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貴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醫(yī)院兒科 (福建 漳州 350623)
內(nèi)容提要: 目的:探討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聯(lián)合肺泡灌洗的應用方式與臨床效果。方法:納入2021年12月~2022年9月在本院辦理住院手續(xù)并接受治療,臨床確診的重癥肺部感染患兒100例為觀察對象。開展隨機分組對照研究,設置對照組與觀察組兩個研究小組,每組分配患兒5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應用的治療方案分別為常規(guī)綜合性治療以及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肺泡灌洗術(shù)治療。結(jié)果:觀察組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消失時間更短,體溫水平恢復速度更快,P<0.05。治療前兩組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測量結(jié)果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對照組的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均低于觀察組,且檢驗證實P<0.05。治療前對照組的CPIS評分略高于觀察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PI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傆行视^察組(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00%),觀察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短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聯(lián)合肺泡灌洗效果顯著。
重癥肺部感染在小兒群體中較為常見,對小兒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危害巨大[1]。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肺泡灌洗術(shù)屬于新型的侵入性檢查,治療過程中,檢查可視范圍擴大、檢查陽性率提高、適應證擴大、患兒痛苦減小,并發(fā)癥減少[2]。同時,由于支氣管鏡鏡體柔軟細小,可以前后彎曲,能進入患兒氣管及部分支氣管。臨床治療中,醫(yī)生可以根據(jù)患者的肺部影像在支氣管鏡下選擇相應的肺段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shù),術(shù)后留取灌洗液送檢病原學檢查,可以更好地明確患者病情,并予以有效的治療[3]。此次研究探討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聯(lián)合肺泡灌洗的應用方式與臨床效果。
選取100例臨床確診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均為2021年12月~2022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入組患者年齡1.5~12歲,平均(6.12±1.05)歲,男57例、女43例,患病時間3~9d,平均(5.12±0.25)d。本次實驗方案經(jīng)本院倫理協(xié)會審核批準,并全程跟蹤本次研究。開展隨機分組對照研究,設置對照組與觀察組兩個研究小組,將上述100例患兒隨機分配到兩個小組之中,每組分配患兒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5~11歲,平均(6.09±0.98)歲,男28例、女22例,患病時間3~9d,平均(5.14±0.21)d。觀察組患者年齡1.5~12歲,平均(6.13±0.95)歲,男29例、女21例,患病時間3~8d,平均(5.09±0.19)d。對照組與觀察組應用的治療方案分別為常規(guī)綜合性治療以及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肺泡灌洗術(shù)治療。從年齡分布區(qū)間,平均年齡以及性別比例,患病時間等方面對兩組患兒的一般情況進行組間對比,可得P>0.05。
納入標準:①均為辦理住院手續(xù),在本院呼吸內(nèi)容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②患者一般資料可查詢,完整,無重要數(shù)據(jù)信息遺漏或者缺失;③患兒入組前期監(jiān)護人已經(jīng)知曉研究方案相關(guān)情況,并簽署同意書,同意患兒配合完成此次分組對照研究。排除標準:①患兒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治療;②患兒對纖維支氣管鏡出現(xiàn)相關(guān)禁忌,無法完成研究相關(guān)檢查與治療操作;③患兒患有嚴重器官性疾病。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綜合性治療,包括吸痰、抗炎治療以及靜脈營養(yǎng)支持、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抗生素抗感染、霧化吸入、體位引流等。
1.2.2 觀察組
儀器設備:電子支氣管鏡,規(guī)格:PL-F320型,批準文號:浙械注準20162080962。
產(chǎn)品型式為整機由機身軟管和顯示器兩部分組成,整機支持圖像采集、數(shù)據(jù)存取、顯示器有線視頻輸出,兼容av輸出、引導氣管插管并可同步進行吸引等功能。標準配套件包括:活體組織采樣鉗(有效的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口墊(有效的醫(yī)療器械注冊證)、清洗刷、管路灌流器、ETO帽。
主要技術(shù)指標:①視場角(對角線):≥90?,±10%;②觀察景深:3~100mm;③工作長度:550mm,±10%;④主軟管外徑:Ф3.1mm,+10%,下限不計;⑤最大插入部外徑:≤Ф3.8mm;⑥頭端部外徑:Ф3.1mm,+10%,下限不計;⑦彎角:向上160?,向下130?,-10%,上限不計;⑧照度:≥1200Lx;⑨最小器械孔道內(nèi)徑:≥Ф1.2mm;⑩分辨率:≥9.92lp/mm。
治療方法: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聯(lián)合肺泡灌洗術(shù),常規(guī)治療與對照組相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聯(lián)合肺泡灌洗術(shù)治療如下,術(shù)前對患者實施0.1mg/kg體重阿托品注射液肌注,以減少氣道分泌物。針對存在緊張情緒的患者,予以安定注射液。治療過程中經(jīng)鼻進鏡,于直視狀態(tài)下對患者支氣管內(nèi)病灶局部分泌物以及阻塞物予以吸取,采集分泌物樣本送檢,開展病原學檢查以及相關(guān)的藥敏試驗,指導臨床用藥[4]。之后,使用適量灌洗液進行肺泡灌洗,灌洗液的溫度為37?C,灌洗液的成分為8萬U慶大霉素于100mL生理鹽水。灌洗過程中每次向患者病灶支氣管中注入15~20mL灌洗液,負壓抽取。每次治療時間大約15min,視患者病情實施3~5d的治療。
