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友 范逸塵
(東北大學 文法學院,遼寧沈陽 11016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CPI的波動會影響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等宏觀經濟指標,也會對居民生活成本和生活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各國都十分重視CPI編制與分析,國際勞工組織、聯(lián)合國在1987年和2004年相繼推出了CPI編制手冊,各國在此基礎上對本國CPI編制的理論和實務進行了相應規(guī)范。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中國CPI編制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并在2000年開始與國際編制理論與方法接軌,但依然處于規(guī)范的過渡期。無論是在數據采集還是編制方法上,中國CPI指數的適用性都與國際標準有著較大的差距。另外,隨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在CPI編制上引入網絡價格信息,可以提高CPI編制水平和數據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經濟調控。
目前,中國針對城鄉(xiāng)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編制主要涵蓋了老百姓日常生活離不開的衣、食、住、行等八大領域,調查范圍面向的主要是全國各地的消費市場和消費單位,相應每月采集的數據量巨大,對統(tǒng)計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為了快速完成數據統(tǒng)計分析,CPI編制一般會采取采樣調查法,針對一部分典型的市場或商品,分析所需調查的內容,從而獲得最終的結果。[1]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且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正處在激烈變革中的大國而言,做好CPI編制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zhàn)。采樣調查法經常會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從而使統(tǒng)計分析結果與現(xiàn)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傮w來看,中國CPI編制無論是在內容還是種類上,都與國際通行的CPI編制存在一定差異,而且對網絡大數據的運用也還處于摸索階段。
中國現(xiàn)行CPI編制方法中,數據采集方法使用人工采價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相對于之前的純手工采集價格信息方法,采集的即時性和效率都有了較大提升,人工操作所產生的誤差也得到了較大改善。具體操作中,國家統(tǒng)計局會在全國各個省份設立直屬的調查小組,對各省共計500余個市 (縣、區(qū))的5萬個商業(yè)業(yè)態(tài)、醫(yī)院、電影院以及農貿市場等消費單位,以每5天統(tǒng)計一次的頻次,調查收集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蔬菜、豬肉、鞋帽等物品的價格。這種數據采集方式需要數以萬計的采集隊伍支撐,數據采集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容易因抽樣選擇不同而產生誤差,進而導致最終的CPI數值與實際情況有出入。隨著現(xiàn)代網絡技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大數據采集、數據挖掘等技術運用在CPI統(tǒng)計的數據收集上,可以快速獲取相關數據,而且不會影響CPI編制的規(guī)格,數據更加真實、動態(tài),對傳統(tǒng)數據采集方式下的人為誤差帶來很好的改進??偟膩碚f,運用大數據技術采集網絡價格信息,可以在保障數據準確度和廣度的情況下,大大提升價格信息數據采集的效率。
網絡價格信息的加入對CPI指數計算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CPI指數的樣本范圍會產生影響。傳統(tǒng)統(tǒng)計方式下,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CPI統(tǒng)計樣本主要集中于八大領域。[2]而加入了網絡價格信息后,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將所有居民消費的商品都納入統(tǒng)計樣本,而且不會出現(xiàn)統(tǒng)計成本大幅上升的問題。在實際運用中,包括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同理,國家統(tǒng)計局編制CPI指數,完全可以做到比電商平臺的統(tǒng)計樣本更加廣泛、信息更加準確。另一方面,對樣本時間會產生影響。傳統(tǒng)的CPI編制中,數據采集的時間相對固定,一般要比較長的時間才會完成兩個采集時間的數據采集。而在實際運用中,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會受到價格調整的影響,當商品銷售情況不好時,商家為了促銷往往會進行降價銷售,消費者此時的購買量會隨之出現(xiàn)上升。在此情況下,這種時間相對固定的價格采集方式,會導致商品價格指數過低或過高,從而產生一定的價格統(tǒng)計誤差。也就是說,下一次的價格統(tǒng)計實際上受到了上一次價格統(tǒng)計影響,準確性有所下降。而加入網絡價格信息后,得益于大數據的實時性,CPI統(tǒng)計采集的商品價格與數量都是實時的,再通過動態(tài)計算,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CPI指數的準確性,從而降低統(tǒng)計誤差。
