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周文青,何喜杰,張博麟,何許聰,陳 楓
病人安全文化(patient safety culture,PSC)是指醫(yī)療組織及機構為實現(xiàn)病人安全而形成的全體員工共同的態(tài)度、信念、價值觀及行為方式[1]。研究表明良好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也能提高醫(yī)療護理質量、改善病人安全[2]。護士作為住院病人最密切的接觸者,其一言一行都會不自主地影響到病人安全[3-4],通過改變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可以促進其護理行為的轉變,從而解除病人安全隱患,最終提高病人的住院安全[5]。既往與安全文化相關的研究多集中于重癥監(jiān)護室(ICU)、急診等部門,在精神科尚未開展。精神科護理對象的特殊性,也讓我們更加迫切地想了解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本研究旨在調查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提升精神科護士安全意識,養(yǎng)成安全的護理行為,提高精神科安全護理質量提供參考。
1.1 對象 采取便利抽樣法,選取廣東省精神科??漆t(yī)院護士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具有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目前在職、在崗的精神科臨床護士;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調查。排除標準:實習生、見習生、進修生;因事假、產(chǎn)假、病假等不在崗的護士;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基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學歷、工作時間、職稱、職務、每月夜班數(shù)及過去12個月內不良事件報告數(shù)量。②醫(yī)院病人安全文化調查問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HSOPSC由美國 Westat 組織于2010年為美國醫(y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編制的用于測量醫(yī)護人員的病人安全文化水平的量表,本研究采用李漓等[6]翻譯的中文版,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1,本研究問卷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2。問卷包括組織學習與持續(xù)改進(3個條目)、科室內部的團隊合作(4個條目)、錯誤的反饋和交流(3個條目)、管理者對改善病人安全的意愿及行動(4個條目)、事件報告的頻率(3個條目)、醫(yī)院管理層對病人安全的支持(3個條目)、安全的總體意識(4個條目)、溝通的開放程度(3個條目)、醫(yī)院的交接班和轉班程序(4個條目)、醫(yī)院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4個條目)、人員配置(4個條目)、差錯的非懲罰性反應(3個條目)12個維度,共42個條目,其中事件報告的頻率、安全的總體意識是病人安全結果維度,其余10個為病人安全維度。各條目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分,選項中“非常同意”“同意”為積極反應條目(負性項目反向計分),分析時計算積極反應率,即積極反應條目數(shù)/應答總條目數(shù)×100%,> 75%為優(yōu)勢區(qū)域,50%~75%為中等區(qū)域,<50%為需改進區(qū)域,積極反應率越高,其識別病人安全文化的水平越高。
1.2.2 資料收集 將以上問卷及量表轉錄為電子版問卷,于2021年3月通過問卷星發(fā)放到廣東省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群。調查設置說明頁,詳細介紹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填寫人群要求、填寫注意事項等。問卷設計及轉錄成電子問卷時由雙人進行校對;設置甄別頁、選項配額、答題地區(qū)限制,設置僅微信登錄、同一IP地址及物理地址限填寫1次。本研究共收到問卷445份,剔除無效問卷18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427份,有效回收率為95.96%。
2.1 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現(xiàn)狀 廣東省精神科護士病人安全文化整體積極反應率為59.40%,積極反應率優(yōu)勢區(qū)域的3個維度為錯誤的反饋和交流(87.59%)、組織學習與持續(xù)改進(85.71%)、科室內部的團隊合作(84.07%),待改進區(qū)域的4個維度分別為差錯的非懲罰性反應(29.20%)、人員配置(29.74%)、事件報告的頻率(41.61%)、醫(yī)院的交接班和轉班程序(46.96%)。詳見表1。
2.2 不同特征精神科護士病人安全文化得分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職稱、職務、工作時間、每月夜班數(shù)及過去1年內不良事件上報例數(shù)的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精神科護士病人安全文化得分比較 單位:分
2.3 精神科護士對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以精神科護士病人安全文化得分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性別、年齡、職稱、職務、工作時間、每月夜班數(shù)及過去1年內不良事件上報例數(shù)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在α=0.05,β=0.10水平進入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性別、職務及過去1年內不良事件上報例數(shù)是精神科護士病人安全文化的主要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精神科護士對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廣東省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處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廣東省精神科護士對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反應率為59.40%,處于中等水平。