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薇薇
東西方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允許與鼓勵個性化的表達,接受主題的多元性、寫作意圖的模糊性。而正因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具有這一顯著的特點,導致其生成一定的多義性特征。人們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聯(lián)想力、創(chuàng)造力,多維度地解析與分析作品的主題與主旨。而針對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研究,相關人員需從宏觀視野出發(fā)進行分析。既要對卡夫卡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還需對作品主題、鑒賞角度、作者聯(lián)系建立正確的認識。多維度、多角度分析卡夫卡小說,進而真正領會到產生多義性的原因。
(一)作品主題。卡夫卡小說價值走向,取決于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價值觀。而作品的主題表達若展現(xiàn)出一定的復雜性、多層次性,就會給讀者閱讀與理解帶來一定的干擾。通常情況下,無論任何題材的文學作品都須明確一個主旨與主題,并將其貫穿到整部作品中。而卡夫卡小說價值走向的整體把握,會成為多義性生成的關鍵影響要素。做主題明確,多義性生成的概率會明顯降低;做主題復雜、藝術形象模糊,將會大大提升多義性生成的幾率。而卡夫卡小說的創(chuàng)作主題明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由此造成多義性的生成。從讀者的視角出發(fā),閱讀卡夫卡小說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文化背景,并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藝術品位,才能夠從多視角出發(fā)進行欣賞與閱讀。而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都是個體感受、價值觀、情感的自我理解與體悟,具有極強的主觀性、經驗性。閱讀者在品鑒卡夫卡小說的過程中,若不能正確把握該作品的主題、價值走向,將會產生較大的理解偏差。
(二)寫作意圖??ǚ蚩ㄐ≌f是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更是創(chuàng)作者寫作意圖的立體化呈現(xiàn)。而在分析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過程中,需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了解與探索多義性生成的誘發(fā)原因。從創(chuàng)作角度來說,卡夫卡小說的寫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并衍生出模糊的寫作意圖,導致讀者無法全面、深入的感受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情感。創(chuàng)作者會對不同人物的言行舉止所表達的意圖進行引申處理,若閱讀者缺乏總結、歸納、深挖文字內涵等能力,將無法真正領會創(chuàng)作者所賦予形象的意識形態(tài)與行為動機。
(一)意識形態(tài)差異性??ǚ蚩ㄐ≌f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讀者的成長背景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導致意識形態(tài)層面產生較大的不同。而正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性,導致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讀者在閱讀卡夫卡小說的過程中,會無意識地帶入自己的價值觀、感情觀、世界觀,進而無法真正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藝術形象表達。尤其是卡夫卡小說中具有濃厚的宗教意識,倘若缺乏宗教文化熏陶的人閱讀該文學作品時,就會產生較大的理解偏差,并對內容觀點的呈現(xiàn)產生較大的歧義。從這個層面可看出,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性是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重要影響要素之一。人們認知意識、認知能力千差萬別,無法對文學作品的賞析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與理念。閱讀的角度、鑒賞的維度不同,都會造成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
(二)閱讀者的理解偏差。閱讀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受文化品格、審美意趣、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響。當閱讀者不能深入領會卡夫卡小說的主題、創(chuàng)作價值、創(chuàng)作背景時,將會產生較大的認知偏差、理解偏差。當這樣的現(xiàn)象形成普遍時,將會導致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而生長于亞洲國家、西方國家的不同種族的人群,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文化觀,這些都會成為產生理解偏差的重要因素。尤其,我國文學愛好者對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中國人更信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釋家思想,相信孔孟之道、中庸之理,會對西方的偏激宗教意識產生抵觸。而卡夫卡小說因作者具有濃厚的宗教意識,導致文學作品展現(xiàn)出強烈的宗教形態(tài)。而中國人閱讀卡夫卡小說時,更容易產生品鑒與閱讀的多義性。
(一)文學活動。對卡夫卡小說、創(chuàng)作者的聯(lián)想,是文學活動的起點。而卡夫卡小說的創(chuàng)作是現(xiàn)實背景的縮影與二次創(chuàng)作,是作者表達生活感悟、體驗,認知社會與世界的具象表達。甚至,部分小說內容中是借助虛擬的人物角色闡述創(chuàng)作者的親身經歷。而卡夫卡小說中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主題立意,都會受到創(chuàng)作者世界觀、價值觀、感情觀的影響。對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研究,必須聯(lián)系作者,能夠根據(jù)小說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道德品質、文化品格等,綜合的進行分析與理解。閱讀者不能對卡夫卡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思想進行全面了解,將無法感受到文字背后所隱藏的含義。從而,致使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
