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虹 浙江省杭州市長征中學
當前,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整體語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學生學習英語、提高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語篇中的相關英語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力。因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就顯得非常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能力實際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英語語篇思維與漢語語篇思維有許多不同之處,掌握英語語篇思維對高中生英語讀、寫、譯等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傳授語言技能的同時,要注意通過英語語篇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文化信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英語母語者的思維方式,以英語語篇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譯能力,使學生通過閱讀、寫作和翻譯訓練感受英語思維與自身思維模式的差異,引導他們逐步樹立語篇意識、形成語篇思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英語的語篇思維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對于當前的高中學生來說,英語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往往只需要把握語篇中涉及的詞、句以及了解語篇內(nèi)容大意即可。但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學習需要學生在閱讀語篇時具有獨立的思維,并內(nèi)化提高為自身的學習能力。新課標下的新高考制度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考查,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基于對部分教師英語日常教學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大致體現(xiàn)以下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受限。英語學科的學習,其根本目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中,英語思維的應用較少,因為不同國家的語言思維方式會存在差異,其句子結構及交流模式都會有明顯的不同,這就會導致學生容易將漢語的地位模式帶入英語學科,導致學生在閱讀語篇時習慣用中文思維理解并解決問題。眾所周知,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不僅要注重不同語種之間的相互理解,更需要學生將英語語篇帶入相關情境,理解其背景、內(nèi)容和文化。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采取語篇思維培養(yǎng)的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語篇思維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除了掌握詞、句和語篇的內(nèi)容外,還需要理解語篇的結構及相關的文化背景,努力用英語思維理解語篇內(nèi)容。沒有涉及語篇思維培養(yǎng)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便無法達成。
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問題。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思維還停留在新課改之前的狀態(tài),認為只要通過“刷題”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及學科素養(yǎng),這導致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過于套路化。學生在進行語篇學習時,教師過于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生詞或難句,忽略了語篇的深層含義。在雙新改革的過程中,課堂的形式逐步在改變和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的融合以及合作探究學習等學習模式的應用,使得高中英語課堂變得生動和靈活。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流于形式使得原本應該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堂并沒有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事實上,教學改革和培養(yǎng)語篇思維實際上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而產(chǎn)生的,他們的出現(xiàn)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反思自身的教學思維和模式,重視學生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需求。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思維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如果能夠具備語篇思維意識,就能夠突破固化的思想束縛,透過英語思維和視野審視語言知識,對語篇教學做出整體的系統(tǒng)研究;學生如果能夠具備語篇思維意識,就能夠準確獲得相應信息,并能夠快速地了解語言知識所傳達的信息與意義。
課前做到有效預習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往往難以在課堂上完成全部的學習任務,因而就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相應的有效預習,這有助于在課堂上提高語篇思維培養(yǎng)的效果。在閱讀新的英語文章時,學生一定會遇到生詞,因而教師需要提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生詞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學會借助英漢詞典等工具掃除生詞障礙。經(jīng)過課前的有效預習后,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會明顯得到提高,同時還能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通過預習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了解語篇的文化背景,因為特定的語言背后隱藏著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文化,不同場合的禮儀和情景也可能讓人產(chǎn)生差異化的理解。因此,布置這樣的預習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在課前了解了相應的文化背景之后,會更容易理解課程所涉及的內(nèi)容,這將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較為清晰的背景框架和學習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必修一Unit2“TRAVEL PERU”的語篇閱讀教學時,設計并開展了有效的課前預習。這一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介紹秘魯?shù)奈幕惋L景,語篇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地名和建筑物名稱,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閱語篇閱讀中的生詞。在了解了生詞的意義后,學生對語篇大致的內(nèi)容也會有初步的了解,這就能大大提高課堂閱讀的教學效率和學生文本的解讀能力。除此之外,這個語篇段落中還出現(xiàn)了較多的文化型詞語,如干式石頭搭砌法、古印加文化、印第安文化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就這些詞語進行多樣化的搜索,采取不同的方式查找相關的資料,這個過程不但能夠使學生掌握收集和整理大量信息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而且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知識的掌握并不需要完全拘泥于課堂教學,課前有效的自主預習也是非常好的方法。