,所以我們每年研發(fā)的資金投入近千萬元人民幣,這幾年在研發(fā)上的投入費用累計達到了三四千萬元人民幣。所以這幾年我們研發(fā)出的許多產品,客戶接受度比較高,產品的創(chuàng)新性和品質的穩(wěn)定性是關鍵。
《中國自行車》:近年來,國外電助力自行車的風潮正勁,您是怎么看這股風潮的?
劉春生董事長:電助力自行車發(fā)展的這個趨勢很明顯,由此帶來的變化是自行車的電子化趨勢會更加顯著,比如說以前傳統(tǒng)的山地車,現(xiàn)在會配備電機、傳感器等。而且未來,自行車上的傳感器會越來越多,包括藍圖生產的變速器也會加裝傳感器,我們陸續(xù)推出了第一代、第二代的電子變速器。我認為,自行車的電子化確實會加速,現(xiàn)在電機的技術也日益成熟,這些技術結合起來,運用在電助力自行車上,是很好的自行車智能化發(fā)展趨勢。
《中國自行車》:藍圖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有哪些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