(二)作者的成長經歷。針對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研究,相關人員是對作者的成長經歷進行全方位了解??ǚ蚩ㄐ≌f中輸出的觀點、立場,更多情況下是創(chuàng)作者精神的外化,并反映特定時期的基層大眾生活形態(tài)。卡夫卡小說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若閱讀者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的成長經歷缺乏正確的理解,將會不能精準地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而導致多義性的生成。欣賞卡夫卡小說在過程中,需對整個作品的顯在形象進行精準確立,并聯(lián)系作者的成長背景進行解讀與分析。深入研究時代精神利用怎樣的方式滲透到作品中,并將小說內容與社會文化進行對接,立體、全方面地進行解讀與分析。否則,單一的閱讀卡夫卡小說,對作者的成長經歷一無所知,將大大提升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概率。
(一)小說內容對生活的映照。卡夫卡小說創(chuàng)作意圖、立場表達,與作者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針對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研究,應能夠立體、多維度進行分析。從某種角度來說,小說中所闡述的內容,是作者生活的部分映照。而文學作品所展現(xiàn)與描述的生活,具有一定藝術性、復雜性、多面性。雖源于生活,但卻是作者的二次創(chuàng)造與想象,進而形成更為立體的文學作品架構。而讀者在閱讀卡夫卡小說的過程中,會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對文學作品主題、觀點等進行理解。倘若閱讀者與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生活背景具有嚴重的差異性,就會導致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理性來講,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利用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段,多維度地展現(xiàn)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甚至卡夫卡小說中對社會的批判,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代表普通大眾的統(tǒng)一觀點。而不同時期的人在閱讀卡夫卡小說時,因所處的生長環(huán)境、背景具有一定的差異,導致鑒賞視角與創(chuàng)作意圖產生嚴重的偏離。而讀者的知識文化水平、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等,都會對生活折射出不同的態(tài)度與想法。而針對卡夫卡小說的鑒賞層面產生的多義性,更多情況下是因內容的復雜性而導致的。具體來說,卡夫卡小說鑒賞視角是多維度、多角度、多側面的,倘若僅從單一的視角進行論證與分析,勢必會產生一定的理解歧義。而閱讀者思想棱鏡會從不同的角度反射出具有極大差異性的色彩,并映照在不同人的思想當中。從這個層面可看出,文學鑒賞視角的多元性,是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閱讀者在鑒賞與理解卡夫卡小說的過程中,應能夠適當脫離自身的主觀意識與經驗。學會換位思考,從不同的層面與角度,分析與研究卡夫卡小說的價值、文學作品的主旨等。
(二)文學隱喻與象征性傳達方式的應用??ǚ蚩ㄐ≌f的創(chuàng)作會利用象征性的傳達方式,導致讀者對作品的理解產生一定的差異性。文學作品的觀點、主題的表達,在采用暗示性手法時,不利于人們快速、明確、清晰的領會與理解。而卡夫卡小說的創(chuàng)作是通過設置相應的藝術形象,突出創(chuàng)作者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主流價值觀。同時,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意識,會對藝術走向、文學作品的傳達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從某種角度來說,卡夫卡小說是不同時期人們了解特定歷史文化的載體之一,但文學作品不是傳達觀念的唯一工具,更不是傳聲筒。卡夫卡小說的藝術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隱喻與象征手法的應用頻率。而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大眾理解作品藝術形象的重要渠道,更是傳達情緒、感染情緒的重要手段。作者利用象征性的藝術表達手法,更易于激發(fā)讀者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吸引他們更加細致、深入地進行閱讀與品鑒。而正是基于這樣的創(chuàng)作特點,勢必會導致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文學作品藝術形象的定位的模糊性,也會引發(fā)一定的理解歧義,以及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不可推敲性。
(三)創(chuàng)作者思想的復雜性??ǚ蚩ǖ纳L背景決定了所創(chuàng)作小說的復雜性,使得人們不得不反復閱讀與品位其所創(chuàng)造的所有文學作品。甚至,從部分文學家對卡夫卡的評價上,也能直觀地看到創(chuàng)作者思想的復雜性。具體來說,卡夫卡是從宗教的意識出發(fā),闡述個體價值、觀點與情緒。而創(chuàng)作者本身思想與社會形態(tài)的矛盾性,也會被無意識地映照在文學作品中。同時,創(chuàng)作者的寫作意圖、創(chuàng)作思想、文學表達技巧等,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作品中進行使用與滲透。而最終所呈現(xiàn)的文學作品價值與意義,若出現(xiàn)形式大于內容、意義大于創(chuàng)作思想的現(xiàn)象,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客觀存在的。而創(chuàng)作者思想的復雜性,也會成為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重要因素。尤其,當作者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偏移時,更會推動大文學作品多義性的生成。而針對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的生成,人們需對作者的宗教文化、宗教意識進行全面了解。閱讀與品鑒卡夫卡小說時,若從教意識出發(fā)進行分析與論述,更易于找到思想共鳴點??ǚ蚩ㄊ球\的信教徒,宗教占領了他的全部世界。而卡夫卡在創(chuàng)作小說的過程中,總會無意識地帶入宗教精神,導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欣賞其文學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觀點。
總之,大眾對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意圖、表達主題進行統(tǒng)一具有極大的難度??陀^上來講,文學作品存在多義性是不可避免的。針對卡夫卡小說多義性生成的研究,相關人員需理性思考,能夠允許文學作品存在“合理的誤讀”。人們需有意識的從不同視角、維度出發(fā),品位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價值、觀點表達,并對自我的思維方式進行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