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就像一座百花園,任何一個人,只要用心,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事物都是美好的,都可以成為欣賞的對象,成為陶冶情操、修德養(yǎng)性的文化元素。這說明生活并不缺乏美,缺少的只是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取向,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機遇,是欣賞美的心態(tài)和能力。不如意事常八九??陀^地說,現(xiàn)在的人們都很忙碌,日日處在快節(jié)奏的境況之中,感到心情焦慮,情緒浮躁,身心疲憊也就在所難免,而且苦苦掙扎卻又無法緩解。
幾十年過去了,有些人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卻又覺得無所事事,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由此而產(chǎn)生情緒抑郁,悶悶不樂。為了使心情輕松愉悅起來,讓人生充實亮麗起來,當此之際,不妨給自己營造一個充滿情趣和有美感的生活方式,給生活尋覓一灣清澈歡快的源泉,給心靈編織一處清靜祥和的安頓之所,給前路鋪就一片綠蔭婆娑、花影搖曳的夢,逐漸遠離焦慮和煩惱,逐漸接近詩意化生存的理想境地。我知道,有此種想法的應(yīng)當不止我女子一人。君不見,有的把盞對酌,引吭高歌;有的揮毫潑墨,筆耕不輟;有的名山大川,駕車遠游;有的河港湖汊,持竿垂釣;還有麻將桌、撲克牌、廣場舞、土戲臺、陀螺、腰鼓、楚河漢界、養(yǎng)鳥、遛狗、斗蟋蟀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盡管形式不同,然而目的卻是殊途同歸——排遣煩惱、拒絕孤獨、尋求精神愉悅。娛樂形式異彩紛呈,自然各取所需,各取所愛。而我的愛好似乎有些另類,工作之余就想坐在一個靜靜的處所,欣然捧一本自己喜讀的書卷,在知識的海洋中游走翻閱,即便不求甚解,不求饋贈,也覺心曠神怡。當然了,讀書讀到疲倦的時候,也許會癡癡發(fā)呆,舉目凝視,看枝頭那花開花謝、葉綠葉黃;也或許會隔窗凝眸,遙觀晴空那云卷云舒,雁來雁往。然而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又可能感到些許枯燥和孤獨,感到似乎應(yīng)該喝點什么以增添趣味,增添舒適感。喝什么呢?“酒澆清苦月,茶潤寂寥花”。而眼前情景卻并非那般如愿:無明月之朗朗,唯花影之綽綽。身為女子酒是不能隨便喝的了,于是我便選擇了品茶。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飲茶是百姓的生活必備之一,亦是一般讀書人的閑情雅致。
鄭板橋卻說:“晨起無事,掃地焚香,煮茶洗硯?!彼扬嫴枇袨槿粘R獎?wù)之三,可見他對茶的愛至深,情至濃。
