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薇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圖書館,重慶 400067)
2020年1月全球突然暴發(fā)了公共衛(wèi)生危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突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對高校圖書館工作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疫情特殊時期給高校圖書館推出線上服務和在線下載提供了更全面的展示和發(fā)展空間。筆者就所在學校(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工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進行多方面的思考,以期對本校圖書館未來多元化的工作方式起到一定推動和改進作用。
多元化及線上服務模式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可積極通過QQ群、微信、釘釘群、手機移動App等線上方式,為高校師生提供信息咨詢、文獻查找和傳遞服務,根據師生需要推介支持線上教學方面相關的學術資訊和應用平臺。
目前圖書館數字資源有電子期刊數據庫14個(知網、萬方下載頻次最高)、博碩士論文數據庫4個、電子圖書數據庫10個、綜合數據庫18個、自主學習18個、外文資源8個。新書推薦已有120期。教研參考咨詢30期。現在師生們轉向移動或掌上圖書館的熱情高漲,越來越熟練掌握各種圖書館相關軟件。
在面對面真實服務環(huán)境里,圖書館以傳統(tǒng)的借閱服務和機械性的被動工作狀態(tài)為主。隨著知識界對人自主學習根本認識的不斷深入,開放、創(chuàng)新、互聯網、新媒體、試聽結合等方式綜合運用已成為當下各界人士較迫切的需求。把實體圖書館能盡到的職責和義務最大努力搬到線上,拓展時間、空間無極限。為便于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師生在校外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圖書館從2018年8月開始開通了電子資源VPN校外訪問功能,該功能通過學校數字校園登錄,不單獨設置賬戶密碼。師生在校外通過登錄“數字校園”,點擊應用模塊中的“圖書館(VPN)”,即可進入圖書館電子資源列表并訪問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幾十個學術資源。該服務旨在將學科服務嵌入到教學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與學習中,并通過學科服務群的模式響應本校老師有關文獻資源的獲取和使用問題。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建立了二師學科服務QQ群,該群負責提供資源推送服務,微信工作群不定時發(fā)布圖書館行業(yè)最前沿動態(tài)及期刊投稿指南,以便科研人員分享和下載,多角度、全方位拓寬渠道服務師生。以項目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精準查找文獻資源?,F有專職學科服務人員24 h接收教師的科研服務需求,做到即問即答。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新引進的書蝸手機App,方便師生們在手機自主查詢借還書期限和辦理續(xù)借、借書等,還可分類搜索圖書資源。歌德電子借閱機的超星移動圖書館,每個月更新3 000多冊圖書,讀者用戶可手機掃碼下載電子圖書,隨時翻閱。實現人不在實體圖書館時可不受限地享受閱讀帶來的精神力量。
疫情期間,數字資源訪問的優(yōu)勢凸顯,也是當前和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大力發(fā)展數字資源及線上訪問有助于師生們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文獻信息和資訊。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專門聯系了科技公司團隊及時發(fā)布最新數據庫檢索及文獻信息,供師生們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創(chuàng)作。這種基于大數據、手機、互聯網協作的學術交流平臺,非常有助于豐富圖書館的服務內涵。鑒于以上種種情況,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優(yōu)勢和特色,將智慧服務及線上服務作為自身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新方向,成為服務教學科研的前沿力量,強化參考咨詢和服務學術科研的核心導向,更大程度地發(fā)揮線上服務優(yōu)勢的潛在能力。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如經費投入不足、專業(yè)人力資源欠缺、調研咨詢不夠細致、思想觀念存在分歧等,導致線上服務發(fā)展不完善、大數據平臺建設較滯后及大數據利用率不高等。
新時代“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線上服務的研究和實踐都還有很大的發(fā)展和提升空間,對此我們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相應的發(fā)展策略。
由于掌上圖書館、手機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受到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傳統(tǒng)服務體系的影響,大家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建設認識不夠系統(tǒng)化和深入化。認為虛擬空間的服務僅僅是電腦或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的應用,僅需提供網絡和建群,忽視網絡一體化建設整體推進與服務,對于如遇突發(fā)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線上辦公滯后性,云計算、云服務、云辦公的建設規(guī)劃缺乏前瞻性和策劃預見性。事實上,圖書館的智慧服務建設是一項精密的系統(tǒng)工程,受到多重因素(政策、技術、人文、環(huán)境、資源、文化等)的影響,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應充分深入調研兄弟院校開展線上辦公和服務建設的先進做法,建立可持續(xù)的信息化管理、組織協調機制,優(yōu)化平臺和服務模式的建設思路,規(guī)劃常態(tài)化的線上建設運行方案,保障群和虛擬圖書館運作所需,維護圖書館智慧信息建設系統(tǒng)持續(xù)向前發(fā)展。
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及移動互聯的信息時代,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在進行線上虛擬圖書館再造、信息化投入過程中,要具體研究自身實際的可行性、運行方式、學科專業(yè)特色和人才配置情況,始終堅持以讀者用戶為中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組織和建設符合本校圖書館實際情況的線上服務系統(tǒng),重視館員的升級培訓,優(yōu)化管理結構,突出高素質、高層次、專業(yè)技術強的人才,同時還要不斷關注圖書情報行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動向,豐富頭腦,保持學習常態(tài)。館員是信息建設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促進信息實踐、信息技術、信息交流、信息價值等要素協調發(fā)展。無論線上還是實體線下,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館員是教學和科研信息的營養(yǎng)提供者。師生是圖書館服務和管理的享用者,圖書館是信息和文獻資源的提供者,師生與圖書館形成交匯融合的共生模式,深度影響圖書館信息建設系統(tǒng)。因此,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精準分析讀者行為和用戶群體層次信息,用線上服務形式引導師生利用圖書館。同時也鼓勵館員多充分參與信息圖書館的建設運行,實現線上圖書館的良性健康發(fā)展。
圖書館的云空間、智慧服務、線上辦公、創(chuàng)客空間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師生們愿意接受這樣方便快捷的服務模式。傳統(tǒng)的實體圖書館不會消失,線下線上兩手抓,齊頭并進,保證質量。線上服務為圖書館積極轉變其運作方式提供新契機。不斷延伸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和方式,拓展圖書館生存空間。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已變成了一個包容、開放、多元、智慧、靈活的學習中心、知識藏庫和交流平臺,并逐步強調信息化及潛在虛擬用戶的更多參與,共同構建面向全校師生的智能服務體系。在大數據和智能化建設的雙背景下,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必須利用好新時代好機遇,開放更多學術資源網絡搜索、數據資源庫,為師生們學術研究提供良好的教輔保障,為各學科建設提供情報監(jiān)測,為學院管理層的重大決策提供文獻參考咨詢服務,為學院的學生社團建設提供知識養(yǎng)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轉變工作方式、推陳出新。未來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還應在用戶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對比、數字閱讀、科研服務評價體系、收集讀者用戶喜好排行榜的智能推薦、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多投入、多精準、多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