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麗君
(宜興 214221)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形式之中,陶瓷藝術可以稱之為中華文明的象征,特別是在國際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歷史的變遷,陶瓷之中的另類作品紫砂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紫砂除了具有透氣性好的特點,可以用來制作紫砂壺,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茶葉的滋味之外,以紫砂為材質衍生出來許多的紫砂藝術作品,諸如賞瓶、花盆、茶寵等等雅玩之物,其中大多數都和紫砂陶刻藝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在陶刻的裝飾之上起到了錦上添花、交相輝映的效果。宜興的紫砂藝人非常注重藝術的交融,包容著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來到“中國陶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于是大批具有新穎陶刻藝術技巧的作品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度地交流和融合,最終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感染著我們廣大的紫砂愛好者。
紫砂藝術作品“性本愛丘山”(見圖1)采用了比較大型的紫砂賞瓶擺件的對瓶設計,上面陶刻的畫面內容裝飾主要的用途在于家居擺設、 酒店前廳或者公司里面陳列欣賞之用。此瓶以紫砂為坯體,四方造型簡約流暢,兩邊則是捏塑的獸形耳端,凸顯出整體的端莊穩(wěn)重,中間的部分微微鼓起,弧線優(yōu)美,層次感突出,用段泥鋪底,淺色和紫色的交融能夠更好地把陶刻的痕跡凸顯出來,一瓶一面是花鳥少女圖案,樹木紋理清晰,枝葉刻繪細膩,盛開的花朵和成熟的果實明暗變化靈動自然,與少女朝氣蓬勃的氣息形成了鮮明的呼應和對比。瓶身另一面則是刻繪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和鄭奎的《村居》,字體特別的工整,一目了然的同時又一氣呵成,排列得很整齊,非常符合我們的藝術審美,傳統(tǒng)的刀法爽利干脆、入木三分、力道遒勁,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和古樸自然、古色古香的紫砂藝術融合在一起,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別開生面、自然融洽的良好氛圍和氣息。從整體上來看這對紫砂藝術賞瓶“性本愛丘山”,作者選用了體量比較大一些的賞瓶,其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陳列欣賞的時候讓我們感覺更加的大氣磅礴,而上面的陶刻內容則是采用了工筆的畫面和比較小的字體,來凸顯出濃濃的文人味、文化味、書卷味和金石味。這樣的作品在紫砂藝術的陶刻創(chuàng)作設計之中非常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一方面是我們古代文人的思想文化在紫砂上面的折射和流露,另一方面則是今天的我們如何面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表現出來的相互關照,其中的文化思想和藝術魅力值得我們好好思量。
圖1 性本愛丘山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是陶淵明在無法忍受官場的黑暗和世俗的束縛之后選擇的一種自我放逐,在深山歸隱,在田園尋覓那種最初的美好,和農家朋友淳樸的交往,自己親自躬耕的勞動實踐體驗,以及作者信手拈來的華麗辭藻,使得成為杰出的田園詩章,對后來的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這樣的意境也在我們許多人的眼中成為了一種藝術的審美和情感的寄托?!办F樹溟瀠叫亂鴉,濕云初變早來霞。東風已綠先春草,細雨猶寒后夜花。村艇隔煙呼鴨鶩,酒家依岸扎籬笆。深居久矣忘塵世,莫遣江聲入遠沙?!蓖瑯余嵃鍢虻倪@首詩歌之中通過對于景物的描寫,反映出作者避世隱居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人自身所具有的典型特質,決定了我們普羅大眾是不可能成為這樣“性本愛山丘”的隱士,只能在藝術作品之中體會古人那種超凡脫世的人生態(tài)度。這組紫砂陶刻藝術作品“性本愛山丘”賞瓶大擺件就是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之下,把藝術家陶刻的功底通過磅礴大氣的作品展示得淋漓盡致,也讓我們廣大的紫砂藝術愛好者真正地了解紫砂,走進紫砂陶刻營造的精妙世界之中。
紫砂陶刻所代表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品味的提升,當紫砂逐漸地脫離了實用價值,升華成為一種藝術的時候,它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我們非常熟悉的許多藝術作品在拍賣市場之上所呈現出來的價格就是其文化價值的體現,所以,通過紫砂陶刻我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對于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