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王玉曉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腹部脂肪聚集肥胖者、父母患有原發(fā)性高血壓者及老年人等均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好發(fā)群體,其中高血壓父母的子女患病率約為50%[1]。臨床上通常給患者服用常規(guī)降壓藥物進行降壓處理,但是長期單一服用西藥易造成血壓上下波動,且改善頭痛、疲倦等臨床癥狀并不顯著,有可能出現(xiàn)嚴重副反應。隨著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中醫(yī)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中醫(yī)認為高血壓的發(fā)生是肝陽上亢所致,故本研究采用具有平肝潛陽、清肝熄風功效的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天麻鉤藤飲為清代名醫(yī)張錫純所創(chuàng),該方可通過清肝息風功效來緩解頭疼、頭暈等癥狀,同時還可通過平肝潛陽、補益肝腎等功效來調節(jié)陰陽平衡、降低血壓水平,在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且已得到臨床廣泛應用[2]。本研究旨在探究天麻鉤藤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效果及其對血壓變異性、血管內皮保護機制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09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34~62歲、平均(51.23±4.30)歲,病程1~12年、平均(6.18±2.13)年,輕度高血壓34例、中度高血壓20例;觀察組55例,男33例、女22例,年齡34~64歲、平均(51.18±4.24)歲,病程1~13年、平均(6.22±2.25)年,輕度高血壓36例、中度高血壓19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符合原發(fā)性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3];2)符合中醫(yī)肝陽上亢證型相關診斷標準[4];3)近1個月未使用相關降壓西藥治療;4)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2)精神異常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Ⅱ)(黃島青海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治療,20 mg·次-1,1~2次·d-1;富馬酸比索洛爾片(Merck KGaA)口服治療,通常5 mg·次-1,1次·d-1,具體劑量可根據(jù)個體情況從2.5~10.0 mg·d-1進行調整。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天麻鉤藤飲治療。天麻鉤藤飲配方:天麻10 g、鉤藤12 g、牛膝12 g、石決明20 g、梔子10 g、杜仲10 g、桑寄生10 g、黃芩10 g、益母草10 g、夜交藤10 g、朱茯神10 g。若患者出現(xiàn)瘀血阻滯加桃仁10 g、赤芍10 g、地龍10 g;若患者陽氣上亢加赭石12 g、夏枯草10 g。加水煎煮取湯液400 mL為一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壓變異性及血管內皮保護機制。1)臨床療效:參照癥狀積分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5]。根據(jù)癥狀無、輕、中、重度記為0、1、2、3分,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癥狀總分減少幅度超過70%判定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部分減輕,癥狀總分減少幅度為30%~70%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減輕且積分減少幅度低于30%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2)血壓變異性:囑患者治療前后隨身攜帶動態(tài)血壓記錄器,記錄24 h、白晝、夜間及晨峰收縮壓及舒張壓。3)血管內皮保護機制: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血3 mL,離心后取上清采用流式細胞儀(常州必達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和內皮微顆粒(EMPs),用高頻超聲儀(北京優(yōu)德銳斯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FMD)水平。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計量資料比較分別采用χ2、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24 h、白晝、夜間及晨峰收縮壓及舒張壓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上述各時間段收縮壓及舒張壓降低更為明顯(均P<0.05)。見表2—3。
表2 2組治療前后24 h、白晝、夜間及晨峰收縮壓比較
表3 2組治療前后24 h、白晝、夜間及晨峰舒張壓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AngⅡ、EMPs水平顯著降低,F(xiàn)MD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上述指標變化更為明顯(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AngⅡ、EMPs及FMD水平比較
