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城
長江與漢江水的奔涌交匯形成了武漢三鎮(zhèn)合一而又隔江相望的城市格局,三鎮(zhèn)之一的漢口——這座曾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的城市,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更有著“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繁榮景象。走在今日的沿江大道,江漢關(guān)大樓的鐘聲伴隨著夜幕的降臨緩緩敲響,那些坐落在漢口街區(qū)的西式建筑跨越了世紀(jì)的長河,卻依然承載著這座城市昔日的屈辱與輝煌。這里曾經(jīng)是漢口西方人的租界,這里也曾是傳統(tǒng)音樂“漢劇”“楚劇”的舞臺,這里更成為中國抗戰(zhàn)歌詠運動的發(fā)源地,同時,它也是西方音樂最早進入中部城市的窗口。
1858 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規(guī)定增開漢口、九江等十處為通商口岸。1861 年,英國駐上海領(lǐng)事署公布“漢口、九江辟為商埠,設(shè)置領(lǐng)事”①《漢口租界志》編纂委員會:《漢口租界志》,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 年版,第2 頁。,由此,漢口正式開埠通商。1895 年之前漢口僅有英租界,早期來到漢口的外國人也大多居住在英租界里。所以,英國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娛樂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于漢口,演劇活動便是他們生活中一種重要的娛樂形式。成立于1870 年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Hankow Amateur Dramatic Corps/ Club),是漢口租界內(nèi)最早的文化團體之一,常被簡稱為“Hankow A.D.C.”。當(dāng)時的香港、上海和天津租界內(nèi)也有同樣名稱的演劇團體,學(xué)界曾將“Shanghai Amateur Dramatic Corps/ Club”譯為“上海愛美劇社”②“上海愛美劇社”成立于1866 年,由英國僑民自行組織的“浪子”“好漢”兩個業(yè)余劇團合并而成。,也稱“大英劇社”。這種演劇活動由業(yè)余演員和歌手進行表演,是一種集音樂、舞蹈、雜耍、念白于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③宮宏宇:《海上樂事:上海開埠后西洋樂人、樂事考(1843—1910)》,上海:上海音樂學(xué)院出版社2019 年版,第42 頁??梢陨涎輵騽?、輕歌劇、啞劇或其他藝術(shù)體裁,其目的多為社交活動提供便利,使社區(qū)受益或助益慈善事業(yè)。在漢口西方人的戲劇演出中,音樂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因此,在伴隨著演劇活動而產(chǎn)生的漢口“飛地”音樂中,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漢口租界內(nèi)早期的音樂活動始于外僑業(yè)余音樂家的踴躍參與和社區(qū)僑民的娛樂需求。1869 年,漢口英租界社區(qū)內(nèi)舉辦了一場音樂會,④“Notices”,The Shanghai Evening Courier,Feb.8,1869,p.438.業(yè)余音樂家們上演了格利合唱(Glee⑤“Glee”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17 世紀(jì)后期的歌曲集中,是一種用于聲樂合奏的短歌,通常用樂器伴奏。18 世紀(jì)中期,“Glee”才發(fā)展成為一種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完整的無器樂伴奏的合唱形式,1750 年左右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興盛于英國。約1920 年,一種新型的英國合唱“English Partsong”出現(xiàn),“Glee”逐漸退出舞臺。Lawrence J.Fried:“Glee”,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https://www.oxford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A2256658.Accessed: 2021-12-22.)和器樂表演。1871 年刊載于《北華捷報及最高法庭與領(lǐng)事館公報》⑥英國商人亨利·奚安門(Henry Shearman,1813—1856)于1850 年在上海英租界創(chuàng)辦《北華捷報》(The North-China Herald),1864 年該報由字林洋行接管,將其作為《字林西報》(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的副刊繼續(xù)發(fā)行。1867 年,《北華捷報》增加商業(yè)信息,名為《北華捷報與市場報道》(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Market Report);1869 年,《北華捷報》發(fā)行增刊《最高法庭與領(lǐng)事公報》(Supreme Court and Consular Gazette)。