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君
(開平開放大學,開平529300)
當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人們的交流溝通渠道由單一化模式向多元、多模態(tài)方向發(fā)展。為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開平開放大學(以下簡稱開平開大)啟動了公共外語課程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試點。
“多模態(tài)教學”(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重點強調多元形式的讀寫能力、信息交流和多媒體技術等因素的關聯(lián)性,即在多模態(tài)教學情態(tài)下,老師利用圖像、聲音等多種元素和語言、動作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互動協(xié)作、共同參與語言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學習能力[1]。
“多模態(tài)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陳舊的局限,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廣泛、更真實、更有效地互動和交流。筆者認為,要讓這種多模態(tài)的教學改革持續(xù)推進、行穩(wěn)致遠,“情感支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睙o論時代如何進步,科技如何發(fā)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情感教學理論流派之父,美國著名教育家羅杰斯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認為教師的態(tài)度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性質與成敗[2]。因此,教師作為促進者,應自覺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
一般認為,情感是人們對外界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而產(chǎn)生的一種態(tài)度體驗。在語言教學中,情感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覺(feeling)、情緒(mood)、態(tài)度(attitude)等。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與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情感教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即正面和積極的情緒,對認知活動起推動和促進作用;負面和消極的情緒,則對認知活動起阻礙和抑制作用。要想學生達到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教師務必在營造情境上下功夫,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變得主動和自覺,從而直接提高學習效果。
綜觀教育史,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諸多語言教學大綱和教學法書籍都提及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英語教學史上也先后出現(xiàn)、探討并總結了默教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aedia)、社區(qū)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等[3]。教育學研究表明,語言教學過程中,認知和情感是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提高認知水平,反過來又影響受教育者的情感狀態(tài)。如熱情、自尊、自信等積極的情感,是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會形成教學的良性反饋;反之,消極的情感則使學生產(chǎn)生疏離、冷淡、對抗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妨礙學生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和技巧,重視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做到理解和尊重學生,跟蹤把握其心理動態(tài),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策略。如此,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能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學習熱情,更利于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Rogers,1969)[2]。那么在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中,給予學生“情感支持”就顯得至關重要。此外,多模態(tài)教學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需要時間去認識、接納和消化。因此,教師理應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這種新的學習模式,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和現(xiàn)實壓力,以增強他們應對語言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從而為真正提高學習實效奠定基礎。
本次試點由國家開放大學公共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試點項目組指導,旨在達成英語課程“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教學目標。一是以新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與學習方法;二是以“混合學習模式”為著眼點和切入點,促進開平開大公共英語學科建設,錘煉英語教師隊伍,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
根據(jù)開平開大2019年春季學期招生情況,遵循自愿原則,開平開大確定19春會計專科班和19春工商管理??瓢酁樵圏c班,學生共40人。采用《人文英語1》為2019年春季學期教材、《人文英語2》為2019年秋季學期教材。學期之初,學校針對試點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英語在線測試和英語口試,保留學生測試的照片、音頻和視頻,做為試點的資料留存。由于英語課程是公共課,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加之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在推行過程中,存在不少困難。
就開平開大公共英語教學而言,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作為一個全新的嘗試,在貫徹實施過程中存在較大難度。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學生整體基礎較差。不少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難心理——有的對英語學習的信心不足、興趣不大,有的甚至一開始就出現(xiàn)打退堂鼓的現(xiàn)象;二是學生是在職成人。他們往往身兼數(shù)個角色,客觀上很難騰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很少人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三是監(jiān)控手段單一。教師只能看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無法細致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四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學生年齡跨度大,對學習激勵形式的需求不一致。慣用的激勵措施,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是同時發(fā)生、交互作用的。積極的情感交流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催化劑”和“潤滑劑”[4]。情感的交流狀況會直接影響師生的認知和信息的加工過程,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與自身情感狀態(tài)也關聯(lián)緊密;接受知識的效果應以情感作為輔助,而這種輔助既可能發(fā)揮正面作用,也可能產(chǎn)生副作用。筆者認為,要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教學改革的實際操作中務必做到有的放矢。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往往對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感召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積極情感的作用,切實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投入。自身情感積極正面、人格魅力獨具特色的教師,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都有無形的感召,猶如春風化雨。教師的敬業(yè)精神、高超的教學水平,能幫助學生增加知識和提高能力水平。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會使學生產(chǎn)生信賴和愛戴之心。這樣,學生的自尊心不斷增強,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會不斷提高。試點初期,對學生進行口語前測,有部分同學不愿配合,遲遲未能完成交付的任務。對此,老師通過面談、電話、短信、QQ聊天等方式逐一與其進行坦誠交流,針對他們的心態(tài)和存在的問題釋疑解惑,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最后學生配合完成任務。老師們的敬業(yè)精神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知識的傳授,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轉移到學生頭腦里,而應是師生之間心靈接觸和情感交流持續(xù)不斷進行的過程。