從中醫(yī)角度分析,原發(fā)性高血壓屬于“頭痛”“中風”“眩暈”等范疇,應以平衡陰陽、調理氣血之法為主進行治療。針刺療法可幫助患者活血化瘀,簡單且操作性強,但是緩解頭痛、眩暈等癥狀見效甚微[6]。原發(fā)性高血壓屬終身疾病,目前臨床尚不能完全治愈該病,主要依靠終身服用西藥治療,包括噻嗪類利尿劑、鈣通道阻斷劑、ACEI等,該類藥物雖然能夠將血壓調整在適宜水平,但仍然不能阻止原發(fā)性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且長期用藥不良反應亦不容忽視[7],基于此,臨床常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中藥治療。中醫(yī)學作為我國特有的醫(yī)學體系,其在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諸多慢性疾病的救治方面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其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1)中醫(yī)中藥可有效地保護靶器官,減輕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慢性損傷;2)中醫(yī)主要通過平衡陰陽、調整臟腑、調和氣血運行來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能將血壓維持在平穩(wěn)狀態(tài)[8]。天麻鉤藤飲出自《中醫(y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由天麻、鉤藤、石決明等組成,具有平肝潛陽、補益肝腎、清肝息風等功效,其能夠減輕由肝腎不足、肝陽亢盛所致頭痛、眩暈等癥狀。筆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天麻鉤藤飲治療該病,旨在探究天麻鉤藤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及其對血壓變異性、EMPs及FMD水平的影響。
硝苯地平作為一種二氫砒啶類鈣拮抗劑,其主要通過抑制鈣離子從細胞內釋放,從而達到促進血管擴張和降低心肌收縮性的作用;富馬酸比索洛爾片為β受體阻滯劑,可減緩心率[9]。在此基礎上服用天麻鉤藤飲可平肝熄風,活血補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比對照組高,說明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在常規(guī)西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的基礎上,天麻鉤藤飲中天麻以根莖入藥,主歸肝經(jīng),潤而不燥,為頭痛暈眩、肝陽內動之要藥;鉤藤味寒性甘歸心肝經(jīng),與天麻配伍為君藥可治療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及中風等癥。牛膝補肝腎,為臣藥用于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主要用于滋補肝腎;黃芩、梔子、石決明用于清降肝熱;益母草用于補血活血;朱茯神和夜交藤用于鎮(zhèn)靜安神。以上皆為佐使藥,輔助君藥共同發(fā)揮平肝補腎,清熱活血等功效,標本兼治,減輕患者血瘀頭暈,肝陽上亢失眠發(fā)熱等癥狀。
患者受遺傳、環(huán)境、神經(jīng)等因素影響,血管周圍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血液流動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增高。臨床中通過降低和維持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來減少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24 h、白晝、夜間及晨峰收縮壓及舒張壓顯著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兩藥聯(lián)合使用降壓效果更好,硝苯地平通過擴張動脈血管,增強心肌缺血部位供氧量起到降壓效果[10],富馬酸比索洛爾片降低兒茶酚胺等引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降低血壓。相比單用常規(guī)西藥,天麻鉤藤飲中天麻和鉤藤平肝降壓[11],天麻含天麻素,鉤藤中含鉤藤堿等藥理成分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流動阻力,提高動脈彈性及血液流動性和順應性,提高血壓在血管中流動時緩沖能力[12]。桑寄生、石決明及朱茯神等也含有眾多藥理成分能夠作用于血管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揮降壓鎮(zhèn)靜作用,因此天麻鉤藤飲聯(lián)合西藥其降壓效果更為顯著。
AngⅡ是一種血管收縮素,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S)系統(tǒng)中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通過收縮血管來升高血壓,AngⅡ水平升高時,血管劇烈收縮,血壓隨之驟然升高。EMPs是從內皮細胞膜上脫落的微小顆粒,當內皮細胞凋亡時,細胞的膜結構改變,磷脂酰絲氨酸外翻,從而引起EMPs脫落,其具有促凝、促炎癥和改變血管功能的作用,是內皮細胞受損的標志[13]。高血壓是老年患者內皮功能受損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存在內皮功能障礙,高血壓狀態(tài)下血管痙攣收縮引起內皮細胞缺血,加重內皮功能的損害,引起FMD減弱,使內皮收縮、舒張功能失衡[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ngⅡ、EMPs水平顯著比對照組低,F(xiàn)M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兩藥聯(lián)合比單獨使用常規(guī)西藥改善血管內皮保護機制效果更好。硝苯地平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鈣離子濃度,比索洛爾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對血管內皮細胞進行保護。與單用常規(guī)西藥不同,加用天麻鉤藤飲可抑制體內生成氧自由基,提高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率,改善微循環(huán),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緩沖血壓,還能發(fā)揮鎮(zhèn)痛抗炎效果,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隨著血壓下降,其血管內皮細胞慢慢修復,血管內皮保護機制得以改善。
綜上所述,天麻鉤藤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效果確切,能夠通過平肝補腎、清熱活血、擴張血管、修復內皮損傷細胞等機制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血壓變異性及激活血管內皮保護機制。但本次研究樣本數(shù)量不夠大,如果要清楚天麻鉤藤飲具體如何改善血管內皮保護機制應采取更大的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