1870 年,兩報合并為《北華捷報及最高法庭與領(lǐng)事館公報》(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報刊的讀者對象以外埠及英國國內(nèi)讀者為主,在國內(nèi)外均設(shè)有通訊員和通訊記者,1941 年12 月???。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漢口外僑對舉辦音樂活動的期盼與渴望。⑦“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38),Nov.22,1871,p.898.然而,早期漢口租界內(nèi)獨立舉辦的音樂會較少,外僑的音樂娛樂多數(shù)伴隨著戲劇演出活動而進行。學(xué)界常把《倫敦新聞畫報》⑧《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由英國人赫伯特·英格拉姆(Herbert Ingram,1811—1860)與馬克·雷蒙(Mark Lemon,1809—1870)共同創(chuàng)辦于1842 年,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圖畫內(nèi)容為主體的報刊。記者威廉·辛普森(William Simpson,1823—1899)于1872 年來華時所繪的一幅畫,即漢口外僑在喜慶劇院(Gaiety Theatre)的戲劇演出看作是漢口最早的演劇活動。其實早在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成立之前,租界內(nèi)已有臨時組成的業(yè)余團體進行戲劇表演。漢口最早的戲劇演出可以追溯到1869 年海關(guān)西人業(yè)余劇社(The Customs’ Amateur Dramatic Corps)在奧林匹克劇院(The Olympic Theatre)舉行的演出活動。⑨“News of the week”,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Market Report (No.113),Feb.27,1869,p.84.當(dāng)晚上演了一部鬧?。‵arce)《淘汰出局》(Bowled Out),這場演出吸引了大量漢口租界的社區(qū)精英前去觀看,他們對演員們的表演才能給予了很大地贊賞,劇場的布景和音樂的安排也令觀眾們十分滿意。
隨著租界內(nèi)西方人對娛樂的迫切需求,由業(yè)余愛好者們組成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于1870年正式成立,是年1 月26 日在奧林匹克劇院舉行首場公演,⑩“The 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Feb.2,1870,p.6991.上演劇目是英國作曲家亞瑟·沙利文?亞瑟·沙利文,英國作曲家、指揮家,創(chuàng)作了多種音樂體裁的作品,其中以輕歌劇創(chuàng)作最負(fù)盛名。Arthur Jacobs:“Sullivan,Sir Arthur”,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https://www.oxford 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27100.Accessed: 2022-3-22.(Arthur Sullivan,1842—1900)的獨幕輕歌劇《考克斯與博克斯》(Cox and Box?原作名稱為“Box and Cox”,改編后的輕歌劇名稱調(diào)整為“Cox and Box”。參見[英]邁克爾·肯尼迪、喬伊斯·布爾恩編:《牛津簡明音樂詞典》(第四版),唐其競等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年版,第263 頁。)。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于1866 年,由戲劇家伯南德根據(jù)莫頓的笑劇《博克斯與考克斯》(Box and Cox)撰寫腳本,1867 年上演于倫敦。這部輕歌劇作品在倫敦上演后的第三年便出現(xiàn)在漢口的舞臺,盡管這些演員是以業(yè)余愛好者的身份進行演繹,但對當(dāng)時的漢口來說已屬非常難得。當(dāng)晚的觀眾對演員們的演唱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的“終曲”部分還被要求加演。關(guān)于當(dāng)天演出情況的報道特別描述了演出中鋼琴伴奏者的演奏水平,認(rèn)為這位才華橫溢的表演者用精湛的技巧完美地配合了歌手們的演唱。很顯然,西人業(yè)余劇社的首次公演為漢口社區(qū)的僑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歡樂氣氛,漢口租界內(nèi)的音樂活動也因為這些業(yè)余愛好者的活躍而開始變得豐富起來。1875年1 月,《考克斯與博克斯》再次被搬上漢口的舞臺,?“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421),Jun.5,1875,p.560.五年后的表演無論是聲樂演唱還是器樂演奏都更加成熟,其中的熱門歌曲在觀眾們的“Encore”聲中大獲成功。
