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云,薛 柳,騰 玥,劉 文,何寶華,梁佳寧(北京市西山試驗林場,北京 100093)
淡劍貪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屬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又稱淡劍襲夜蛾[1]。早在1971年就已經調查確定為一種水稻害蟲,同時也取食水稻周邊的雜草,尤其是對細葉結縷草有顯著的危害,在日本、韓國也有諸多分布[2-4]。近年來,隨著我國草坪草的大面積推廣使用,此種害蟲的危害愈加嚴重,尤其是在上海、江蘇等南方城市。由于氣溫適合,淡劍貪夜蛾在廣西桂林等地年發(fā)生達7~8代,從3月下旬至12月上旬均可取食草坪草,危害較大。在上海、武漢、蘇州等地年發(fā)生也達5代,成為草坪草的主要害蟲之一[5-6]。目前,隨著草坪市場的不斷擴大,華北地區(qū)對冷季型草坪草的需求不斷增加,草坪病蟲害也呈現(xiàn)出了“南北交流”的發(fā)展趨勢,淡劍貪夜蛾在遼寧、津冀等地也成為了主要草坪害蟲之一,在山東、天津等地一年發(fā)生4~5代,在華北地區(qū)一年發(fā)生3~4代,在遼寧地區(qū)一年發(fā)生2~3代,而且它的危害也在呈逐漸蔓延的趨勢,引起北方植物保護工作者的重視[7-10]。
然而,這種害蟲在北京地區(qū)還暫無報道。北京市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緊鄰西五環(huán),位于北京小西山地區(qū),屬于太行山余脈,森林覆蓋率達93.32%,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是市民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11]。園內有牡丹園、紫薇園、玉蘭園、梅園四大專類園及門區(qū)、無名英雄廣場、八角亭、報春亭等重要景點地區(qū)。為了景觀需要,引進種植了多種地被植物,包括北方地區(qū)較為常見的澇峪苔草(Carex giraldian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馬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等地被植物,同時也引進了一些黑麥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早熟禾(Poa annua)等冷季型草坪草,也包括北京地區(qū)的一些鄉(xiāng)土種如披針苔草(Carex lanceolat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2020年9月底,園內對重點景觀區(qū)域的草坪草進行更換,后發(fā)現(xiàn)一周內出現(xiàn)了斑禿現(xiàn)象。經調查核實為淡劍貪夜蛾危害,蟲口密度最高達1 070頭·m-2。由于該害蟲具有暴食性,對草坪景觀造成了嚴重影響。
淡劍貪夜蛾屬于完全變態(tài)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1]。卵半球形,初產時淡綠色,后變淺褐色,卵期通常3~4 d;幼蟲共6齡,初孵幼蟲通常灰褐色,1~3齡幼蟲為綠色,4~6齡幼蟲為黃綠相間、成熟幼蟲為灰粽色,5~6齡幼蟲具有暴食性,幼蟲整個歷期平均為19 d。蛹通常長13 mm左右,赤褐色,臀刺2根,較短,略向腹面彎曲,蛹期7 d左右。成蟲體長11 mm左右,翅展26 mm左右,全身淡灰褐色,雄蛾觸角為雙梯形,雌蛾觸角為絲狀,成蟲期平均5 d。淡劍貪夜蛾存在較嚴重的世代重疊現(xiàn)象,整個世代歷期為34~35 d[12-15]。