CPI指數統(tǒng)計中,不同商品所占權重是影響CPI指數的重要因素,最終都會影響到CPI統(tǒng)計數據與真實CPI數據之間的差距。中國目前CPI指數權重每5年進行一次調整,上一次的調整中,食品類商品的權重比例降低了25%左右,居住類商品的權重提升幅度比較大??陀^來看,目前人均GDP正好達到1萬美元關口,處在居民生活質量快速提升的階段,居民消費結構也在快速變化,一些諸如食品和恩格爾系數有關的商品消費支出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小,對民眾生活的影響自然也在變小。相應地,如果CPI權重調整過慢,CPI統(tǒng)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就會出現(xiàn)較大偏差,對CPI數據的指導意義也會有所削弱。[3]而在納入網絡價格信息后,可以大大縮短中國CPI權重的調整間隔,確保CPI數據對實際情況較快的響應。不僅如此,借助大數據信息渠道,統(tǒng)計部門還可以將各類商品所占權重的調整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如此一來,網絡價格信息對CPI指數權重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且是正向的促進作用。
大數據技術運用日益廣泛,在很多統(tǒng)計領域也得到了成功運用,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享受大數據技術帶來的便利。借助大數據挖掘技術,網絡價格信息給CPI統(tǒng)計模式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借助于大數據技術,網絡價格信息類型更加復雜多樣,可以是結構化數據,也可以是非結構化、半結構化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非結構化數據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可以為CPI統(tǒng)計提供更多樣的選擇。另一方面,網絡價格信息的數量優(yōu)勢更加明顯。傳統(tǒng)CPI數據采集相對固定,主要取決于在全國各地設置多少個數據采集點,采集多少個數據。而運用大數據技術,將網絡價格信息納入CPI統(tǒng)計中,可以隨意設置采集數據的時間間隔、種類等等,數據量要明顯大于傳統(tǒng)模式,甚至每天都可以形成海量的數據信息,各種商品的價格信息也可以做到應有盡有。[4]如此一來,通過發(fā)揮網絡價格信息內容多樣、流動快、容量大等優(yōu)勢,更有助于提高數據采集的廣度和深度。
CPI編制涉及多種不同類型的商品價格指數加權,各權重的確定反映了一段時間內的居民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對CPI結果影響巨大。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宏觀經濟的變化,居民消費模式和結構是持續(xù)變化的。我國CPI權重每5年進行一次大調整,每年進行適當微調。但在實踐中,微調的針對性和代表性都不好把握,而且每次微調后如何銜接數據也是難題。加之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比較頻繁,CPI權重調整的需求也比較突出。相對而言國外的CPI權重更新時間相對較短。自1999年12月開始,美國負責CPI編制的勞工統(tǒng)計局明確CPI基期的更新時間為2年。一般來說,越是經濟社會發(fā)展變化快的國家,權重調整的周期就越短。中國5年進行一次調整的做法,與實際需求有著較大差距,不利于提升中國CPI數據的精準性。
商品具備同質可比性是CPI數據能夠反映商品純價格相對變化的前提,所以在CPI數據處理中需要相應調整商品質量。一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現(xiàn)代科技的提升,新產品推出速度明顯加快,在CPI數據采集中要同步做好商品質量的調整,并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在商品進行樣本輪換時也應做好質量調整。每過一段時間,社會主要商品更新?lián)Q代后,對一些代表性下降的商品必須及時更換,這一過程中質量調整也是解決輪換商品與原有商品質量相差較大問題的前提。正因為如此,各國在編制CPI時基本都會因為質量變化或存在新產品的偏誤而產生CPI上偏的現(xiàn)象,比較通行的做法是盡可能在輪換商品前進行質量調整工作。[5]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在商品輪換時,一般都會提前半年至一年進行質量調整,所針對的商品范圍也基本可以覆蓋大部分商品。但中國目前只是針對少部分的商品嘗試著進行質量調整,有關做法還不成熟,尚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完善的地方還很多。