以上兩個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提前輔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通過預習,學生對語篇的背景和文化也有了大概的認識,這將有助于教師開展更加詳細和深入的語篇閱讀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課中突出學習重點 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豐富,在引導學生完成基礎的查閱生詞和理解句子后,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關注語篇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落實語篇思維培養(yǎng)的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課堂引導是重要的前提和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的語篇解釋應當為“從課文中獲得意義的認知活動”,這就說明教師不能只關注表層的文本理解,而應當注重開展能夠引導學生從中獲得作用于實踐的認知活動?;诖?,教師要積極在課堂上設計相應的問題鏈,以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的組織結構和語篇內(nèi)在的思維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篇解讀能力,并使其被內(nèi)化吸收成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精華。這個過程在經(jīng)歷了長期的實踐探索后,能夠逐漸成為文本閱讀教學中重要的活動過程,最終為學生形成語篇思維打好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必修一Unit4“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語篇閱讀教學時,在突出文本閱讀重點的同時,更加注重讓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文本的內(nèi)容是唐山大地震的發(fā)生以及后續(xù)的救援,課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文章的結構是什么樣的?”“文章表達出的情緒是否有層次變化?”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通過合作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另外,這段語篇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進行寫作,通過紀實性文學報告的寫作語言,開始先描述地震來臨時人們的恐慌和地震后荒廢的景象,然后闡述對救援人員的贊揚和對生命力頑強的感嘆,同時感同身受于中國的強大?;诖耍處熢谶M行此類文章的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刻體會語篇流露的情感,這樣才能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思維。
課后分層作業(yè)布置 在高中英語課堂培養(yǎng)學生語篇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后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計和布置分層作業(yè),不僅能有效督促和鞏固學生的學習,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也是教學效率最大化的保障。高中階段,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往往存在較大差異,當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完全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時候,實施分層的作業(yè)指導更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提升。設計分層作業(yè)的目的在于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對此,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閱讀綜合水平進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可以通過設置多樣化的測試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使得結果更加精準。在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后,布置的分層作業(yè)就能夠更具有針對性,也更加有效。當然,教師在布置分層作業(yè)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這樣,學生在完成更貼合自身個性特點和能力的學習任務時,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動力,增強自信,同時讓學生學會反思,獲得進步,并最終形成良性的學習節(jié)奏和思維進階培養(yǎng)。
例如,教師在講授必修一Unit5“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后進行分層布置作業(yè)。這一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講述漢字的書寫體系,從商朝到秦朝文字的演變過程。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比較多的生僻詞匯,但文章的整體結構完整,呈現(xiàn)出總分總的段落布局?;诖?,教師可以給不同層級的學生分派不同的學習任務: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完成課文的溫習之后可以對其進行仿寫,鼓勵愿意挑戰(zhàn)的學生從秦朝之后對文字的發(fā)展再做詳細的了解和書寫。這樣學生不僅完成了對語篇思維的培養(yǎng),而且還可以將其轉(zhuǎn)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其更高層的學習需求就得到了滿足;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其對不熟悉的單詞和句子進行溫習,進而通過復習課堂上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將其理解透徹。
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在以往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體系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占據(jù)了很大比重。為了能夠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基于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評價體系更需要注重過程性評價,而非終結性評價。因此,英語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和模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同時,教師要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其閃光點,從而對其進行鼓勵和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嘗試建立過程性評價機制,除了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努力、學習方法是否正確等方面進行相關評價。不僅如此,除了教師評價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展開自評,或同學之間進行互評。同時,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在課后的英語學習及生活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中涉及的過程性評價的類別制作成表格,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等方式形成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以幫助學生提高語篇思維能力。
總之,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往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保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具備培養(yǎng)學生語篇思維的意識和能力。如果在課堂上不重視學生語篇思維的培養(yǎng),教和學的過程往往就是在浪費時間。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篇思維的英語閱讀教學,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因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應當及時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培養(yǎng)學生語篇思維能力的目標放在首位,這更有助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