自1870 年首場演出之后,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開始形成固定的演出季,并成立了自己的委員會。演出季大約每年12 月份開始至次年3 月份結(jié)束,委員會會議在每一次戲劇季舉辦之前對該屆演出季的管理問題、場地的布置、劇目的選擇等內(nèi)容進行討論,通常每場演出至少會安排上演兩部戲劇作品。1870 年12 月是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首屆演出季的首場演出,上演了莫里(W.H.Murray)的鬧劇《棋逢對手》(Diamond cut Diamond)、布魯(W.Brough)和哈利迪(A.Halliday)的滑稽戲《開玩笑》(Doing Banting)。?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Dec.20,1870,p.6.《倫敦新聞畫報》以圖畫的方式記錄了漢口喜慶劇院在1872 年戲劇季的演出情況(見圖1?Willim Simpson:“Gaiety Theatre in Hankow”,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Volume 62),Apr.19,1873,p.368.),當(dāng)晚上演了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Butler,1794—1858)的一幕喜劇《愛爾蘭家庭教師》(The Irish Tutor)和威廉姆斯(T.J.Williams)的《清平世界》(Peace and Quiet)?!秱惗匦侣劗媹蟆返挠浾哌@樣描述當(dāng)晚漢口喜慶劇院的戲劇演出:
圖1 漢口喜慶劇院于1872 年舉辦戲劇季
在此地有一個很小的外國人社區(qū),絕大部分都是英國人,也有少數(shù)其他國籍的人,然而他們剛剛創(chuàng)建的那個漂亮小劇院,以及組織的業(yè)余劇團,很值得一書。在這么一個偏僻的地方演出戲劇真稱得上是一項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而且還確實使相當(dāng)一部分人興奮了好長時間。因為當(dāng)時必須要找到有藝術(shù)修養(yǎng)的人來制作劇中的布景……還需要有一個具備音樂才能的人來組織樂隊,劇場也得有人去進行布置和裝修……?沈弘編譯:《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版,第597 頁。
漢口喜慶劇院的這幅速寫讓我們對于當(dāng)時演出的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它所表現(xiàn)的場景是當(dāng)時正在上演的戲劇作品《愛爾蘭家庭教師》中的角色特里·奧羅克(Terry O’Rourke)冒充自己的主人奧圖爾博士(Dr.O’Toole)向眾人解釋他教學(xué)的方法。這一角色的扮演者系皇家海軍“埃文號”炮艦的船員,劇目表上寫的名字也是“埃文”,他和另外兩位演員芬格先生(Mr.Grundel Finger)和蘇先生(Mr.T.K.Soo)(其中已注明并非真實姓名)的表演都堪稱上乘。這部戲劇中的鄉(xiāng)村舞蹈成為當(dāng)晚演出的熱門節(jié)目,《北華捷報及最高法庭與領(lǐng)事館公報》的報道曾描述劇團的演員大都是新面孔,只有名為芬格的男士是觀眾們所熟悉的演員,且演員表中還可以看到出現(xiàn)了好幾位女性的名字。?“Summary News”,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93),Dec.12,1872,p.505.《倫敦新聞畫報》的記者形容整個演出行云流水,頗為流暢和精彩,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部連續(xù)上演了百夜的保留劇目,而非在中國內(nèi)地臨時排演的英國戲劇。
此后的演出中,劇團逐漸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成員,同時也隨著演出活動的逐漸豐富陸續(xù)有新人加入。在1872 年的戲劇季演出中,還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新劇院——“喜慶劇院”的成立,關(guān)于當(dāng)天的演出報道使用了相當(dāng)篇幅來描述這座新建立的劇院,不僅對劇院的布景裝潢進行了詳細(xì)的描繪,還特別強調(diào)了“劇院雖小,但在聲學(xué)性能方面非常好且不受任何氣流的影響”?“Summary News”,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93),p.505.。其實早期漢口外僑戲劇演出的場所多為倉庫臨時改建,之后才逐漸建立起獨立的劇院和俱樂部。即便如此,他們也會十分用心地把一個倉庫的空角落用巧妙的手法變成十分逼真的劇場,舞臺布景的裝飾也毫不馬虎。有時因為特殊需求,這些劇院還會臨時恢復(fù)成倉庫來使用,也會因為演出活動再進行舞臺的臨時搭建。1878 年,漢口俱樂部的劇院建成,名為比茹劇院(Bijou Theatre?“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559),Jan.31,1878,p.107.),該劇院由俱樂部之前的閱覽室和會客廳合并改造而成,舞臺和禮堂用各國國旗裝飾得十分雅致。之后還出現(xiàn)了名為“漢口蘭心”(Hankow Lyceum?“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659),Jan.15,1880,p.26.)的劇場,直至19 世紀(jì)末期,隨著更為專業(yè)的演出劇場——維多利亞廳(Victoria Hall)在漢口俱樂部(Hankow Club)建成,外僑們的音樂活動包括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等演出團體,才開始將維多利亞作為相對固定的演出場所。