在很多國家的CPI編制中,占到居民消費支出20%~33%的季節(jié)性支出如何處理都是一個大問題,這些季節(jié)性特征強的商品權重如何設置,對CPI指數會有較大影響,其通常會受到處理方法、環(huán)比、同比和定基等指數序列協(xié)調等方面的困難,是CPI編制中的一個較大挑戰(zhàn)。雖然中國CPI編制早就注意到季節(jié)性產品的處理,但一些問題依然突出。一是季節(jié)性產品的處理覆蓋范圍還比較小,與季節(jié)性支出在消費支出中的占比還有著較大差距。二是當前代表性規(guī)格品分類和采集,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非季節(jié)性產品和季節(jié)性產品的區(qū)分處理,季節(jié)性產品的調整做法還沒有得到徹底運用。三是當前CPI月環(huán)比、月同比指數序列的同時編制,不協(xié)調性還比較明顯。類似的問題在全球各國的CPI編制中都存在,相對而言,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處理方法,對CPI權重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在東歐等經濟社會發(fā)展處于變革的國家,問題則比較明顯。[6]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單位分配住房制度的終結,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于自己購買住房,自有住房率超過80%,高出絕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事實上,中國人對購買住房的熱情在全球基本上都是最高的。即使是當前各個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居民對住房的消費熱情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居民結婚購置婚房以及購買改善性住房的習慣還將持續(xù)下去,一家三代人共同籌資購買住房的情況也難以改變,居民消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都用在購買住房上。但在CPI核算中,中國自有住房服務權重明顯偏低,只有不到3.2%,比大多數的經合組織國家都要低。從經合組織看,將自有住房服務權重納入CPI的加總中,新西蘭最低,為4.11%,其次是愛爾蘭為5.67%,權重在10%以下的只有斯洛伐克、澳大利亞、芬蘭等少數幾個國家,大多數國家的權重都在10%~20%,美國的自有住房服務權重甚至達到23.9%,遠高于中國。[7]如此一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自有住房率超高,服務消費權重卻較低的國家而言,房地產價格通過自有住房傳導到CPI的渠道基本不暢通,通過CPI對通脹的衡量功能受到很大限制。住房價格的變化實際上對居民消費是有很大影響的,而且各個城市、各地區(qū)住房價格變化有著很大的不同,只有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自有住房處理方法,才能讓CPI指數更加真實,更加貼近實際情況。
在現(xiàn)代經濟社會中,人們對CPI數據運用趨于多樣化,單一的CPI指數編制體系不利于實踐運用,也不利于保持CPI指數編制的權威性與適用性。針對這個問題,國際上許多國家都會針對一些不同的居民群體和特殊的商品種類,從不同角度編制特型CPI指數體系。比如,美國的CPI編制,在針對不同類型商品價格指數編制上,有除食品及飲料消費品外的價格指數、耐用品消費品價格指數、住房租賃價格指數、服務消費品價格指數、交通服務品價格指數等9種CPI指數;[8]在針對不同居民群體價格指數編制上,有城市職工CPI、城市居民CPI、老年人口群體及貧困群體CPI等。與中國一樣同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中的南非,針對不同類型商品價格指數編制,有耐用消費品價格指數、非耐用品價格指數、半耐用消費品價格指數、所有貨物消費品價格指數、服務消費品價格指數等多達19類價格指數;在針對不同居民群體價格指數編制,有養(yǎng)老金領取者消費價格指數、消費支出五分位數的各分位數群體消費價格指數等??偟膩砜矗鄶祰裔槍Σ煌南M品支出都有相應的價格指數編制,針對不同的群體也有相應的價格指數編制,以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更好地反映各個經濟領域發(fā)展水平。而從中國情況看,當前正處于經濟社會快速變革,通脹具有典型的結構性特征,居民收入差距持續(xù)擴大,不同居民群體的收入水平不一,不同消費群體對通脹的感受差異較大,僅以單一的CPI指數來進行衡量既不科學,也不準確。雖然近年來中國開始對分類商品編制簡化的CPI指數體系,但相比各國特型CPI指數編制還比較淺顯,只是作為CPI基本分類目錄中的大中小商品進行,針對性與權威性還不強,對物價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成本的監(jiān)測功能發(fā)揮不到位,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借助大數據技術運用,為統(tǒng)計數據采集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加大對網絡價格信息的采集力度。