淡劍貪夜蛾食性較雜,可取食絕大部分禾本科冷季型草坪,同時也有危害水稻的研究記錄,危害方式為幼蟲啃噬葉片及根部,成熟幼蟲具有暴食性,很容易造成爆發(fā)性危害,嚴重時可在數(shù)天內致使草坪成片枯死[2]。針對該害蟲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噴施有機磷、菊酯類化學藥劑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幼蟲3齡前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EC1 500倍或25 %喹硫磷 EC1 000 倍,兌水均勻噴霧。高齡幼蟲其抗藥性較強,可選擇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如10%蟲螨腈SC 2 000 倍液或5%氟蟲腈 SC2 000 倍液等[15-16]。物理防治包括燈光誘捕、性誘劑誘捕、糖醋液誘捕等手段,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趨化性特點以及性信息素等技術手段[17]。淡劍貪夜蛾的天敵種類也較多,包括絨繭蜂、溝繭蜂等寄生性天敵,還有麻雀、步甲、螳螂等捕食性天敵,也包括核多角體病毒等一些微生物天敵[14,18],在蟲害未爆發(fā)前就應注意保護天敵生物,維持生態(tài)平衡,蟲害發(fā)生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防治方法的選擇。
然而,目前關于淡劍貪夜蛾對北方地被植物取食性的相關研究較少。為明確該蟲對北京西山地區(qū)主要地被植物的影響,通過非選擇性試驗比較了淡劍貪夜蛾對園內幾種主要地被植物的取食傾向,并研究了該害蟲的存活狀況,為淡劍貪夜蛾對西山地區(qū)以及北方地區(qū)地被植物的潛在危害影響提供了基礎數(shù)據(jù)。
供試蟲源:600頭3齡淡劍貪夜蛾(Spodoptera depravata)采自西山地區(qū)冷季型草坪草中(北緯:39°58′9″,東經:116°11′40″,北京,海淀),以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為食物,在室內飼養(yǎng)3 d,溫度20~25 ℃,濕度45%~65%。
供試地被草:澇峪苔草(Carex giraldian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馬藺(Iris lacteavar.chinens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早熟禾(Poa annua)等地被草均取自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北緯:39°58′9″,東經:116°11′40″,北京,海淀)。供試植物組織為植株中段完整葉片。
1.2.1 淡劍貪夜蛾對幾種地被草的取食 隨機選取足量3齡左右淡劍貪夜蛾幼蟲供試,供試前饑餓4 h。隨機選擇20頭幼蟲置于直徑10 cm的圓形塑料盒(直徑13 cm)中,盒中分別放入2 g地被草,包括:澇峪苔草、狗尾草、野牛草、馬藺、狼尾草、早熟禾6種地被植物葉片,其中早熟禾為對照植物,葉片均為中段葉片,每隔0.5 h觀察記錄盒中取食地被草的淡劍貪夜蛾數(shù)量,每個處理觀察統(tǒng)計4次,累計2 h,共計6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
1.2.2 淡劍貪夜蛾取食幾種地被草的存活率 隨機選取足量3齡左右淡劍貪夜蛾幼蟲,饑餓4 h供試。隨機選擇25頭幼蟲置于圓形塑料盒(直徑13 cm)中,盒中分別放入不同種類的足量地被草,地被草種類參照2.1試驗結果確定(2.1試驗結果內淡劍貪夜蛾有取食現(xiàn)象的地被草),包括澇峪苔草和野牛草,早熟禾為對照,共3種地被植物葉片,共計3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記錄10 d后各處理內淡劍貪夜蛾幼蟲存活情況。
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2 h內淡劍貪夜蛾對6種地被草的累計取食情況及所取食地被草之間的對比均采用Slit-ANOVA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淡劍貪夜蛾存活率試驗也采用Slit-ANOVA分析比較了不同地被草上淡劍貪夜蛾存活差異。
