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覓
(河池學院 文傳與傳媒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
《洛神賦》是曹植的一篇浪漫主義佳作,是漢代文學的一座高峰。辭賦成功塑造了一位絕美的“洛川神女”形象,由于曹植身份的特殊性和《洛神賦》語言的絕美而備受贊譽,成為后人爭相學習和研究的對象。后世對《洛神賦》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對其辭賦文辭特點的分析;二是對“洛川神女”的歷史考證;三是對其文學敘事策略的揭示;四是對其主題思想的多元解讀。學界關(guān)于《洛神賦》的主題寓意的探討主要有“感甄說”“寄心文帝說”“心靈解脫說”“理想象征說”和“愛情悲劇說”等說法[1]9-10。相較而言,少有對《洛神賦》語法、語用的研究。《洛神賦》的語言特點是多方面的,本文嘗試從語言表達手段、語言聲韻、語言表達技巧、語言推詞煉句這幾個方面探究《洛神賦》文學語言運用特點及其價值。
說到《洛神賦》的表達手段,精彩之處在描寫,尤其是對洛神宓妃的精妙刻畫,其文曰: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2]419-422。
這段文字描寫,手法高妙、辭華藻鮮??芍^行筆流水、情思飛揚。透過辭賦語言本身,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
整體描寫洛川女神的形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薄绑勼戀馊糨p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笨芍^千古佳句。讀者讀來宛若得遇一位神仙般的婀娜女子飄然于洛濱之畔。“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边@個畫面,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繼而視線回到洛川女神的身材、臂肩、腰肢、頸脖、面龐、發(fā)髻、紅唇、白齒、眼眸等部分,用14個四字短句精心工筆細描:“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笨芍^精致至極。
對洛川神女的描寫,既有靜態(tài)的落筆,又有動態(tài)的鋪陳。“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边@是靜態(tài)的優(yōu)雅的淑女;“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边@是婀娜的動態(tài)鋪陳。一靜一動,動靜結(jié)合,一代絕色佳麗躍然紙上。
在百余字的描述中,既寫神女“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的絕佳顏值,又描述其“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的優(yōu)雅神態(tài)、氣質(zhì)。傅修延曾說:“‘形’為‘神’之表,‘神’為‘形’之魂,會講故事的人一般都會由‘形’及‘神’,著重在人物的‘神’上做文章?!保?]218曹植就是這樣一位“會講故事的人”,曹植對洛神之美的描繪可謂“極聲貌以窮文”。
《洛神賦》的語言聲韻運用技藝精湛嫻熟。尤其在語言的用韻、疊詞、擬聲、復辭、語氣詞“兮”字和虛字的使用上,極具特點。
賦是講究韻律美的。《洛神賦》全文932字,178句,其中換韻多達17次[4],分別使用了不同的韻字。如表1所示。
表1 《洛神賦》押韻韻字表
表1(續(xù))
通過對表1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在押“職”韻的辭句中,連用了“體、嬉、旗、芝、怡、辭、之、詩、期、欺、疑、持”12個韻字,是最多的一次。其次是“山”韻,連用“藩、轅、山、煩、田、川、散、觀、畔”9個韻字。這樣的用韻,可謂氣勢恢宏,一瀉千里。其它韻部押得比較多的還有“蕩”“屋”“魚”“虞”“仙”“陽”“元”等韻部。在用韻部的選擇上,作者根據(jù)情感的需要,選用同部韻不同的韻字。
《洛神賦》的擬聲主要是通過疊音、雙聲、疊韻、復辭現(xiàn)象等的運用來實現(xiàn)的。如表2所示。
表2 《洛神賦》擬聲現(xiàn)象表
雙聲、疊韻和疊音詞的結(jié)合使用,可使音節(jié)和諧自然,文章流暢易誦。譬如“峨峨”,既描摹出洛川神女發(fā)髻高聳之態(tài),又使音節(jié)具韻律之美;“眷眷”,既抒發(fā)作者對洛神宓妃的眷戀之情,又增加了音節(jié)復沓的節(jié)奏。同樣,“浪浪”“綿綿”“耿耿”等疊音的使用,可謂聲聲纏綿,依聲動情,韻律環(huán)生。另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的結(jié)合使用,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形象感,起到摹狀生動,形質(zhì)襯映的藝術(shù)效果。