組織學習與持續(xù)改進、科室內部的團隊合作、錯誤的反饋和交流的積極反應率>75%,屬于優(yōu)勢領域,與孫鵬玉等[7]的調查結果一致。這是因為精神科護士的服務對象多存在情緒和行為的異常,發(fā)生意外與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增加,護士只有團隊合作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和自身的安全;同時,精神科護士必須學會從錯誤的反饋中總結經(jīng)驗,持續(xù)改進,避免同類安全事件再次發(fā)生。另外,互相分享交流與學習新技術、新進展也能令精神科護士更加從容地面對疑難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院的交接班和轉班程序、事件報告的頻率、人員配置、差錯的非懲罰性反應的積極反應率<50%,這些項目處于待改進的領域,與Reis等[8-9]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院的交接班和轉班程序的積極反應率為46.96%。有研究顯示,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制度修訂不完善,執(zhí)行力度不夠,交接班等環(huán)節(jié)流程不清晰,提示護理管理者需進一步規(guī)范并完善交接班和轉班程序,制定相關指引,并進行強化培訓與考核,保證制度的有效落實[10]。本研究結果顯示,事件報告頻率的積極反應率同樣偏低,為41.61%。精神科意外事件發(fā)生較多,而上報不良事件的過程比較麻煩且可能會被責怪,護士認為事件并沒有對病人造成太大的傷害,為減少個人麻煩而選擇瞞報或不報。這種行為卻可能會對護士以后的護理工作安全埋下更大的隱患。護理管理者應該及時扭轉護士對不良事件上報的觀念,組織護士定期學習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及危害性,提高護士安全意識。本研究結果顯示,人員配置和差錯的非懲罰性反應的積極反應率不到30%,表明這2個維度急需改善,與李靖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表明長時間高強度的護理工作會使護士產(chǎn)生身體透支、職業(yè)倦怠感產(chǎn)生等問題,并促使其離開護理隊伍[12],相反,醫(yī)院病房內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卻能直接影響到病人安全并保障醫(yī)院的安全管理[13-14]。充實精神科的臨床護理隊伍、合理配置人員已刻不容緩,精神專科醫(yī)院應該嚴格按照衛(wèi)生部門規(guī)定的床護比儲備足夠的護士,優(yōu)化人力架構,減輕工作負荷,提升安全管理。對“差錯的非懲罰性反應”維度積極反應率低可能是精神科護士擔心不良事件上報后歸咎自身受罰,同時對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不良事件感到羞恥,害怕被人知道,這大大降低了其上報的意愿。構建非懲罰性的安全文化管理可以提高護士對不良事件上報的認知,有利于保證病人的安全質量[15]。護理管理者應提高護士對不良事件的思想意識,同時建立非懲罰性文化,對阻止安全隱患發(fā)生的建議和措施給予一定的獎勵,提高不良事件上報的積極性。
3.2 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影響因素分析
3.2.1 性別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是影響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因素,女護士比男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得分較高,這與鄭一梅等[16]研究結果一致。女性性格細膩,工作細致,但身體力量普遍較男性弱小,在精神科護理過程中會更加關注病人和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更能細心地通過病人言行和表情了解其精神癥狀和內心動態(tài),提前做好防范及應對措施。
3.2.2 職務 本研究還顯示,護士長及以上職務人員病人安全文化得分顯著高于護理組長和臨床護士。職務越高的護士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得分越高,這與湯慧芹等[17]研究結果一致,職務高的臨床護士一般工作時間較長,處理不良事件的經(jīng)驗更豐富,參加相關學習培訓的機會也多,更能以全面的評判性思維看待問題,更容易發(fā)現(xiàn)工作中的安全隱患。有研究表明管理者越重視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并提供更多安全文化教育培訓,越能引起醫(yī)護人員對病人安全的重視[18]。提示護理管理者應讓低年資護士更多地參加病人安全文化相關的培訓,提高病人安全文化觀念和水平。
3.2.3 不良事件上報例數(shù) 本研究結果顯示,過去1年內上報不良事件5例及以上人員病人安全文化認知得分明顯高于其他上報例數(shù)。陳熙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一定范圍內上報越多不良事件并進行分析和反思,有利于提高護士的安全文化得分,更有利于建設醫(yī)院安全文化,減少安全隱患。本研究結果顯示,52.69%的護士在過去的1年內沒有上報過不良事件。提示管理者應該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工作人員積極上報不良事件,提高不良事件上報的積極性和認知度,提升安全意識,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精神科護士的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處于中等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其中需要改進的維度有醫(yī)院的交接班和轉班程序、事件報告的頻率、人員配置、差錯的非懲罰性反應。性別、職務、不良事件的上報例數(shù)是影響病人安全文化認知水平的主要因素。護理管理者應重視病人安全文化需改進的維度,針對不同特征的精神科護士進行相關干預,轉變不良事件上報觀念,構建非懲罰性報告文化,提高不良事件報告的積極性。但本研究由于調查對象和調查區(qū)域的局限性,調查對象不夠全面,調查范圍不夠廣,研究結果可能出現(xiàn)偏倚。下一步應該擴大樣本量、擴大區(qū)域來驗證結果,探索影響病人安全文化的相關因素,為保障病人安全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