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大大
上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滿地吹,慈溪以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成了全國最大的插座生產基地。
阮學平一頭扎了進去,做起了插座推銷員。
在弟弟的影響下,阮立平也把家鄉(xiāng)的插座,帶到杭州來賣。
阮立平經常挑著兩擔插座,在杭州走街串巷,上門推銷。
插座是賣出去了,但問題不少。當時的插座都是家族小作坊生產,質量沒有保證,經常發(fā)生斷電、發(fā)熱,還有冒煙發(fā)生火災的事故。
阮立平不得不充當維修員,給顧客維修故障的插座。
本來就是學技術出身,看到插座結構簡單,阮立平就想:為什么不自己做一款質量好一點的插座呢?
1995年,阮立平放棄了端了近10年的鐵飯碗,下海經商了。
阮立平拉上弟弟阮學平,兩人東拼西湊了2萬元,創(chuàng)辦了慈溪市公牛電器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公牛集團的前身。
當時,慈溪有幾百家插座作坊,門檻非常低,競爭也非常激烈。
行業(yè)內的大佬,通過不斷地壓低成本,生產質量差的插座,讓用戶使用沒多久,就因損壞而再進行購買,從而創(chuàng)造最大的利益。
阮立平對此不屑一顧,他要生產“用不壞”的插座。
每當同行嘲笑他傻的時候,阮立平就說:這世界上有兩種錢,一種是現在的錢,一種是以后的錢;如果目光只著眼于現在,那么企業(yè)就沒有未來。
阮立平花了大量的精力搞研發(fā),通過注塑的技術將電線與插座接口固定以保安全,還創(chuàng)造性地加上了開關按鈕方便使用。
這些技術提升了質量,也增加了幾倍成本,導致公牛插座比對手貴了很多,在當時顯得非常吃力不討好。
很快,阮立平就得為他的情懷埋單。
產品滯銷,庫存積壓,最艱難的時候,連2000元的水電費,阮立平都快付不出來了。
轉機發(fā)生在1998年,一家美國公司的采購找到了阮立平。
這個采購在中國找遍了所有的生產廠商,都沒有找到滿意的供應商,原本不抱希望,敲開了阮立平的大門。
阮立平一看是要1.5萬個插座,價值40萬元的大單,質量標準雖然非常高,但自己完全能接得下來。
于是阮立平接下了這個單子,重新畫圖開模生產,三周后他將樣品交給客戶。
客戶非常滿意,后面又追加了20萬個插座訂單,公牛電器起死回生了。
從此,公牛的全國銷售渠道打開,營業(yè)額出現了爆發(fā)性的增長。而當初那幾百家生產劣質的小作坊,賺了短暫的幾年快錢之后,就消失了。
2001年,公牛插座的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一躍成為了行業(yè)龍頭。
阮立平功成名就,但并沒有飄飄然。
創(chuàng)業(yè)20多年來,公牛集團已經從當初的一個小作坊,成長為一家百億營業(yè)的巨頭。
(摘自《管理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