漢口外僑們的演劇活動多數(shù)都伴隨著音樂而進行,西人業(yè)余劇社在演劇中所選劇目體裁也十分豐富,包括鬧?。‵arce)、喜?。–omedy)、滑稽劇(Burlesque)、輕歌劇(Operetta)、喜劇歌?。–omic Opera)、音樂鬧劇(Music Farce)、滑稽喜?。‵arcical Comedietta)等等。每場戲劇演出都會安排專門的主持人做開場白和劇目的介紹,劇團所選作品多為當(dāng)時英國本土流行的劇目。這些戲劇的表演中大多都包含著豐富的音樂伴奏和唱段,在表演進行到高潮或是演出水準(zhǔn)十分精彩的情況下,觀眾還會要求在演劇結(jié)束后進行一些熱門音樂片段的加演。可以說,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的演劇活動直接把這些英國本土流行的戲劇音樂“移植”到了漢口的舞臺。
在1873 年的一場戲劇季表演中,一位名為埃德加·弗蘭克林(Edgar Franklyn)的演員演唱了一首當(dāng)時英國著名的流行歌曲《如果我停止愛》(If Ever I Cease to Love)(見圖2?樂譜由“Connecticut College Greer Music Library”提供,系筆者于2022 年3 月28 日以電子郵件形式與該圖書館聯(lián)系溝通后獲得。)。?“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298),Jan.16,1873,p.46.該作品是英國維多利亞音樂廳(Victoria Concert Hall)的喜劇演員喬治·萊伯恩(George Leybourne,1842—1884)于1871 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音樂廳歌曲(Music Hall Song)。早期版本的樂譜將這首曲子稱為“喜劇歌曲”(Comedic Song),它以一種滑稽的合唱形式進行表演。英國戲劇演員莉迪亞·湯普森(Lydia Thompson,1838—1908)曾將這首歌曲加入到輕歌劇《藍(lán)胡子》(Bluebeard)巡演中進行演唱。1872 年之后該作品在新奧爾良被稱為“狂歡節(jié)之王”(King of Carnival)。在漢口當(dāng)晚的演出中,除這首歌曲以外,演員們還以合唱的形式上演了許多歡快的英國民間歌曲。
圖2 流行歌曲《如果我停止愛》書影及曲譜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是,1874 年1 月在漢口上演的戲劇作品《里昂夫人》(Lady of Lyons)。?“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351),Jan.22,1874,p.69.它是1838 年由英國作家愛德華·布爾沃·利頓(Edward Bulwer Lytton,1803—1873)創(chuàng)作的一部五幕浪漫情節(jié)劇。盡管這是一部19 世紀(jì)早期作品,卻多次興盛于19 世紀(jì)下半葉英國戲劇舞臺。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在這部作品的演繹中也加入了眾多英國熱門流行歌曲和民間歌曲。多數(shù)情況下,盡管節(jié)目單并沒有注明這些歌曲的曲名,但依據(jù)演出報道中對作品的描述和觀眾的喜愛程度,可以推斷出它們也正流行于英國本土。
除了戲劇作品本身附有的音樂情節(jié),還有一種是在表演結(jié)束后觀眾意猶未盡而要求加演時所采用的藝術(shù)形式,這種藝術(shù)形式被稱為“幕間余興表演”(Divertissement?James R.Anthony,M.Elizabeth,C.Bartlet:“Divertissement”,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https://www.oxford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9781561592630.article.07865.Accessed:2022-3-22.)。該詞源自法語“diversion”或“amusement”,與意大利術(shù)語“divertimento”有著相似的含義,它是一種由松散而相關(guān)聯(lián)的舞蹈和歌曲組成的套曲形式,常常被添加到芭蕾舞中,以展示舞者的才能,也可以在歌劇中穿插或是在歌劇結(jié)束時進行表演。這種聲樂、器樂以及舞蹈的集合,構(gòu)成了更大型舞臺作品的組成部分。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在1874 年的一場表演中采用了這一表演形式。?“幕布像往常一樣落下,演出即將結(jié)束……人們立刻尖叫起來,幕布再一次拉開。這一次,整個表演團隊聚集在一個美麗的花園場景中,他們采用這種幕間表演形式,按照‘克里庫’(Clicquot)的曲調(diào)上演了芭蕾舞套曲和歌曲連唱,所有人都加入到合唱中,舞臺用紅色和藍(lán)色的火焰照亮……”。引文系筆者翻譯,參見“The 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351),p.69.