“復詞”的運用,同樣對語音的韻律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皬驮~”意指相同的詞相隔使用,對語音表達有著一種復沓的節(jié)奏旋律。譬如“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的“乍”間隔出現(xiàn),它描寫了宓妃若隱若現(xiàn),或明或暗的飄忽美,而且形成一種音樂回環(huán)之旋律?!皬驮~”在賦中共出現(xiàn)了4次,且出現(xiàn)在不同的位置,這就使得通篇的節(jié)奏,在復辭的音樂性的調(diào)節(jié)下顯得跌宕起伏,韻味無窮。
《楚辭》開創(chuàng)了騷體詩的新形式,騷體詩靈活地使用了語氣詞“兮”。“兮”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語氣詞“啊”?!冻o》中“兮”字的用法大致分兩種[5]:一種是“兮”放在句末,即詩歌第一句句末用“兮”,然后隔行句尾再用“兮”,相當于單數(shù)句句末加“兮”。如《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陰又兮,準庚寅吾以降?!贝祟悺百狻弊钟梅ǎ俪删涫阶兓喽?,適合于各種不同情緒、關(guān)系和語氣的的表達[6]。另外,“兮”字的使用,其節(jié)奏悠揚婉轉(zhuǎn),旋律自由隨意。另一種是句中加“兮”。如描寫巫山神女的《山鬼》:“若有人兮山之啊,被薜荔兮常女羅,既合味兮又宜笑,子慕予遺所恩?!痹诰渲械摹百狻蓖B結(jié)兩個詞或短語。這種用法,“兮”起到間歇停頓或補足音節(jié)作用。
《洛神賦》中“兮”字共出現(xiàn)19次,其中用于句末的17次,用在句中的僅2次。從17個句末“兮”字句的情況來看,基本與《楚辭》的形式一致?!百狻弊鳛榫淠┱Z氣詞,一般用于抒情作用?!百狻庇迷诰渲袃H2句:“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薄百狻鼻笆莻€雙聲或疊韻連綿詞,表示一種狀態(tài);后邊是比喻的內(nèi)容“若……”。在此,“兮”起著調(diào)整語氣和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節(jié)奏的作用。
例句:髣髴兮 若 輕云 之 蔽月,飄飖兮若 流風 之 回雪。
節(jié)奏:長 短 長 短 長 長短 長 短 長
這是一種長——短——長——短——長的節(jié)奏。
另外,“兮”字在使用的過程中,常常與相關(guān)的虛字形成相應的結(jié)構(gòu),譬如:“……之……兮”“……于……兮”“其……兮”“……以……兮”“……而……兮”等。其中,“……之……兮”格式出現(xiàn)最多,共9次。其次是“……以……兮”格式,出現(xiàn)5次。其余“……于……兮”“其……兮”“……而……兮”格式各出現(xiàn)1次。這些虛字“之”“以”“于”“其”“而”一般配合“兮”字使用,用以抒情,表示語氣的舒緩。譬如:
例句:披 羅衣 之 璀粲兮,珥 瑤碧 之華琚。
節(jié)奏:短 長 短 長 短 長 短 長
這是一種短——長——短——長的節(jié)奏,“之”起協(xié)調(diào)語氣的作用,“兮”表示作者贊嘆之情。
例句:愿 誠素 之 先達兮,解 玉佩 以要之。
節(jié)奏:短 長 短 長 短 長 短 長
這是一種短——長——短——長的節(jié)奏,“之”起協(xié)調(diào)語氣的作用,“兮”表示一種舒緩的語氣。
例句:無 良媒 以 接歡兮,托 微波 而通辭。
節(jié)奏:短 長 短 長 短 長 短 長
這也是一種短——長——短——長的節(jié)奏,“以”起協(xié)調(diào)語氣的作用,“兮”表示一種無奈的語氣。
例句:超 長吟 以 永慕兮,聲 哀厲 而彌長。
節(jié)奏:短 長 短 長 短 長 短 長
這還是一種短——長——短——長的節(jié)奏,“以”起協(xié)調(diào)語氣的作用,“兮”表示一種感慨的語氣。
此類用于表達不同句式關(guān)系的虛字,常與句腰的虛字相呼應,以此保證句子意義的完整,又能兼顧音律的要求。由此可見,整個“兮”字句在語音的修辭上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從“兮”字句的使用情況(見表3)來看,我們看到了《洛神賦》語言的源頭,那就是騷體詩的語言基因。
表3 《洛神賦》“兮”字使用情況表
《洛神賦》在辭格的運用上技藝嫻熟,手法高妙,這也凸顯了曹植作為辭賦家的語言建樹。賦中辭格的運用,最為突出的是比喻、排偶、對仗的大量運用。