作為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外,還應在課余經(jīng)常找機會與學生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情況,全面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切實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試點班授課采用“混合學習模式”,即面授課和在線輔導相結合。其中,面授課是學生回校在教室上課,而在線輔導的形式不拘一格??稍趪_學習網(wǎng)上學習交流,也可通過QQ群或微信群學習交流。總之,我們不拘形式跟學生交流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扮演組織者和學習者的角色。無論是哪種方式上課,師生目標一致,就是通過平等交往與對話,教師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傾聽學生的心聲,把學生當成朋友,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雙方只有把情感基石夯實了,學生才能在情感上和行動上聽從老師的教誨,才能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師生的人際情感是在學校教學、教育活動等多方面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知識學習只能反映師生情感的一個側面,更多的情感交流則靠平時累積。在人際交互中,教師可以采用微信、QQ等實時的交談方式來關心與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師愛,產(chǎn)生面對困境時“有人在側”的信心和勇氣。例如,在試點初期,我們收集口語前測錄音時,某位學生不配合,甚至反感:一是覺得自己基礎差,信心不足;二是有抵觸情緒,認為任務太重,何況英語并不是她的專業(yè),她不愿花太多時間。面對這類學生,教師有必要做到:不厭其煩、不辭辛勞、不折不扣。通過教師不斷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溝通,效果顯著—這位學生獲得教師情感支持后,學習進步變化很大,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也迅速提高(圖1)。
圖1 師生網(wǎng)上情感溝通實例
本次公共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試點,旨在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與學習方法。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數(shù)字課程的大背景下,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的學習也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6]。為此,試點面授課要求教師必須在多模態(tài)教學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增強學習效果。
以口語操練面授課為例。我們以情境帶入,采取破冰(ice-breaking)方式來打破以往學生無法開口的僵局。例如,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It is very cold,提醒學生put on more clothes,也可給學生說說日常御寒的小妙招。這樣既激發(fā)學生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熱忱。另外,依據(jù)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結合當?shù)氐奈幕厣朐掝}。例如,我們在講人文英語1,Unit4 Festival這個單元內(nèi)容時,教師先從自己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然后讓學生談談當?shù)刈钣刑厣墓?jié)日是哪個,有哪些傳統(tǒng)的習俗,有什么樣的特色美食,這樣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再如,學習人文英語2,Unit1 My Hometown這一單元內(nèi)容時,我們結合開平特色,先讓學生用英文描述碉樓,然后給學生提供圖片和道具,讓他們與老師一起分角色扮演導游和游客。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讓老師親近學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演欲望。另外,為擴大學生詞匯量,讓學生輕松快樂學習,我們在課堂做Pass the Word這樣的小游戲,下課休息時間放一些經(jīng)典英文歌曲給學生聽,這樣學生在休息放松的同時又學到了英語。我們還利用休息時間開展English Corner活動,老師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溝通,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又能激發(fā)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生動的情境設置,輕松的課堂氛圍,積極的情感交流,勢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現(xiàn)欲望,學生更能積極參與英語教學實踐活動。
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中的另一種授課方式是遠程在線輔導。在線輔導情感支持,更是一門新興的教學藝術,是指遠程學習中,教師通過師生交往或者促進學生與其他學生交流,而使學生產(chǎn)生的積極情感[5]。
在人媒交互中,教師與學生通過學習內(nèi)容進行“對話”。這個過程,融入教師職業(yè)精神和教學態(tài)度的教學內(nèi)容將會感染學生,架設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之心橋。學生的體驗也會通過“對話”反饋給教師,引起教師的情緒變化。教師在“對話”中應尊重學生的體驗,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回饋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與專業(yè)的教學態(tài)度來支持學生正面的情緒體驗。例如,在遠程線上輔導課中,我們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情感關注,或進行文字留言激勵,或設置光榮榜進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尊重。善用情感的潤滑和催化作用,通過通信和人際交互,引導學生登錄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wǎng)進行網(wǎng)上自主學習,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國開學習網(wǎng)網(wǎng)絡資源,給學生布置網(wǎng)絡學習任務并答疑,與學生實時互動,效果良好。
此外,教師通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來有效實現(xiàn)生生的人際情感支持。例如:通過現(xiàn)實中針對小組學習、協(xié)作學習的組織,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學生做組長,幫助和帶動其他組員。教師鼓勵和帶動學生參與群體活動,讓學生不做旁觀者,多做參與者,在與其他學生的互動中滿足尊重、關心、歸屬等情感需求方面的體驗。
開平開大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試點設計的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非正式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主要通過學習過程的評價(如學生學習行為統(tǒng)計)、課程知識的考試(如期末考試)和學習活動的組織情況評定等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非正式評價則是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混合學習模式”的感受與體會。
評價方式以激勵為主。例如在形成性評價方面,激勵措施有:在課堂面授時,當面對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和鼓勵;遠程在線輔導時,對學生進行文字留言激勵并且設置光榮榜,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定期進行表揚;在試點中期,我們評選“學習之星”頒發(fā)獎狀,組織學員假日活動,增進師生情感交流;在試點結束時,評選“優(yōu)秀學員”并頒發(fā)獎狀,和教師合影留念以資鼓勵。通過各種評價方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長處,營造平等、和諧、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
通過一年情感支持下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參與網(wǎng)上自主學習的能力顯著增強。表現(xiàn)有:第一,面授課堂學生到課的人數(shù),由原來的寥寥無幾增加到半數(shù)以上。第二,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熱情不斷提高,自信心逐步增強,他們從開始不敢開口說英語,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到后來可以唱一首完整的英文歌曲,或用英語表演一段情景對話。第三,學生能自主學習國開學習網(wǎng)的學習資源,完成網(wǎng)上學習任務并在網(wǎng)上參與討論,自主學習成效較為顯著(表1、圖2)。
圖2 情感支持后學生自主學習成效
表1 情感支持后學生自主學習成效
教師運用情感支持策略,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在公共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改革中的作用,使得為期兩個學期的教學試點改革取得較好的成效?!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可謂是對情感支持在教學改革實踐中舉足輕重作用的高度概括。對情感支持在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探索,筆者嘗試用16個字進行總結:“教師先行,學生從之;彼此交互,相得益彰”。當然,由于在試點工作中對情感支持的挖掘和研究還不夠深入,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情感需求復雜多樣,導致教學改革成效還不夠理想。因此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如何用理論指導教學改革實踐,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情感支持在教學改革中的潛力,將是我和同行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