表1和圖1表明了2 h內淡劍貪夜蛾對幾種地被草的取食情況,對澇峪苔草、野牛草、早熟禾均有取食,但對狗尾草、馬藺、狼尾草未被取食,同時各個不同地被組間也存在顯著性差異(df=5,12,F(xiàn)=76.29,P<0.05)。不同地被草淡劍貪夜蛾取食只數(shù)由多到少排序為:早熟禾>野牛草>澇峪苔草>狗尾草=馬藺=狼尾草。2 h內淡劍貪夜蛾對澇峪苔草的取食只數(shù)為(1±0.58)頭,與狗尾草、馬藺、狼尾草(均為0頭)并無顯著性差異,但與另外2種地被草存在顯著性差異(F=56.92,df=2,6,P<0.05)。2 h 內淡劍貪夜蛾對野牛草的取食只數(shù)為(4.67±1.20)頭,取食早熟禾的只數(shù)為(15.00±1.00)頭。取食野牛草的只數(shù)與澇峪苔草有顯著性差異,同時與冷季型草坪草早熟禾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
表1 淡劍貪夜蛾對不同地被草的取食情況
圖1 淡劍貪夜蛾取食地被草差異
圖2結果表明,3個處理內的淡劍貪夜蛾連續(xù)取食同種地被草10 d后,存活率存在顯著性差異(F=13.48,df=2,6,P<0.05)。澇峪苔草的處理內淡劍貪夜蛾存活(2.33±0.88)頭,存活率為9.33%,顯著低于野牛草和對照處理;野牛草處理內存活(6.33±1.20)頭,存活率為22.67%,冷季型草坪草處理內存活(9.67±0.88)頭,存活率為38.67%,2個處理無顯著性差異。
圖2 不同地被草上淡劍貪夜蛾存活情況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提到了淡劍紋灰翅夜蛾的危害情況,以及溫度、濕度等外界環(huán)境因子對它的影響[19-20]。淡劍紋灰翅夜蛾取食范圍廣泛,對大部分的草坪草都有取食現(xiàn)象,尤其偏好取食細葉結縷草、高羊茅、黑麥草、剪股穎等草坪草,近年其主要研究方向也是關于其對草坪草的危害和預防[21-22]。也有早期報道表明其對水稻、狗牙草、雀稗、假儉草等一些田間作物和雜草有取食現(xiàn)象[12]。2007年黃東林等[23]通過高羊茅做對照研究證明了狗牙根和白三葉草不是其適宜寄主,但(24.8±7.8)%的成蛾率也值得警惕,說明了其成為潛在寄主的可能。同時,淡劍貪夜蛾的危害范圍也在逐年擴大,世代周期逐漸延長,其對地被的潛在危害能力也越大[24]。目前,關于淡劍貪夜蛾對北京地區(qū)地被植物的危害還未見報道,本次試驗直接驗證了淡劍貪夜蛾對北京及北方部分常見地被植物植物的潛在危害。
本試驗結果表明,淡劍貪夜蛾對北京西山地區(qū)幾種地被草的取食有明顯差異,對馬藺、狼尾草、狗尾草并未取食,而對澇峪苔草、野牛草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取食行為,雖然結果均與對照高羊茅有顯著性差異,但野牛草的取食只數(shù)也顯著高于澇峪苔草,在食物短缺時野牛草不排除成為潛在寄主,為其提供食物。存活率試驗結果證明,野牛草內淡劍貪夜蛾的存活率雖然低于對照高羊茅,但并無顯著性差異,也再次提高了野牛草成為潛在過渡寄主的可能性。同時在存活率試驗結束時,野牛草處理內和對照處理內均出現(xiàn)淡劍貪夜蛾幼蟲化蛹現(xiàn)象。
淡劍貪夜蛾對北京西山地區(qū)主要地被植物有一定的危害影響,對野牛草、澇峪苔草表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取食傾向,但在前期預試驗中對狗尾草和狼尾草也表現(xiàn)出了少量次數(shù)的取食,后續(xù)可增加地被草種類進行試驗,補充驗證其對西山鄉(xiāng)土地被植物及其他地被植物的潛在危害。存活率的試驗也表明淡劍貪夜蛾取食野牛草、澇峪苔草具有一定的成活率,后續(xù)可延長試驗周期,觀察淡劍貪夜蛾取食這2種地被草是否能完成世代,研究其種群定殖的可能性。
以上試驗證明淡劍貪夜蛾對北方地區(qū)主要地被植物有一定的危害性,也有潛在的定殖危害影響,我們應努力降低其發(fā)生的可能性。首先在新地被植物檢疫方面要更加嚴格管理;其次是日常巡查要注意地被草的輕微危害癥狀,防止蟲情爆發(fā);在發(fā)現(xiàn)蟲情后要及時處理危害草坪,打藥、深埋處理,對周邊100 m范圍內噴施甲維鹽、氯氰菊酯等生物農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