唐朝的陸羽因酷愛茶而被后人尊為“茶圣”,他也的確不負眾望,著有《茶經(jīng)》一部,成為世界上最早研究茶的專著。而被尊為茶中亞圣的盧仝有《飲茶歌》一首,歌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备柚忻枋鏊约阂贿B吃了六碗好茶,只覺得肌骨清逸,腋下生風(fēng),仿佛與仙靈相通,欲駕清風(fēng)去蓬萊仙居。宋朝詩畫俱佳,曾創(chuàng)立了“瘦金體”書法,被后人譽為全才皇帝的宋徽宗趙佶,放著許多軍國大事不去處理,卻沉湎于茶道,在那里埋頭撰寫關(guān)于茶的著作《大觀茶論》。以上三位愛茶而成癖,因茶而癲狂,然而卻頗有造詣,頗有成就,乃嗜茶者中的佼佼者,可敬可愛,可賀可贊。
我有一位老戰(zhàn)友,從領(lǐng)導(dǎo)崗位上下來之后定居上海。去年春天他回鄉(xiāng)探親訪友,順便給我?guī)硪缓形骱埦?。那茶雅名“玉露”,墨綠色的陶瓷茶罐,用帶著桃紅色斑點的鵝黃棉絨巾包裹著。天藍色的外包裝盒上有一個乳白色的圓月,寓意皓月當空。月中是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一幅山水人物小品,古趣盎然,恍若仙鄉(xiāng)。旁邊有他題寫的詩句:“誰扣柴扉驚鶴夢,明月千里故人來。”詩畫如茶一樣清新逸香,我忍不住打開茶罐沖泡了一杯。只見茶盅的邊沿浮漂著翠碧氤氳,清亮鮮綠的茶片,一槍一旗亭亭玉立,載浮載沉,卓然不倒,透出一種近乎乳香的茶韻。我慢慢啜飲著,竟然忘卻了浮生凡塵,只感到齒頰間一股奇異的清香在緩緩地彌漫、飄逸。由于茶有著清醇、芬芳、靈秀、飄逸等諸多神妙之處,因而便有人為茶而沉醉,為茶而癡迷,為茶而神魂顛倒,為茶而超然忘我。
我則選在仲春帶了西峽香菇醬、社旗的小磨香油、芝麻葉,到上??赐俏辉?jīng)送給我西湖龍井的戰(zhàn)友。那天是周末,又恰逢春雪初霽,戰(zhàn)友邀來三四位老鄉(xiāng),其中兩位仍在領(lǐng)導(dǎo)位置上。我們一行乘車談笑風(fēng)生,先到上海外灘,明珠等簡單轉(zhuǎn)轉(zhuǎn),大家異口同聲要求回西湖觀光,沿西湖水岸信步走去,至一山崖處,漸漸感到氣息越發(fā)清爽,四周醉一般的幽靜,澗底崖邊的松、柏、冬青、香樟交融而成的滿山翠色撲面而來。轉(zhuǎn)過山腳,又聽到澗水好像從樹叢底下汩汩流過。拾級而上,七轉(zhuǎn)八抹,一陣攀登之后,到了青石堆砌的龍井泉旁,只見泉水從石縫中噴涌而出,灑落成溪,溪流成潭。潭水澄澈如碧,靜得凝住了似的。潭面上蒸騰著淡淡的、輕輕的暖煙,仿佛泉脈下隱藏著一種溫情,一種暖意。望著潭的深處,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那縷縷苔痕,還可以從靜若沉碧的片片苔茸的光影里,隱約感覺出潭水的深邃和凝重。眼前一座茶樓,古韻悠然,靜謐優(yōu)雅。剛一進門口,漂亮的小妹妹微笑著迎了上來,將我們帶到一處依山傍水的窗前坐下。略一躊躇,早有一位佳麗捧上茶具來。小巧的紫砂秋柿壺,細白瓷釉掛里兒的紫砂枇杷盞,都輕輕地放在桌面上。微微一笑,慢聲說道:“歡迎光臨,請品嘗梅家塢?!奔s摸著壺里的茶葉已經(jīng)舒展開來,就淺淺地斟了半盞。看那茶色時,只能用“宛若新荷”四個字來形容。我舉杯到唇邊,略啜一口,只覺得舌香而齒爽;再啜一口,又感到喉潤而肺清;隨后又細細地品一口,這才由五臟六腑里漸漸滲出那么一種清醇的微妙來。此時哪怕你剛從萬丈紅塵里騰挪出半個身子,心里頭即便正窩著千般煩惱萬般憂愁,只一腳踏進此情此景中來,也立刻會感覺到似乎換了一個嶄新的自己?!盎啬c蕩氣”之類的優(yōu)美詞匯統(tǒng)統(tǒng)顯得是那么的蒼白慘淡。