除了以上各類歌曲形式的演繹,對戲劇演出中的劇場音樂氛圍產(chǎn)生重要作用的還有管弦樂隊、鋼琴伴奏以及合唱團。根據(jù)每一場演劇活動的報道,可以推測這些業(yè)余音樂團體是伴隨著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的演劇活動而成立的。管弦樂隊(Amateur Orchestra)通常在戲劇表演開始之前、中場以及結(jié)束后進行演奏。在1874年的一場表演中,特別提到“我們那才華橫溢的小管弦樂隊演奏了一些非常美妙的音樂,今晚我們將免費觀看一場聲樂和器樂音樂會”?“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355),Feb.19,1874,p.155.。盡管我們不太清楚這些樂隊演奏的規(guī)模和樂器的配置,但是我們能夠在觀眾對音樂場景的反應(yīng)中看到樂隊在每場表演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鋼琴伴奏常用于歌劇作品的演唱部分,經(jīng)常在演員表中出現(xiàn)的是一位名為杜德爾·薩赫·菲弗(Dudel Sach Pfeiffer)的男士,關(guān)于他的演奏水平,觀眾們認(rèn)為“僅憑他的名字就足以保證這首曲子的演奏是一流的”?“Summary of News”,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566),Mar.21,1878,p.282.。演劇中的合唱團所采用的合唱形式為格利合唱,格利合唱借鑒了早期牧歌(Madrigal)的許多特點,將文本分成幾個小的部分,并賦予每一部分不同的情感色彩。?Lawrence J.Fried:“Glee”,in Grove music onlin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這種合唱形式在當(dāng)時漢口外僑的音樂舞臺上十分盛行,無疑也為西人業(yè)余劇社的表演帶來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隨著漢口外僑人口的不斷增多,大約1880年開始,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開始有俄羅斯成員加入,?“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659),p.26.1883 年劇團成立了新的委員會,?“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825),Apr.18,1883,p.428.在人員管理和作品的選擇方面都有了更加成熟的經(jīng)驗。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的俄羅斯成員曾試著上演俄羅斯喜劇,但由于大多數(shù)觀眾不懂俄語,演出效果不佳。生活在漢口的許多外僑并沒有長期定居中國的打算,他們或因為工作或因為家庭而離開。盡管同時也有新的人員進來,囿于成員的不穩(wěn)定性,自1885 年的告別晚宴之后,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的演出季進入了長達(dá)十余年的沉寂。?“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946),Aug.28,1885,p.239.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期間的音樂娛樂減少,各類舞會和音樂會逐漸豐富而不斷在漢口的舞臺上演。1895 年,漢口租界進入擴展期,俄、法、日租界的建立擴大了漢口租界的范圍。此時期的漢口對外貿(mào)易遠(yuǎn)超當(dāng)時的天津、廣州,幾乎與上海并駕齊驅(qū),更多的外國商人來到這里,也意味著新時期的音樂娛樂已經(jīng)到來。
1895 年之后,隨著各類音樂會、舞會和外來音樂團體到訪等活動的增多,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已不再是外僑音樂舞臺上的主角,但演劇活動依然在他們的娛樂生活中至關(guān)重要。1896年1 月24 日,沉寂十年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重新回到舞臺。?“The Hankow A.D.C.”,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487),Jan.31,1896,p.161.當(dāng)晚的演出場地將一個倉庫的一角臨時搭建,上演的劇目是《一杯茶》(A Cup of Tea)和《親愛的媽媽》(Dearest Mamma)。演出結(jié)束后,僑民們對建立一個適合戲劇和音樂表演的專業(yè)劇院提出了迫切需求,認(rèn)為“在劇院的建設(shè)方面,漢口沒有理由落后于世界”。他們希望通過演劇和音樂這樣的娛樂方式來加強漢口僑民們的社交和凝聚力,對大多數(shù)居住在漢口的外僑來說,戲劇表演和音樂會是他們能夠以低廉成本獲取快樂的最佳生活方式。重新組成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成員主要為俄羅斯人,其委員會的設(shè)立和劇團的管理也由漢口的俄羅斯外僑負(fù)責(zé)。在該年的另一場演出中,繼戲劇表演之后,劇團安排了一場完全原創(chuàng)的音樂會,這對當(dāng)時的漢口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當(dāng)中的歌曲借用了游吟詩人(Minstrels)的歌唱形式和風(fēng)格,當(dāng)晚的演出獲得了很好的反響。這場演出的另一個目的是為劇團的延續(xù)發(fā)展招募基金,欣喜的是,當(dāng)晚的社區(qū)居民以最慷慨的方式響應(yīng)了委員會對資金的呼吁,為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的持續(xù)演出提供了支柱。?“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491),Feb.28,1896,p.316.