比喻在辭賦中的運用無處不在,可謂登峰造極,妙不可言,其最大的特點是“生動奇逸”。這在洛神宓妃形貌的描寫上表現(xiàn)突出。譬如:“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其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尤為傳神地展現(xiàn)了洛神飄然而至的風姿神韻。作品首先以一連串生動奇逸的比喻,對洛神形態(tài)的形容“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扒锞铡薄按核伞迸c“太陽升朝霞”和“芙蓉出淥波”,描繪出洛神明麗、清朗、華艷、妖冶的色感;“輕云之蔽月”和“流風之回雪”則寫出宓妃輕盈、飄逸、流轉(zhuǎn)、綽約的動感。動感與色感交錯襯映,織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
辭賦中的精妙比喻運用,所形成的曹植式語言特質(zhì),成為后世難以逾越的高峰。曹植的《洛神賦》為中國文學史增添了一位“沉魚落雁”式的文學女性形象,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般的神韻已成為經(jīng)典,這無疑得益于曹植高超嫻熟的語言藝術(shù)。
排偶就是排列成偶,它們字數(shù)相同,結(jié)構(gòu)相似,不拘于平仄,是介于排比和對偶之間的一種修辭手法。譬如:
①背伊闕,越轘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
②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③眾靈雜沓,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排偶的使用,使得語氣一致、結(jié)構(gòu)相似、意義相關(guān)的語句平列于一語言序列,其句式形式整齊,節(jié)奏一致,氣勢統(tǒng)一。一般來說,排偶不一定要求句間音節(jié)平仄相對,平仄交替。從表達效果來說,排偶整齊勻稱而又富有變化的節(jié)奏,起到反復強調(diào),增強語勢的表達效果。譬如“背伊闕,越轘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一句,描寫了作者與侍從們到達洛水江畔時的過程,其中“背”“越”“經(jīng)”“陵”4個動詞的使用,寫出了作者逃離京都,欲盡快回到鄄城的迫切心情。在返回的路上,“稅駕蘅皋,秣駟芝田,容與陽林,流眄洛川”。在愜意的環(huán)境中,作者情思萬千,放眼遠眺碧波蕩漾的洛水,剎那間,發(fā)現(xiàn)一麗人佇立于河巖之畔。這是一位瓌姿艷逸的絕代佳人。這排偶的運用,就把作者情思飛揚的情緒于靜謐的洛濱之畔噴薄而出。
對仗由駢偶發(fā)展而來,對仗本身就是一種駢偶,后來對仗成為律詩或駢文中形成對偶的句子。對仗一般要求前后辭句中的詞語在相同位置互為對應,辭句的句式互為對稱;對仗前后辭句互為相襯,彼此應照,在修辭效果上使得辭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xiàn)力,增強了辭句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堵迳褓x》中的對仗佳句有如:
①俯則未察,仰以殊觀。
②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③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④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這些對仗句,長短不一,形式各異,但是在語音韻律方面是一致的。如例①的俯——仰,則——以,未察——殊觀;例②的近——遠,望——察,皎——灼,太陽——芙蓉,升——出,朝霞——淥波;例③的踐——曳,遠游——霧綃,文履——輕裾;例④的左——右,倚——蔭,采旄——桂旗。它們詞義對舉,語音平仄彼此配合,前后句式相互對應,從而提高了語言音律的表達效果,給對仗增添無限魅力。
《洛神賦》之所以給后世讀者帶來愜意和清爽的閱讀之趣,除了與曹植的特殊身份、神秘的洛神神話有關(guān),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賦本身的語言魅力所致。而這又源于曹植高超的文學素養(yǎng)和嫻熟的語言駕馭能力。運用現(xiàn)代語用理論對其剖析,便可窺見其中的奧秘。這種“奧秘”在古人看來或許無足掛齒,但這奧秘本身卻藏著彌足珍貴的語言規(guī)律。后人當熟悉這種規(guī)律,捕捉古人嫻熟的語言技巧,借古法之道以闡揚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