我啜飲幾口,算是品了茶了。此時壺中那隱隱的茶聲,窗外枝葉間綿綿的綠云,以及那一潭輕輕的暖煙,滿山那淺淺的寒碧,已在不知不覺之間,悄悄融進了掌心上這清茶的悠悠韻味里了。當放下杯盞,舍下半壺荷色,迤邐來到山遮路轉(zhuǎn)處,夕陽殘照下,回頭望一望那半山風(fēng)物的時候,目光卻被一脈幽香挽在了披著雪紗的山茶樹上,仿佛那枝頭綻放出無數(shù)顆含著微笑的晶瑩花蕾,花蕾上溢出了渺渺的茶韻來。后來才知道,原來那天喝的“梅花塢”,竟是一種名茶中的絕品,連杭州本地人也很難品嘗到的。有人說,茶和書一樣能解人之迷茫,慮人之清夢。那天飲了“梅花塢”之后,我的心境仿佛一下子清凈了許多,很多不如意之事也伴隨茶香飄然而去。也許是那茶情茶韻特別地偏愛了我,讓我在文學(xué)道路上結(jié)交了許多文友及茶友,越發(fā)感到茶香愈濃,友情益深,雖不及古人那樣精研茶道,盡得其妙,但也追求飲茶的情調(diào)和意味,明白了飲茶的真諦。閑來小聚,清茶一壺,修心養(yǎng)性,求的是一種情趣,一種格調(diào),一種文化,一種生活,一種平淡而純真的友情。
“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這是一位文學(xué)前輩說過的話。有一副對聯(lián)也道出了此種意境:“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在清澈的溪流之中,魚兒也會把明月當作詩書來研讀;于幽靜的山林之上,鳥兒也會端坐枝頭,如文人雅士般瀟灑清談。所以慢慢的我也深愛上了品茶,愛的就是這清淳的茶韻,愛的就是這清幽的環(huán)境,愛的就是這淡雅的友情。何為聊天?答曰:聊天者,閑話也,談天也。身邊必有二三知己,男女不限,只要有好書,好茶,便可以隨意談,盡情聊,無拘無束,無際無涯,聊它十萬八千里,一直聊到月上高樓。倘若林黛玉在場,還可以聊到太虛幻境里。一陣胡聊神侃,文友們酣暢一笑,人人氣脈通暢,頓覺天清地寧,渾身都是舒服的。因為在飲茶,讀書聊天過程中,可以把郁積于胸中的塊壘在熱茶的氤氳中漸漸化去,而換來一片祥和安寧的心境。如果聊天時飲的茶特別精細,環(huán)境特別清幽,則更如讀老子,研莊子那樣,發(fā)人深思,感悟生命,甚至可以使人的心境提升到“知清達和”的玄妙境界。所以我對飲茶設(shè)定了三要素:好茶、好友、好境地,缺一不可。
夏日的午后,老師電話邀約一起喝茶。他說門前樹蔭可乘涼,梔子花茶已經(jīng)泡好了,清新芬芳,祛熱消暑。你來喝茶,亦可聽歌,話語是那么的誠摯而懇切,那么的率真而溫和,不容我猶豫。在白河岸邊梔子花的清香里,傾聽蟬的低唱,那蟬聲和他的歌聲一樣的賞心悅耳。秋天的周末我收到同樣的邀約,他說:“我知道你愛茶,特帶一個精制陶罐相送。請你將茶葉裝在里邊,就像將我裝在你心間一樣——保鮮?!蔽移阋粔睾貌?,小心注入青花瓷杯里,輕輕放在他面前。杯中清香蕩漾,似酒醉人。我們邊飲邊聊,愜意到晚。冬天到了,他又打電話:“茶已沏好,只等你來品嘗。這茶有了你,才有異樣的清香?!蔽医猩蟽晌慌笥岩煌巴?,品著那梅花的溫馨,大家心里暖暖的,不僅因為爐火,更因為共同的追求和友情。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若清茶一杯,隨淡泊而有韻味,唯有如此,友誼才能長久共存,沒有利欲的摻雜,只有感情的攙扶。彼此傾慕,相互欣賞,茶一樣的清澈,云一樣的舒展,在歲月里漫漫浸潤飄蕩,回味久遠,綿延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