觀察并記錄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變化情況,參照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病情,進行臨床療效判定,并記錄兩組住院時間。
兩組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CPIS評分,肺功能測量數(shù)據(jù)結(jié)果均以±s形式表示,應用SPSS 22.0軟件開展t檢驗,比較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情況,總有效率統(tǒng)計結(jié)果以n、%表示,應用相同的軟件進行處理,組間差異檢驗實施χ2檢驗,差異顯著的標準為P<0.05。
觀察組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消失時間更短,體溫水平恢復速度更快,統(tǒng)計結(jié)果與對照組之間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兩組咳嗽、咳痰癥狀消失時間以及體溫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比較(n=50,±s,d)
表1.兩組咳嗽、咳痰癥狀消失時間以及體溫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比較(n=50,±s,d)
組別 咳嗽癥狀消失時間 咳痰癥狀消失時間 體溫水平恢復正常時間觀察組 6.85±0.64 5.12±0.32 5.16±0.14對照組 10.33±1.02 8.02±0.15 6.25±1.02 P<0.05 <0.05 <0.05
治療前組間比較顯示兩組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測量結(jié)果、CPI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檢測與比較,對照組的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均低于觀察組,觀察組的CPI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治療前后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肺部感染狀況CPIS評分比較(n=50,±s)
表2.治療前后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肺部感染狀況CPIS評分比較(n=50,±s)
組別 治療前FVC(L) 治療后FVC(L) 治療前PEFR(L/s)治療后PEFR(L/s) 治療前CPIS評分(分) 治療后CPIS評分(分)觀察組 1.81±0.11 2.95±0.15 4.61±0.31 6.15±0.21 9.41±0.75 6.34±0.16對照組 1.80±0.12 1.98±0.16 4.60±0.29 5.29±0.34 9.42±0.69 7.85±0.2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總有效率觀察組(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00%),觀察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兩組治療有效率與住院時間比較(n=50)
重癥肺部感染通常主要是經(jīng)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致病力非常強的細菌或耐藥菌株混合感染所導致的,在小兒群體中十分常見。在患病之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支氣管阻塞,產(chǎn)生肺水腫,甚至出現(xiàn)呼吸衰竭。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規(guī)抗感染,消炎等藥物治療的效果十分有限。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診斷和治療氣道和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通過此項安全、微創(chuàng)、痛苦小的檢查或灌洗,能夠為患兒明確診斷、根治疾病[5]。纖維支氣管鏡一般從鼻腔插入,通過咽喉、會厭、聲門到氣管及細支氣管。能直接地觀察其中的病變及呼吸道的各個解剖部位的異常,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一項重要方法,以往一些學者進行了相關(guān)的研究,并證實其應用效果[6]。經(jīng)本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消失時間更短,體溫水平恢復速度更快,治療后對照組的用力肺活量水平與呼氣高峰流量均低于觀察組,治療后觀察組的CPI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傆行视^察組(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00%),觀察組平均住院天數(shù)短于對照組。纖維支氣管鏡可以清晰直觀地觀察整個呼吸道的結(jié)構(gòu),起到了很好的輔助診斷和治療作用。同時,借助通過支氣管鏡術(shù)還可以開展形態(tài)學診斷、肺泡灌洗以及呼吸道異物取出術(shù)等檢查和治療[7]。支氣管肺泡灌洗可以有效清除氣道內(nèi)分泌物和痰液,使患者通氣狀態(tài)得到改善,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在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同時輔以肺泡灌洗術(sh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氣道阻塞情況與換氣、通氣功能,選取的生理鹽水也不會影響患者的肺部功能。另外,還可以對抽取出的灌洗液進行一系列檢測和分析[8]。因此,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的速度更快,病情可以及時得到有效控制,大大縮短了病程及應用抗菌素時間。纖維支氣管鏡技術(shù)既是檢查診斷技術(shù),又是治療手段,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清楚設備工作的原理,并嚴格掌握好該技術(shù)的適應證、禁忌證和操作前和操作中的各種注意事項。
綜上所述,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聯(lián)合肺泡灌洗效果顯著,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