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炤羿 羅月紅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廣東佛山 528000)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是2020年這個春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世界主要國家蔓延,而我國疫情隨著最嚴重的武漢4月8號解除封城,她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關鍵性勝利,一個最好的中國展示在全世界面前。千千萬萬的白衣天使和共產黨員日夜戰(zhàn)斗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許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不斷涌現,這是基層治理有效性的鮮活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廣東代表團審議會場指示廣東,要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要“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1],廣東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走在前列有了具體的指導方向。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三地正在逐步打造國際一流灣區(qū)和世界級城市群,這必然會推動城鄉(xiāng)基層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這個“社會存在”,亦必然會深刻改變人們的相關社會意識,即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就是說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進程中的城鄉(xiāng)基層治理必然迎來新的挑戰(zhàn)。創(chuàng)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都非常重大。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明確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寫入黨章。[2]也就是說,我們黨為了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而掌握國家政權,全面治理國家公共事務中,黨必須是領導一切的。同理,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必須在黨的全面領導下進行?!盎鶎由鐣卫硎亲畹鸵患壍膰艺鄼C關直接管理或與群眾自治性組織相結合共同管理所轄行政區(qū)域內的基本公共事務的社會活動。”[3]我們認為黨建引領與基層社會治理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
一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推進“四個偉大”的基石。第一次深刻闡述了“四個偉大”的涵義的是十九大報告?!霸谖覀冞@樣偉大的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樣偉大夢想,就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加強黨的建設這樣偉大工程,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偉大事業(yè)?!薄八膫€偉大”分別對應的是精神、基石、旗幟和目標,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币灾鸩酵七M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是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實現的前提。從一定意義上講,偉大斗爭是進行國家治理的必要手段,這其中黨的領導是關鍵。所以黨的建設既是我們現在和未來長期要堅持的一項偉大工程,亦是引領社會基層治理的重要基石。
二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動力。新時代下的中國,我們迎來了新征程中新一輪發(fā)展和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作為新一輪發(fā)展的推動者,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都要適應這個新時代的發(fā)展。為此,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6]以現代化為目標,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才能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鍛造堅強領導核心。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就是堅持黨領導一切,在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進程中逐步實現。國家治理是個系統工程,源頭治理是首要,治理的著眼點、落腳點是現代化,治理的全過程貫穿現代化,亦是題中應有之義。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的初心和使命,亦是我們人民為之奮斗的所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不僅要更新思想觀念,還要創(chuàng)新實踐行動。推進國家治理走進現代化,必須充分調動和運用各方、各行業(yè)、各階層的力量,融法治、德治、共治、自治為一體共同發(fā)力。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國家層次的治理是整體、基層社會治理是部分;從系統與要素的關系看,國家治理是系統、基層社會治理是要素;整體統領部分,系統離不開要素,而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必須依靠黨的領導。所以,推動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動力源于加強基層的黨組織建設。
三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推進國家基層社會治理的保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20年是深圳特區(qū)建立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永葆“闖”的精神、“干”的作風,續(xù)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窗口,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標兵。我們黨傳承了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優(yōu)良傳統,在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形成和發(fā)展中不斷獲得完善。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什么時候我們加強和完善了國家治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就有了長足進步。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執(zhí)政黨治理處于核心位置。創(chuàng)新治理形式、優(yōu)化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是黨的工程建設的關鍵,亦是推進國家基層社會治理的保證。