在1896 年西人業(yè)余劇社重返舞臺的表演中,社區(qū)外僑居民“建立一所專業(yè)劇院”的愿望終于在1897 年成為現(xiàn)實。這一年的6 月20 日,漢口領(lǐng)事館和英國商會舉行會議,為慶祝英國女王維多利亞60 壽辰,耗資2.5 萬英鎊在漢口俱樂部館內(nèi)修建公共會堂,?《漢口租界志》編纂委員會:《漢口租界志》,第344 頁。英國僑民們當(dāng)天在圣約翰教堂舉行了該會堂的奠基儀式,這就是后來的維多利亞廳。關(guān)于維多利亞廳的建設(shè)方案,會議當(dāng)天提出“已選好一塊合適的地塊來建造一個開放的公共大廳,并以每年200 英鎊的租金來延續(xù)21 年的租約,可在14 年期滿時提前發(fā)出再延長7 年的通知,屆時的租金再另外協(xié)定”?“The Hankow Landrenters’Meeting”,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595),Feb.28,1898,p.331.。根據(jù)1898 年1 月31 日漢口領(lǐng)事館年度大會的會議記錄,維多利亞廳初期的建設(shè)花費了5739.50 英鎊,這筆資金來自市政廳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的貸款。1899 年1 月維多利亞廳的資金賬目中顯示這一年已花費11561.81 英鎊,而大樓的裝修布置又額外花費了約2000 英鎊。?“The Hankow Landrenters’Meeting”,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595),p.331.建成后的維多利亞廳舞臺布置美觀,地板裝潢別致,可供跳舞和演出。此后,漢口外僑的演劇活動、音樂會、舞會以及海外演出團體的巡回演出活動都開始搬上這座會堂的舞臺。
重新復(fù)蘇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除了本職工作“戲劇表演”外,還會上演一些包含器樂演奏、合唱、獨唱、短劇為一體的綜合性音樂形式,極具代表性的是游吟詩人表演?作為美國戲劇娛樂形式的游吟詩人表演,該表演形式流行于19 世紀(jì)初至20 世紀(jì)初的美國和英國,是一種建立在種族主義基礎(chǔ)上的喜劇表演。(Minstrel Show)。在1912 年的一場演出中,大廳里座無虛席,演員們以合唱形式開始了表演。?“Hankow A.D.C.Gives Lively Minstrel Show”,Hankow Daily News,March 29,1912,p.6.幕布升起,首先介紹了本場演出的近20 位演員,可以看到這時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成員的規(guī)模已經(jīng)擴大。擔(dān)任首個節(jié)目的是西奧多先生(G.W.Theodor),他演唱的歌曲選自英國業(yè)余作曲家阿爾弗雷德·斯科特-蓋蒂(Alfred Scott-Gatty)的作品集《種植園之歌》?《種植園之歌》創(chuàng)作于1893—1895 年,總共24 首歌曲,包括男中音獨唱和混聲合唱等形式,這些歌曲在當(dāng)時的英國和美國大受歡迎。種植園音樂(Plantation music)是19 世紀(jì)美國黑人演唱的歌曲,反映當(dāng)時美國種植園黑人的生活。參見王珉、周郁蓓編著:《多元音樂文化詞語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學(xué)院出版社2010 年,第366 頁。(Plantation Songs)中的《德奧勒班卓琴》(De Ole Banjo)(見圖3?樂譜由“IMSLP/Petrucci Music Library”提供,系筆者于2022 年4 月20 日以電子郵件形式與該圖書館聯(lián)系溝通后獲得。)。種植園音樂伴隨著勞動而產(chǎn)生,多采用重復(fù)性的節(jié)奏,后來隨著種植園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奴隸主常常組織聚會和慶?;顒樱恍┡`鼓手和樂器演奏者參與其中,慶?;顒拥奈璧负透枨ǔS眯√崆?、班卓琴來伴奏。這些具有典型非洲節(jié)奏的音樂,為之后藍(lán)調(diào)的萌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圖3 《種植園之歌》作品集書影及所收錄的歌曲《德奧勒班卓琴》
一位名為哈勃(C.E.Harber)的演唱者帶來了英國抒情歌曲《親愛的祖國》(The Dear Homeland)(見圖4?樂譜由“Calvin University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提供,系筆者于2022 年4 月15 日以電子郵件形式與該圖書館聯(lián)系溝通后獲得。),這首歌曲是英國作曲家沃爾特·阿爾弗雷德·斯勞特(Walter Alfred Slaughter,1860—1908)創(chuàng)作早期的作品。
圖4 英國抒情歌曲《親愛的祖國》書影及曲譜
