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
喝泉水,濟南人最不能割舍的信仰
對于外地游客來說,到濟南會發(fā)現(xiàn)最令人稱奇的景觀,竟然不是散落在民居院落中多如繁星的天然泉池,而是一群老濟南人,有的排著長隊到取水點接水,有的用繩子拴著塑料水壺、水桶,到泉池邊打水的場面,那敢情叫壯觀,不愧為天下獨有的“泉城”。
如何快速融入濟南這座城市?你試試跟著一個濟南人提著兩個水壺到泉邊打水,那才是最接近濟南人的生活方式。
濟南人不能沒有泉水,就像青島人不能沒有啤酒,如日常呼吸那般自然。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還以為網(wǎng)上打水的老大爺不過是為了拍視頻炫技。
事實上毫不夸張,去黑虎泉你還能看到這樣的畫面:大叔將繩子系在塑料鼓子上,然后甩出一個漂亮的拋物線到池內,靠近泉口,慢慢接滿泉水,再穩(wěn)穩(wěn)“釣”上來,技巧嫻熟得直叫人佩服。有的大爺大媽甚至還自制打水神器,打泉水的玩法頗有釣魚的花樣。
你或許會疑惑,濟南人對泉水為何如此執(zhí)念?畢竟如今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也沒必要費盡心思喝泉水了。
話雖如此,但濟南人對泉水可謂有非常深的情結。無論世事怎么演變,一代代濟南人還是會提著瓶瓶罐罐到泉邊打水,因為那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習俗里了。
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城,有聲名遠揚的大泉,但更多的是散落在尋常巷陌百姓家的不知名小泉,不事張揚,但又潤物細無聲。
因泉而生的濟南,要是從舊軍門巷發(fā)現(xiàn)的商代遺址算起,濟南城區(qū)已有3600年歷史了。也就是說,濟南人喝泉水的歷史少說也有3000年。
過去濟南百姓人家院子里或屋前屋后都有清泉,院子里挖個坑就能涌出水質極好的泉水,就地取水既方便又省錢。要是離泉水較遠的,或者較為富裕一些的人家,他們不愿自己挑水,也可以買水吃,于是便催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行當“水夫”,濟南話管這行叫“賣泉水的”。
如果街巷里泉井多,前來拉水的人多了,打水人弄得滿地都濕漉漉的,這些街巷便被人稱為“水胡同”“水巷子”。至今濟南還有一條以“水胡同”命名的街道,也就是華家井附近的小街,不過它早已鋪成了水泥路。
直到1965年,家家戶戶都有了自來水,但不少濟南人還是喜歡喝泉水,尤其在黑虎泉、五龍?zhí)?、迎仙泉、芙蓉泉等泉池,每天都有許多濟南人大老遠趕來,用繩子拴著大大小小的塑料桶打水。
要是你問起他們?yōu)槭裁磮?zhí)著地非要打泉水,他們肯定美滋滋地告訴你:我們濟南的泉水水質好啊,用來泡茶、煮飯味道就是不一樣。
要知道,泉水就是濟南人的生活之源,除了直接飲用外,因為泉水恒溫,住在泉邊的人可以坐享冬暖夏涼的泉水之利,嘗著澆泉水而生的豆芽,炎夏吃著從泉水撈出來的“冰鎮(zhèn)”瓜果,冬天趁著下雪,還能到濟南泉水浴場冬泳。即使天氣寒冷,濟南泉水的溫度還可以達到13攝氏度。
過去在濟南的泉邊湖畔,分布著許多茶館,泉水泡的茶,味醇色鮮。
濟南的泉,到底有多神奇?
在中國,大概再也找不到一座城市像濟南那樣,由泉水貫穿全城血脈,城與泉水相生相長,“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
濟南南依泰山、北鄰黃河,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脈積壓的地下水一路向北,再碰見北郊不透水的火成巖,就這樣,被攔蓄下的地下水沿著地表裂縫形成了承壓水,便形成了處處是一涌而出的活泉。
依山靠水的地理位置以及自古富足的泉水潤澤,讓濟南這座北方城市透著不輸江南的靈動氣質。
到濟南不賞名泉,未免有點枉來此地。濟南名泉自古就是名家筆下的絕景,宋代文學家曾鞏贊譽“齊多甘泉,冠于天下”。
濟南早在700年前就享有“七十二泉”之說。據(jù)統(tǒng)計,全濟南的泉水超過800處,僅在老城區(qū)就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骸?/p>
關于濟南泉水最早的記載是在殷商時期,當時濟南的地名就是甲骨文的“濼”字,也就是古稱“濼源”的趵突泉。
毫無疑問,趵突泉是濟南的群泉之首。前段時間山東省第一次準確推算出濟南泉水的出露年代,“泉齡”為距今23500-46000年左右,讓人為之驚嘆。
趵突泉最有名的景象莫過于那沸騰的三股水,泉從地下巖縫里涌出,三窟并發(fā),勢若鼎沸。
“冬天更好,泉水上蒸起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崩仙嵯壬P下占了濟南一半美色的泉,也就身臨此境才能領會。
坐落于芙蓉街附近省政府小花園內、養(yǎng)于深閨的珍珠泉,又是另一番景象。這里少了游人和孩童的喧鬧,更多了淺吟低唱和婉約之美。清澈透亮的泉水徐徐滾動,像散落的珍珠項鏈,于清幽的院落邊散步是無盡的愜意。
相比之下,五龍?zhí)兜?8處古泉水更顯得古樸優(yōu)雅。這里建有廟觀,歷來是道士、和尚的修行之地,周圍是自然形成的土岸,長著許多垂柳,與周圍的園林、潭西詩社共同構成一幅古香古色的畫卷。
說濟南是泉水“釀”造的,真的一點兒也不過分。濟南除了名泉,還有全國唯一的一條全部由泉匯成的護城河,護城河串聯(lián)起城西南的趵突泉、城東南的黑虎泉、城西的五龍?zhí)?、城中的珍珠泉,再匯入城北的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湖說的就是大明湖,它是由眾泉水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幾乎占據(jù)老城四分之一,因其湖水碧波蕩漾,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有“泉城明珠”之稱。
秋天是賞大明湖的最佳季節(jié),抬頭向南看去,伴著落霞的千佛山染上了金黃色,大明湖宛如一塊翡翠鑲嵌于城中央,一幅詩意盎然的秋景圖躍然眼前。
再聯(lián)想到乾隆皇帝南巡至此留下的《大明湖題》詩碑,別說有沒有碰上夏雨荷,這景色還不夠他流連忘返?
(摘自微信公眾號“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