國家前途和命運系于黨的建設,民生福祉和向往系于基層社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各地時多次指出:“推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量任務在基層,推動黨和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責任主體在基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也在基層?!被鶎邮巧鐣卫淼闹匦暮碗y點。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闡述“整體與部分”關系那樣,“整體”統領“部分”,對于存在于“整體”中的“部分”來說,“整體”是靈魂?!安糠帧笔恰罢w”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們憑借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貧窮落后的面貌。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在全國我們已經摘掉了700多個貧困縣的帽子,使生活在溫飽線上的近億人,邁進了小康社會。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還有許多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患返貧情景時常出現。我們還應該看到,各類型的城市社區(qū)治理和農村的村莊治理還存在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意義重大,這里的關鍵在于加強城鄉(xiāng)基層黨組織建設。
治國安邦,重在黨建;社會治理,重在基層?!读暯秸勚螄碚返谌黻U述的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下的一份政治動員令、是集結號也是沖鋒號。在我們這樣偉大的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樣偉大夢想,就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加強黨的建設這樣偉大工程,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偉大事業(yè)?!薄捌渲衅饹Q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秉h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新時代治國安邦的核心,而基層黨建引領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是關鍵。這也是新時代下中華民族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亦是國家發(fā)展進程中的制度安排。在馬克思看來,“制度”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發(fā)展的產物。也就是說,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她的制度關系就應該發(fā)生了什么程度。所以,黨建引領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的要求呼應。治理基層社會和諧溫馨,人民群眾才能真正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而情感才能上升到對黨的領導的擁戴,進而激發(fā)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樣在一段不太長的時間內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基層社會有效治理,頂層設計攬全局?!读暯秸勚螄碚返谌碇忻鞔_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這是新時代下國家社會治理的路線圖,更是關于國家社會治理的一份政治動員令、是集結號也是沖鋒號。亦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徑圖。
實現基層社會有效治理,黨建引領指方向。如何保障、引領社會基層治理,近些年來各地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實現基層社會有效治理,就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凡是加強和堅持黨建引領的,基層社會就能有效治理。他們創(chuàng)新創(chuàng)建了如何有效良性互動,使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得到有效銜接。20世紀60年代,受毛澤東同志贊揚并號召大家學習的“楓橋經驗”,之所以在新時代還折射出她的光芒來,最根本的就在于基層黨建引領。呈現出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促進發(fā)展”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黨建亦引領著“楓橋經驗”不斷發(fā)展。各地因地制宜學習“楓橋經驗”,實現基層社會有效治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加強和堅持黨建引領。
實現基層社會有效治理,多維創(chuàng)新硬手段。創(chuàng)新就是生產力,企業(yè)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實現基層社會有效治理,也必須抓住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走創(chuàng)新驅動治理之路。我們可以從創(chuàng)新發(fā)展、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應用、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能力多維度層面,來理解創(chuàng)新驅動治理之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是以發(fā)展的方法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防控,我們創(chuàng)新了解決的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住了疫情,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個最好的中國。創(chuàng)新機制指基層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不同的黨組織創(chuàng)新出了不同的基層治理的機制來。如“黨建+經濟組織”模式、“黨建+自治組織”模式、“黨建+生態(tài)組織”模式、“黨建+文化組織”模式、“黨建+扶貧組織”模式,更為普遍的是“黨建+互聯網”模式。也有基層黨組織構建了多元參與的治理體系。創(chuàng)新應用是指借助別人的創(chuàng)新經驗,結合自己的區(qū)情社情進行治理創(chuàng)新,如廣西合寨村借助學習“楓橋經驗”,產生了“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如何進一步激發(fā)調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積極性,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成為自覺。創(chuàng)新手段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探索以黨建為引領,以資源整合促進共享為主線,著力打造共享社區(qū),推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南京市建鄴區(qū)通過“網格+網絡”全覆蓋,把社會組織和居民的參與聯動起來,打造“五微共享社區(qū)”新平臺。開辟黨組織以微平臺網上工作“新陣地”;匯集以微心愿民意訴求“大數據”;樹起以微行動為民服務“公告欄”;設立以微實事惠民工程“投票箱”;亮起以微星光先進模范“光榮榜”?!拔逦ⅰ本珳拾盐栈鶎用}搏直通黨心民心。激發(fā)“內動力”,推動黨組織主導下的多方參與共建共享。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qū)也是全國基層社會有效治理的模范區(qū)。早年就組織團隊研制開發(fā)“共享社區(qū)”線上APP,要求區(qū)內黨員干部和骨干群眾的手機都要下載這款軟件,在線上平臺進行資源共享、發(fā)布信息,“需求清單”和“服務清單”在云端實現智能互聯,實現精準服務。共享社區(qū)重構了社區(qū)信任機制,催化了社區(qū)“熟人社會”溫情回歸,通過推動資源、服務、管理等要素資源下沉到社區(q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提升了社區(qū)治理水平,形成與鄰為德、與鄰為譽、與鄰為親、與鄰為樂的現代社區(qū)精神,促進社區(q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