另一位表演者邦基先生(Mr.W.S.Bungey)演唱的《我的肯塔基故鄉(xiāng)》(My Old Kentucky Home)是美國作曲家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1864)創(chuàng)作的一首美國民歌,至今仍為大家所熟知,邦基先生還在演唱中加入了踢踏舞表演。布蘭德先生(Messrs.R.Bland)所演唱的《我的尼羅河城堡》(My Castle on the Nile)(見圖5?樂譜來源: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Digital Collections,https://digital collections.nypl.org/items/94b72606-5ab0-1205-e040-e00a1806094e.)是一首以埃及皇室為主題且?guī)в挟悋檎{(diào)音樂風(fēng)格的作品,?Thomas L.Riis: The Music and Scripts of In Dahomey,American Music Publisher: A-R Editions,American Musicological Society,1996,pp.38-39.由美國作曲家約翰·羅莎蒙德·約翰遜(John Rosamond Johnson,1873—1954)創(chuàng)作。這場音樂會的下半場是兩首由美國作曲家詹姆斯·布蘭德(James A.Bland,1854—1911)創(chuàng)作的游吟詩人歌曲,一首名為《一個驚人的故事》(A Striking Story),另一首作品是《可怕的時刻》(A Terrible Time)。該場表演中的角色由哈伯先生(Mr.Harber)、伯特維爾先生(Mr.Burtwell)和蓋格先生(Mr.Gegg)擔(dān)任(可能并非真實姓名),另一位表演者韋伯斯特先生(Mr.J.Webster)擔(dān)任班卓琴伴奏。該場表演的音樂總監(jiān)是戈夫先生(Mr.H.Goffe),他也是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復(fù)蘇后能夠持續(xù)在漢口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貢獻者之一。
圖5 歌曲《我的尼羅河城堡》曲譜
1861 年漢口英租界建立之初,美商瓊記洋行第一艘航行長江的輪船“火箭”號駛抵上海,隨后首航滬漢線,這是第一艘到達(dá)漢口的商業(yè)性船只,也從此開啟了上海與漢口之間的通商轉(zhuǎn)運貿(mào)易。?《漢口租界志》編纂委員會:《漢口租界志》,第173 頁。開埠后的漢口在全國各埠中擁有極其重要的轉(zhuǎn)口貿(mào)易地位,各國洋行通過漢口大量采購華中及西南、西北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工礦原料等,這些物品都需要先轉(zhuǎn)運至上海再出口海外,而外國的工業(yè)品一般也需要通過上海轉(zhuǎn)運至漢口,再從漢口銷往中西部內(nèi)地。因此,各大上海洋行都在漢口設(shè)有分行,漢口成為土貨集中經(jīng)上海出口或者洋貨從上海進口再銷往內(nèi)地的重要轉(zhuǎn)口貿(mào)易市場。
1881 年上海愛美劇社的一場演出報道提到當(dāng)天的劇場“觀眾人數(shù)少的原因之一是上海租界社區(qū)的大部分居民通常在春季涌向漢口”?“The A.D.C.Performance at the Lyceum”,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729),May 27,1881,p.508.,兩地之間在貿(mào)易上的密切往來,自然會帶來外僑人口的流動和文化娛樂上的共通與互動。在漢口眾多的娛樂報道中,不乏看到漢口與上海舉辦賽馬和各種球類的比賽,除了外僑們熱衷的體育競技外,演劇和音樂方面的共同喜好和相互交流當(dāng)然也必不可少。漢口租界建立初期,常常會有在上海外僑音樂舞臺上演過的英國民間歌曲被介紹到漢口,而西人業(yè)余劇社就擔(dān)任了講解和演唱這些歌曲的職責(zé)。這樣的情況早在1870 年就已出現(xiàn),漢口業(yè)余劇社在滑稽劇《阿拉丁》(Aladdin)的表演中引入了一首民間歌曲,而這首歌曲幾年前就曾出現(xiàn)在上海愛美劇社的戲劇舞臺上。?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159),May 19,1870,p.362.
1927 年5 月20 日和21 日,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赴上海的卡爾頓劇院(Carlton Theatre)演出,上演了諾埃爾·科沃德(Noel Coward)的詼諧喜劇《花粉熱》(Hay Fever),這場演出的收益是為當(dāng)?shù)氐挠t十字會招募基金。?“Hankow A.D.C.’s Coward Comedy”,The China Press,May 22,1927,p.2.演員的陣容和1926 年12 月在漢口上演該劇目的陣容相同,他們的表演水平在上海的觀眾中大獲贊賞。盡管這部戲劇本身不包含音樂唱段和音樂情節(jié),但是當(dāng)晚的演出還是在劇目的中場穿插了樂隊演奏。不僅如此,漢口的外僑們甚至?xí)穲F演奏或劇團演員的演唱水平與上海相比較。眾所周知,當(dāng)時上海西方人的音樂活動是最為繁榮同時也是水平最高的,可以看出,漢口外僑們對這些業(yè)余音樂家們的音樂水平是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和要求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在1880 年的戲劇演出之后安排了一場聲樂音樂會,當(dāng)天有一位擔(dān)任男高音的演唱者也曾在上海的舞臺表演。漢口當(dāng)晚的演出報道稱這場音樂會的水平已經(jīng)超越了上海,該場音樂會評論中這樣寫道:“我們不能說我們的音樂天賦完全超越了上海,但是這次演員們的才華是上海無法比擬的。我們的男高音很多上海市民都聽到過,如果現(xiàn)在把電話連線到港口,你會聽到我們的另一位男低音的演唱者,真希望你能夠聽到更多地深沉的音符,這些音符從他那寬大而結(jié)實的胸膛悠揚地流淌而出……”?引文系筆者翻譯。參見“Hankow”,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 (No.659),p.26.