一方面,用網絡價格信息彌補人工數據采集的不足。受到人力資源的限制,利用傳統(tǒng)方式采集民眾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信息時,往往只能進行采樣數據,信息數據相對較少。而運用大數據采集網絡價格信息,則不會受到引類限制,而且也避免了樣本價格信息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獲取價格信息,從而得到遠比人工采集更多的價格信息。[9]另一方面,用網絡價格信息動態(tài)采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隨著CPI編制的多樣化,對數據的動態(tài)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傳統(tǒng)數據信息采集方式很難滿足動態(tài)收集的要求,通過運用大數據來挖掘、采集網絡價格信息,可以實現(xiàn)完全的動態(tài)數據。在一些特殊領域、特殊群體的CPI編制上,這種依托大數據的價格信息采集方式優(yōu)勢更加明顯。
居民消費選擇往往受到其收入水平的限制,也與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有密切關系,自然也會影響消費權重的變化,進而對CPI的最終測算結果產生影響。從國內外情況看,單一的CPI編制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不僅對宏觀經濟的了解和指導作用會減弱,而且也難以反映民眾消費的真實情況。不同時期、不同收入水平階段的消費者,主要購買的商品種類不同,所以不同商品的價格變化給消費者帶來的感受不同。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時,滿足基本需求的食品在消費支出中占據的比重較大,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娛樂、交通、旅游、居住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比重會逐步提高。針對這樣的變化,在CPI權重設計時應該予以充分考慮。發(fā)揮大數據挖掘技術,及時對消費者購買的種類占比進行分析,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居民消費重點的變化,進而對CPI權重進行變更。特別是在編制不同群體、不同職業(yè)居民CPI時,更要用好網絡價格信息,圍繞該群體、職業(yè)居民消費重點設置CPI權重,以保證編制出來的CPI指數更具有適用性。[10]
影響傳統(tǒng)CPI編制統(tǒng)計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樣本采集受限、統(tǒng)計數據不多、獲得的價格信息陳舊、統(tǒng)計方法不科學等等,都會降低統(tǒng)計質量。應努力提升CPI統(tǒng)計質量,一方面,在CPI統(tǒng)計結果得出后,應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進一步驗證,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傳統(tǒng)CPI編制中因人工采集數據等原因使得數據驗證工作量非常大,而使用大數據技術,利用網絡價格信息則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讓CPI數據統(tǒng)計與驗證都變得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與時俱進改進CPI統(tǒng)計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CPI統(tǒng)計,進入大數據時代,在價格信息采集中,可以引入乘法調整、加法調整以及特征價格法等多種方式,來提升CPI的統(tǒng)計質量。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同經濟領域對CPI指數適用有了更多需求,不同群體同樣也希望CPI與自己的生活關聯(lián)更緊密??梢越梃b國際經驗,豐富國內特型CPI編制。一方面,在特定領域的CPI編制上,在反映衣食住行等內容的CPI編制基礎上,區(qū)分不同種類商品、不同類型消費的CPI指數。借鑒美國做法,除編制消費品、飲料價格指數、服務消費品價格指數外,編制住房租賃價格指數,以適應現(xiàn)代都市居民將購買住房、改善型住房等作為重要消費支出的需求,編制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房屋租賃價格指數,方便廣大民眾租房使用。[11]或是區(qū)分耐用品與非耐用品編制相應的CPI指數,更清晰地反映居民消費支出。另一方面,編制針對不同類型人員的CPI指數。不同群體擁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對不同種類商品價格變化的敏感度千差萬別,應編制不同的CPI指數。如中低收入群體消費支出的主體依然是基本的食品與衣住行等內容,其CPI編制中食品等商品的權重自然更高。城市中年群體消費支出中,改善型住房、孩子教育支出占據了絕大多數,其CPI指數商品權重自然要以這部分價格為主。通過盡可能多地區(qū)分不同群體編制相應的CPI指數,提高CPI的現(xiàn)實指導性,讓不同群體都可以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