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學畢業(yè)前那本油印的作文集《金色的童年》是我的文學萌芽,那么之后創(chuàng)辦的《瞭望》及《開拓者與弄潮兒》兩份文學報就可以說是我把文學當作自己的一個夢想,一個為之努力奮斗的夢想。
初中時期那些充滿懵懂情感的散文,見證了我曾經(jīng)歷過同齡人難以承受的坎坷,超越了那個年齡的悲憤,然而我是幸運的,因為遇到了理解我的語文老師,或許他在我這個年齡也曾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繼而引起他的共鳴。
進入師范學校讀書,我喜歡上了自由體新詩,寫了近兩年。在一次機遇巧合與荔浦晚霞詩社黃龍言老師相識,在黃老師的影響下,我對古體詩詞情有獨鐘,有作品發(fā)表于《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等刊物,先后加入桂林詩詞楹聯(lián)學會、廣西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2021年5月,詩集《李澤軍詩詞選》由團結(jié)出版社正式出版。
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了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任教,因為離家遠,便住在學校。校長見我愛看書,就把圖書室交給我管理,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啊,業(yè)余時間幾乎都用來看書,讀到一本關于太平天國的長篇歷史小說(書名已經(jīng)忘記了),記得年幼時外公曾給我講的就有太平軍路過荔浦打仗的故事,其中客家人張高友率眾起義反清一直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動筆寫了長篇小說《張高友》,初稿寫了有十幾萬字,一直到2017年定稿時,書名改為《客家傳奇人物張高友》。 2019年5月,《客家傳奇人物張高友》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父母從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成為小有名氣的企業(yè)家,經(jīng)營私人企業(yè)十余年,他們的故事很勵志。2016年夏天,虛歲66歲的父親因病去世后,我用一年多的時間寫下長篇小說《人生如夢》(后改名為《歲月》),《歲月》2020年11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7年春天,我開始兩部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一部是玄幻小說《輪回》,另一部是自傳體小說《愛與痛的邊緣》,《輪回》由時代文藝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愛與痛的邊緣》換了三家出版社,最后由北岳文藝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短篇小說集《夢回大唐》2019年8月由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題材涉及愛情、校園、武俠;有傳統(tǒng)文學,也有網(wǎng)絡文學;有稚嫩的練筆之作,也有相當水平的代表作。
憑著這些年取得的文學成績,我先后加入廣西作家協(xié)會、中國小說學會、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
回顧二十幾年的文學之路,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堅持心中的夢想,不為外物所動搖。文學或許不會讓我們成為財大氣粗的大款,可那些文字那些書香會讓我們的家風一代又一代得以傳承,正如古人所言:權(quán)勢一時榮,文章傳世久。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