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除了在節(jié)目內(nèi)容和音樂水平上與上??待R之外,有時連戲劇演出的舞臺布置和道具場景也會參照上海的舞臺而設(shè)計。1879 年漢口戲劇季的一場演出中上演的俄羅斯喜?。≧ussian Comedy)《商人的生活》(Merchant’s Life)中,所采用的戲劇場景就是來自于一位聞名上海的設(shè)計大師的杰作。
與上海外僑頻繁交流的同時,漢口還是外國僑民在中部城市的娛樂聚集地,最直接受其影響的是九江地區(qū)的外國人。九江是《天津條約》中與漢口同時劃定英租界的中部城市,英租界也是九江唯一的外國租界。由于漢口地理位置和貿(mào)易繁榮的優(yōu)勢,漢口租界內(nèi)的演劇活動也為九江地區(qū)的外國僑民們提供了娛樂服務(wù)。早在1874 年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的戲劇季演出中,就有報道描述“當(dāng)晚的觀眾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從九江趕來漢口觀看演出的”?“ The Hankow A.D.C.—Fi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ason”,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Consular Gazette(No.359),Mar.19,1874,p.248.。
除了作為中部地區(qū)外國人的音樂娛樂中心,19 世紀(jì)末至20 世紀(jì)上半葉,隨著海外音樂家和專業(yè)團體到漢口巡演活動的增多,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也會在有外來演出團體到訪或告別時上演一些節(jié)目以表答謝。在與國外到訪團體尤其是專業(yè)音樂團體的交流演出中,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從中的收獲卻不僅僅是“以表謝意”這樣簡單。正因為與上海的往來甚至是世界級音樂團體的交流匯演,才使?jié)h口的演劇和音樂舞臺上出現(xiàn)了與西方國家?guī)缀跬瑫r期流行的劇目和曲目。
租界是西方列強實現(xiàn)其侵略意圖的化外之地。他們的主觀意圖并非向中國傳播先進的科技和文化,而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其政治利益。當(dāng)時的國人正遭受著滿腹屈辱而又不得不向西方學(xué)習(xí)的境遇,加之當(dāng)時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歐洲人,從心理上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階層的文化姿態(tài),他們盡可能要隔離開中國人的社會。因此,除宗教傳播以外,租界當(dāng)局是十分?jǐn)骋暫头磳χ袊藚⑴c其文化娛樂活動的。在文化上的優(yōu)越感以及長期遠(yuǎn)離自己家鄉(xiāng)國土的心境,他們更加渴望在租界內(nèi)以最大程度地尋求和移植西方本土的生活方式,因此,租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方社會”。但這畢竟是中國人的國土,這個所謂的“西方社會”是無法完全與華人世界分開的,租界內(nèi)整體的社會空間也無法脫離漢口的本土文化,這一點在20 世紀(jì)后的漢口租界更加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但租界內(nèi)的西方人社會在客觀上成為了漢口實現(xiàn)其城市近代化的典范,漢口許多華商和銀行買辦紛紛效仿西方外僑,逐漸建立起國人自己的俱樂部和娛樂場所,西方人的音樂生活逐漸滲入到了中國人社會。與此同時,漢口的“飛地”音樂社會也為許多中國近代的音樂家先驅(qū)者們提供了學(xué)習(xí)和了解西方文化的有利條件,武漢傳統(tǒng)音樂的繁榮以及抗戰(zhàn)音樂的興起也在這里找到了發(fā)展的契機。
本文所呈現(xiàn)的“漢口西人業(yè)余劇社”只是近代中國眾多“飛地”音樂團體中的一個,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漢口波羅館(也稱“漢口俱樂部”)于1878 年在英租界開業(yè),?《漢口租界志》編纂委員會:《漢口租界志》,第493 頁。這是西方人在漢口開辦的第一個外國人俱樂部。但是,據(jù)筆者前文描述中的漢口西方人演劇和音樂活動來看,他們的娛樂生活遠(yuǎn)遠(yuǎn)早于其俱樂部建立的時間。而伴隨著演劇活動所產(chǎn)生的管弦樂隊與合唱團體,對當(dāng)時的漢口而言同樣不容小覷。盡管這些音樂團體比較業(yè)余,且直到1913年,漢口租界當(dāng)局才開始有組建市政樂隊(Municipal Band)的考慮,51Central China Post,Jun.6,1913,p.7.但是這些早期業(yè)余音樂團體的成立及其演出活動,為其后漢口更專業(yè)性的樂團的到來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